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祁彪佳戏曲理论研究-兼与吕天成、狄德罗比较

作 者: 许安群
导 师: 冯仲平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祁彪佳 文化生态 理论内涵 理论比较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祁彪佳是明末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在顺应古典戏曲批评发展潮流的前提下,不仅吸收及深化了以往的戏曲理论成果,也在晚明特殊的文化生态影响下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曲论思想及审美趣味。研究祁彪佳的曲论,既有助于完善明清过渡时期的戏曲理论发展史,也有益于剖析明末的社会文化环境。全文简要概括祁彪佳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祁彪佳曲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祁彪佳把握戏曲理论发展的趋向性。第一章对晚明王学思潮、吴越曲学家、吴越戏曲文化及结社风气与祁彪佳戏曲理论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揭示它们对祁氏戏曲理论的巨大影响。第二章具体分析祁彪佳的代表论著《远山堂曲品剧品》的理论价值,彰显祁彪佳曲论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章第一节通过祁彪佳与吕天成戏曲理论的比较,把握他们的异同点,了解祁彪佳对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第二节通过祁彪佳与狄德罗所代表的中西戏剧理论的比较研究,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内在本质。总之,祁彪佳的戏曲理论继承与发展了王骥德、吕天成等曲论家的批评思想,并突破了传统的曲论范畴,是中国古代较早开始关注戏曲叙事艺术的曲论家之一,为传统“曲”意识过渡到具有现代意义的“剧”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言  8-12
第一章 祁彪佳创作的文化生态  12-25
  第一节 吴越戏曲文化及结社风气  12-19
    一、心学思想熏陶  12-15
    二、吴越戏曲文化  15-18
    三、吴越结社风气  18-19
  第二节 祁彪佳与吴越曲学家的交游  19-25
    一、曲学知音袁于令  20-21
    二、曲中文友孟称舜  21-23
    三、曲坛挚友张岱  23-25
第二章 祁彪佳戏曲理论内涵  25-40
  第一节《远山堂曲品剧品》主要内容  25-30
    一、论戏曲语言  25-27
    二、论戏曲“构局”  27-29
    三、论戏曲意境  29-30
  第二节《远山堂曲品剧品》的批评特色  30-35
    一、客观、严谨的批评态度  31-32
    二、超凡脱俗的批评理念  32-35
  第三节《远山堂曲品剧品》的时事剧理论  35-40
    一、虚实相生的创作原则  35-37
    二、生动鲜明的典型形象  37-38
    三、一人一事的“炼局法”  38-40
第三章 比较视野中的祁彪佳戏曲理论  40-53
  第一节 祁彪佳与吕天成戏曲理论比较  40-46
    一、与吕天成曲品著作比较  41-43
    二、与吕天成批评观念比较  43-46
  第二节 祁彪佳与狄德罗戏剧美学比较  46-53
    一、注重反映时代精神  46-48
    二、强调戏剧的教化功能  48-50
    三、重视剧作家的人格精神  50-53
结语  53-54
主要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

相似论文

  1.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2. 论外贸发展方式的科学化路径:两种理论比较的视角,F752
  3. 藏戏与古希腊悲剧的比较研究,J825
  4. 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C955
  5. 《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及其古今认识与运用的研究,R221
  6. 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691
  7. 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建设,D621
  8. 中越独弦琴音乐文化比较研究,J60-03
  9. 中国古典美学“本色”范畴研究,I206.2
  10. 祁彪佳及其日记研究,I206.2
  11. 新新闻主义中国化发展研究,G210
  12. 戏剧发展困境中的理论探索,I207.3
  13. 祁彪佳戏曲理论疏证,I207.3
  14. 祁彪佳视野下的晚明吏治,K248
  15. 古典园林的生态美学意韵及其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TU986.1
  16. 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G641
  17. 祁彪佳诗歌研究,I207.22
  18. 圆象解码,J504
  19. 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的我国企业绩效考评研究,F272.92
  20. 社会转型期康区藏传佛教情况研究,B948
  21. 生态视角下西安地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