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HrpZpst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豆中的遗传转化

作 者: 李勃
导 师: 王丕武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生物技术
关键词: 大豆 hrpZpsta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农杆菌转化 转基因植株
分类号: S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的基本资料。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的土传性疾病,又有明显的扩散趋势。如何面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危机,保障大豆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大豆疫霉根腐病对大豆生产的危害,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难题。利用传统育种方式和转基因育种方式均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大豆种质资源的品质,但由于传统育种方式存在许多缺陷,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创新大豆种质资源已是大势所趋。Hrp基因家族中的hrpZpsta基因可以编码happin蛋白,此种蛋白可以引起高等植物本身的过敏反应(称为HR反应)。HR反应可以使植物本身获得对病虫害的广谱抗性,提高大豆品种的抗病虫性,促进大豆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本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hrpZpsta导入大豆中,构建含有hrpZpst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以期获得具有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转基因阳性植株。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根据GenBank上hrpZpsta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并在两端加入适宜的酶切位点,以克隆载体pMD18-T-hrpZpsta为模板,PCR扩增Hrp基因家族中存在于烟草野火病原菌中一段长度为423bp的hrpZpsta基因片段。将获得的目的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同步进行双酶切处理。利用T4连接酶将酶切后回收的目的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在22℃的条件下进行连接。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感受态细胞EHA105中。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hrpZpsta导入到大豆植株中。对再生的大豆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RT-PCR和SDS-PAGE检测。主要实验结果如下:成功的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rpZpsta。确定了筛选培养基中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100mg/L。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法获得了83株T0、T1代再生植株;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了178株T1、T2代再生植株。对获得再生代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RT-PCR和SDS-PAGE检测。结果发现有14株农杆菌介导法的再生植株和5株花粉管通道法的再生植株检测结果为阳性。初步证明了hrpZpsta基因已成功转入大豆基因组中,转化率分别为15.6%和2.8%。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20
  1.1 大豆研究概述  9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概述  9-11
    1.2.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危害  9-10
    1.2.2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10-11
  1.3 hrp基因研究概述  11-14
    1.3.1 基因调控功能  11
    1.3.2 蛋白质转位泌出功能  11-12
    1.3.3 Hrp基因与avr基因的关系  12
    1.3.4 编码HR反应激发子  12
    1.3.5 Hrp基因参与纤毛的形成  12
    1.3.6 Harpin蛋白的结构与特点  12-13
    1.3.7 Harpin蛋白作用机理  13
    1.3.8 Harpin蛋白的应用  13-14
  1.4 大豆遗传转化  14-17
    1.4.1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  14-15
    1.4.2 基因枪法  15-16
    1.4.3 电激法  16
    1.4.4 PEG电激法  16
    1.4.5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  16
    1.4.6 显微注射法  16-17
    1.4.7 花粉管通道法  17
  1.5 转化受体要求  17-18
    1.5.1 受体材料的选择  17
    1.5.2 大豆遗传转化中常用受体  17-18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20
    1.6.1 研究目的  18
    1.6.2 研究意义  18-20
第二章 HrpZpsta基因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0-28
  2.1 材料与方法  20-21
    2.1.1 菌株与载体  20
    2.1.2 酶和试剂  20
    2.1.3 培养基  20-21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
  2.2 实验方法  21-26
    2.2.1 引物设计  21
    2.2.2 克隆载体质粒的提取  21-23
    2.2.3 HrpZpsta基因的扩增  23
    2.2.4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及回收  23-25
    2.2.5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rpZpsta的构建  25-26
  2.3 结果与分析  26-28
    2.3.1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rpZpsta的构建  26-27
    2.3.2 HrpZpsta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27-28
第三章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28-51
  3.1 材料与方法  28-29
    3.1.1 植物材料  28
    3.1.2 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28
    3.1.3 培养基  28-29
  3.2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29-31
    3.2.1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29
    3.2.2 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感受态  29-30
    3.2.3 转化子的筛选  30
    3.2.4 农杆菌工程菌液的制备  30
    3.2.5 大豆子叶节的培养和处理  30-31
    3.2.6 大豆子叶节卡那霉素选择压的确定  31
    3.2.7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  31
  3.3 大豆花粉管通道法的遗传转化  31-34
    3.3.1 植物材料的准备  31
    3.3.2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31-33
    3.3.3 大豆花粉管通道法的遗传转化的方法  33-34
  3.4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34-44
    3.4.1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34-35
    3.4.2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检测  35-39
    3.4.3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  39-42
    3.4.4 转基因植株的SDS-PAGE检测  42-44
  3.5 结果与分析  44-51
    3.5.1 农杆菌工程菌的获得  44-45
    3.5.2 大豆子叶节卡那霉素选择压的确定  45
    3.5.3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  45-46
    3.5.4 大豆花粉管通道的遗传转化  46
    3.5.5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T_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46-47
    3.5.6 转基因品系的PCR检测  47-48
    3.5.7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获得的T_1代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  48
    3.5.8 转基因品系的RT-PCR检测  48-49
    3.5.9 转基因品系的SDS-PAGE检测  49-51
4 讨论  51-53
5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8
致谢  58-59
作者简介  59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6.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9.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0.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1.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2. 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与筛豆龟蝽抗性的关联及基因定位,S565.1
  13.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4. 淹水胁迫对大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S565.1
  15.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16.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7. 大豆GmFtsH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S565.1
  18.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及atp6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19.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20.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21.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料作物 > 大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