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孟浩然及其诗歌在唐代的接受与传播

作 者: 刘峰峰
导 师: 蔡阿聪
学 校: 漳州师范学院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孟浩然 唐代 接受 传播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盛唐起就倍受关注,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传播也随之展开。本文主要从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传播方式述论、盛唐和中晚唐文人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与传播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运用文学传播中相应的理论,横向与纵向相结合,从而研究孟浩然其人其诗在唐代这一特定历史文化时期内的接受与传播情况。孟浩然诗歌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流的媒介传播,包括口头传播、题壁传播和写本传播;二是孟浩然诗歌中通过游宴酬唱方式的传播。盛唐与中晚唐时期,文人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与传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孟浩然“隐士”或“寒士”两种形象的认定以及对其诗歌风格的接受与传播等方面。通过对孟浩然其人其诗在唐代的接受与传播情况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孟浩然其人其诗有一种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认知,并通过这一新的视角,考察盛唐和中晚唐文风的变化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引言  8-12
  一、问题的提出  8
  二、相关研究状况介绍  8-10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10-12
第一章 孟浩然诗歌传播方式述论  12-22
  第一节 唐代诗歌“接受与传播”概念界定  12-13
  第二节 孟浩然其人其诗中的主流传播媒介  13-17
  第三节 孟浩然诗中游宴酬唱的传播方式  17-20
  小结  20-22
第二章 盛唐文人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与传播  22-40
  第一节 张子容:“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22-24
  第二节 李白:“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24-26
  第三节 王维:“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26-28
  第四节 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  28-31
  第五节 王士源:“骨貌淑清”、“匠心独妙”  31-33
  第六节 殷璠:“沦落明代”、“文彩丰茸”  33-34
  第七节 王昌龄、陶翰:“流落未遇”  34-37
  第八节 芮挺章:“风流婉丽”  37-39
  小结  39-40
第三章 中晚唐文人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与传播  40-56
  第一节 中唐文人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与传播  41-46
  第二节 晚唐文人对孟浩然其人其诗的接受与传播  46-54
  小结  54-56
附录 1  56-58
附录 2  58-60
参考文献  60-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2.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3.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4.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7.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8.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9.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10.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11.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2.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3. 病毒营销传播研究,G206
  14. 井冈山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现状研究,G206
  15. “解放牛网”研究,G206
  16. 运动服装品牌传播手段选取策略的研究,G206
  17. 天主教在吕梁的传播与影响,B977
  18. 基于中国休闲类SNS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F273.2
  19. 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传播策略分析,B978
  20. “网络推手”的传播学解读,G206
  21. 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