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语篇互文形式研究

作 者: 管志斌
导 师: 刘大为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文本 主文本 互文本 互文性 语篇互文 互动机制 互文标记 互文形式
分类号: H1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现代汉语语篇的互文形式。主旨是根据语言研究所遵循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学批评的互文性概念语言学化,藉此分析语篇的文本互动机制,具体研究语篇互文的标记形式和表现形式。第一章是绪论。介绍和梳理了语篇研究的相关现象和历史背景,指出本文以文本关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语篇互文研究的基本现状、理论背景和研究契机。第二章探讨互文性的哲学渊源和语言学化。文章首先从索绪尔的符号联想理论和巴赫金的文本对话理论探索了互文性思想的哲学源流以及从中获得的理论启示。文章在梳理文学批评领域互文理论的流变之后,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研究原则,将互文性概念语言学化,并揭示出了互文性概念的语言学内核,藉此而把它分为联想互文和形式互文,指出形式互文对于揭示语篇的组织规律和文本关系模式最具语言学价值。第三章研究语篇互文的互动机制与语言表现。文章首先界定了语篇互文研究中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包括互文性、文本、主文本、互文本互文标记、互文形式等,分析了语篇里文本之间的互动机制和调适机制,文本互动的基本特征和类型,考察了语篇互文的语言表现形式,指出语篇是文本的互动场,语篇结构是文本的互动模式。第四章分析语篇互文的标记形式。具体考察了语篇互文的六种标记形式:指示成分、指称词语、转述语、标点符号、话语标记和功能明示标签。其中把话语标记分为心理话语标记、交互话语标记和程序话语标记,指出话语标记中只有程序话语标记具有互文性,只有它具有调节话语、编织语篇、指引语篇理解和明示文本关系的标记功能。第五章考察语篇互文的表现形式。具体讨论了三种互文形式:指称互文、镶嵌互文和外接互文。根据语言的指称差异,把指称互文分为域内文本指示互文和跨域文本指称互文。此外还把镶嵌互文分为平行式镶嵌互文和程序式镶嵌互文,把外接互文分为意图性外接互文和程序式外接互文。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提出和论证了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44
  1.1 文本关系是语篇互文的研究对象  10-23
  1.2 综述语篇互文的研究现状  23-35
  1.3 综观语篇互文研究的理论背景  35-37
  1.4 综论语篇互文的研究契机及意义  37-41
  注释  41-44
第二章 互文性的渊源与语言学化  44-99
  2.1 追溯互文性的哲学渊源  44-55
    2.1.1 索绪尔的符号联想关系是互文性的理论源头  45-48
      2.1.1.1 互文性思想发端于语言符号的联想关系  45-46
      2.1.1.2 索绪尔的静态语言观为对话理论提供反驳契机  46-48
    2.1.2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互文性的理论基石  48-55
      2.1.2.1 对话理论是互文性的理论根基  48-54
      2.1.2.2 对话理论给语篇研究的启示  54-55
  2.2 梳理互文性的流变  55-71
    2.2.1 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  56-59
    2.2.2 巴特和里法特尔泛化互文性  59-65
    2.2.3 热奈特具化互文性  65-71
  2.3 互文性的语言学化  71-95
    2.3.1 语言学遵循形义结合的研究原则  72-75
    2.3.2 梳理互文性的理论内核  75-79
    2.3.3 提取互文性的语言学内涵  79-84
    2.3.4 二分互文性  84-95
      2.3.4.1 梳理前人的互文分类  85-88
      2.3.4.2 依据语言实体标准互文分为联想互文和形式互文  88-89
      2.3.4.3 联想互文  89-92
      2.3.4.4 形式互文  92-94
      2.3.4.5 联想互文包孕形式互文  94-95
  2.4 小结  95
  注释  95-99
第三章 语篇互文的互动机制与语言表现  99-141
  3.1 语篇互文的基本概念  99-114
    3.1.1 互文性是文本之间的实体化和形式化关系  99-105
      3.1.1.1 词汇的重现不具互文性  101-104
      3.1.1.2 语篇互文是篇际间、文本间的形义关系  104-105
    3.1.2 文本分语言文本和默会文本  105-113
      3.1.2.1 语言文本是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  108-109
      3.1.2.2 界定主文本和互文本  109-111
      3.1.2.3 界定一阶文本和二阶文本  111-113
    3.1.3 互文标记是明示互文关系的标记成分  113-114
    3.1.4 互文形式是文本关系的语言形式表征  114
  3.2 语篇的文本互动  114-134
    3.2.1 文本互动是语篇互文的基本条件  114-115
    3.2.2 文本互动是文本间发生关系的过程  115-118
    3.2.3 文本互动是文本间相互调适的过程  118-120
    3.2.4 语篇是文本的互动场,语篇结构是文本的互动模式  120-121
    3.2.5 文本互动的基本特征  121-125
      3.2.5.1 在场性与非在场性  121-124
      3.2.5.2 单向性与双向性  124-125
    3.2.6 文本互动的基本类型  125-133
      3.2.6.1 二阶文本评论一阶文本及其所述事件  125-128
      3.2.6.2 互文本证实主文本  128-129
      3.2.6.3 互文本解释主文本  129-131
