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根际土壤不同形态碳、氮的含量及特性研究

作 者: 李晓月
导 师: 郑险峰;周建斌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营养学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水分胁迫 土壤质地 根-土界面 有机碳、氮
分类号: S1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根际是养分、水分、有益元素和有毒物质作用于植物根系或进入根系参与生物链物质循环的门户,根际发生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前人对不同土壤、作物品种及水分胁迫条件时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土壤有机碳及矿质养分含量的差异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关于根际土壤碳氮转化特性,特别是不同形态碳、氮含量、转化特性,特别是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及形态,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玉米及小麦根-土界面不同有机碳、氮含量及矿化特征。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与正常水平相比,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株高、鲜重;对干重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对根冠比也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玉米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有所差别,潞玉6受到的影响显著高于郑单958。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分氮和钾吸收量,郑单958分别降低了17.2%和15.9%,潞玉分别降低了68.8%和16.7%;郑单958地下部分氮和钾吸收量无显著差异,而潞玉6却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36.2%和41.4%;地上部分磷的吸收量水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潞玉6却显著高于郑单958;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地下部分对磷的吸收量,郑单958和潞玉6分别减少了14.3%和48.7%。(2)与正常水平相比,水分胁迫显著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WEOC)的含量,以及与可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其含量的增加幅度分别在2.1%-9.5%、65.2%-78.2%和56.3%-63.2%。水分胁迫下,根际土全N,NO3-N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7.2%-19.2%,3.8%-4.2%和7.2%-17.0%。(3)不同玉米品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累积矿化量相比,潞玉6﹥郑单958;其中潞玉6水分胁迫处理的根际土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达0.563 g·kg-1。培养结束时,与正常水平相比,水分胁迫处理根际土有机碳矿化率显著增加。水分胁迫下根际土有机碳矿化率为5.275.99%,而水分正常处理为3.914.52%。与正常水平相比,水分胁迫对玉米非根际土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且品种间差异也不显著。非根际土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在培养结束时为0.1580.197 g·kg-1;有机碳矿化率2.262.86%。(4)不同玉米及小麦田间试验均发现,粘壤土及砂质壤土两种不同质地土壤小麦根际土中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WEOC),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氮(WEON)、游离氨基酸及硝态氮和铵态氮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中WEON的含量均高于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其在根-土界面氮素转化中的作用值得关注。不同质地土壤相比,粘壤土中各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砂质壤土。(5)土壤质地对玉米土壤有机碳矿化有具有显著影响。培养结束时,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表现为砂质壤土﹥粘壤土;根际土﹥非根际土;其中,砂质壤土玉米根际土有机碳矿化累积量最高,为0.531 g·kg-1;粘壤土最低,为0.342 g·kg-1。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的变化与其矿化量的变化趋势类似,砂质壤土玉米根际土有机碳矿化率最大,为5.20%;粘壤土最小,为3.52%。培养结束时,砂质壤土小麦的根际土有机碳矿化率最大,为2.63%;粘壤土最小,为1.62%。不同质地土壤相比,虽然粘壤土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沙质壤土,但培养期间有机碳的矿化率明显低于沙质壤土,这与粘壤土粘粒含量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电荷密度,能有效吸附土壤有机碳,同时形成更稳固的团聚体结构,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3.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4.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5.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6.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7.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8.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9.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0.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1.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2.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3.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5.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7.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8.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9.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20. 三种蓼科植物对水分胁迫和污染物暴露的响应,Q945.78
  21.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对水分胁迫及污染物暴露的响应,X5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