      3.2.6.4 互文本概述主文本  131
      3.2.6.5 互文本换述主文本  131-132
      3.2.6.6 互文本补述主文本  132-133
    3.2.7 文本互动的机制和原则  133-134
  3.3 语篇互文的语言表现  134-139
    3.3.1 互文本以指称形式跟主文本建立互文关系  134-135
    3.3.2 引入互文本来证实主文本  135-136
    3.3.3 文本以镶嵌形式进行语义互动  136
    3.3.4 嵌入互文本来补充主文本  136-137
    3.3.5 外接互文本来解读主文本  137-138
    3.3.6 文本以套叠形式进行互文性扩展  138-139
  3.4 小结  139-140
  注释  140-141
第四章 语篇互文的标记形式  141-219
  4.1 指示成分标记  141-145
    4.1.1 指示成分是直示此时此地实示文本的语言编码  141-143
    4.1.2 指示成分的言者/听者/指示对象处同一时空域  143-144
    4.1.3 指示成分的对话性促使互文性的产生  144-145
  4.2 指称标记:指称语言文本的指称/指称的语言文本化  145-150
  4.3 转述语标记  150-158
    4.3.1 转述语的句法与功能介说  150-155
    4.3.2 言说动词句  155-156
    4.3.3 心理动词句  156-158
  4.4 标点符号标记  158-163
    4.4.1 引号明示引证/评价关系  158-160
    4.4.2 破折号明示解释关系  160-161
    4.4.3 括号明示补充关系  161-163
  4.5 话语标记语标记  163-208
    4.5.1 话语标记介说  163-176
      4.5.1.1 概括话语标记内涵  164-171
      4.5.1.2 归纳话语标记特征  171-172
      4.5.1.3 总结话语标记功能  172-176
    4.5.2 话语标记的分类  176-198
      4.5.2.1 按功能标准三分话语标记  176-178
      4.5.2.2 心理话语标记明示话语组织心理机制  178-183
      4.5.2.3 交互话语标记提请受话关注会话进程和情状  183-194
      4.5.2.4 程序话语标记明示文本关系和言者意图  194-198
    4.5.3 程序话语标记的互文标记功能  198-208
      4.5.3.1 明示平述关系:等义换述主文本  199-200
      4.5.3.2 明示总述关系:概括主文本  200-202
      4.5.3.3 明示分述关系:细述主文本  202-203
      4.5.3.4 明示回述关系:修正话语  203-204
      4.5.3.5 明示补述关系:凸显信息焦点  204-208
  4.6 功能明示标签  208-216
    4.6.1 功能文本块程序式相接  210-211
    4.6.2 明示外接功能文本块  211-216
  4.7 小结  216-218
  注释  218-219
第五章 语篇互文的表现形式  219-233
  5.1 指称互文  219-228
    5.1.1 指称差异形成对象语言和元语言  220-221
    5.1.2 元指称分自元自指和自指性它指,仅后者具有互文性  221-224
    5.1.3 文本实示与域内文本互文  224-226
    5.1.4 文本外指与跨域文本互文  226-228
  5.2 镶嵌互文  228-230
    5.2.1 平行式镶嵌  228-229
    5.2.2 程序式镶嵌  229-230
  5.3 外接互文  230-232
    5.3.1 意图性外接  230-231
    5.3.2 程序式外接  231-232
  5.4 小结  232-233
第六章 结语  233-238
参考文献  238-247
后记  247-248
附录Ⅰ:汉英人名对照表  248-250
附录Ⅱ:刑事与民事案件庭审和判决笔录文本  250-267
  附录Ⅱ-1:刑事案件审判笔录文本  250-256
  附录Ⅱ-2:民事案件庭审笔录文本  256-263
  附录Ⅱ-3:民事案件判决笔录文本  263-267

相似论文

  1. 说话人识别中不同语音编码影响的补偿方法,TN912.34
  2.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3. 隐式用户兴趣挖掘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4.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5.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6. 生物医学领域检索系统查询扩展技术研究,TP391.3
  7.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8.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9.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10. 基于HTTP的智能家居网络改进方案,TP273.5
  11. 政府与企业节能减排互动机制研究,D922.68
  12. 对《圣诞颂歌》的新历史主义解读,I561.074
  13. 演化聚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TP311.13
  14. 街道办事处内部权力互动研究,D630
  15. 《最蓝的眼睛》的空间叙事研究,I712.074
  16. 罗伯—格里耶与“文本”问题,I565.074
  17. 基于领域本体的专利地图研究,TP391.1
  18. 莎士比亚“亨利四部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I561.073
  19. 雪域高原的女性呼喊,I207.42
  20. 基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文本分类研究,TP391.1
  21. 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