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交替与更新-论《帖木儿大帝》中的狂欢精神

作 者: 朱毅
导 师: 张旭春
学 校: 四川外语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马洛 《帖木儿大帝》 交替与更新 狂欢 时代精神
分类号: I561.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克里斯多夫·马洛(1564-93)是英国文艺复兴早期的重要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一是把素体诗这种体裁引入了戏剧创作中,二是为英国悲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一共留下了6部半戏剧以及5首诗歌。如果考虑它们的创作年限(1585-93),那么马洛算是高产作家。不仅如此,这些作品篇篇堪称经典,在英国文学史永远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他的戏剧亦剧亦诗,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为英国戏剧的巅峰人物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马洛被称为“英国悲剧之父及英国素体诗的开拓者”。然而,尽管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学界对他的评论和研究明显不足。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洛的研究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帖木儿大帝》是马洛最先出版的作品,其上演之时便获得巨大成功,对同时代作家及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截至目前,其独特性尚未得到足够的理解。尤其是戏剧中的狂欢化因素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研究。事实上,一种交替与更新的狂欢化感受流露于字里行间,或许正是这部戏剧气势恢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拟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框架,努力探讨“交替与更新”这一重要的主题。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导言部分主要对马洛作简要的介绍,对《帖木儿大帝》的批评与接受作详尽的梳理,同时对狂欢化理论进行框架构建并论证其可行性。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巴黎的吆喝”为引子,分析剧中的广场式语言;第二章则分析剧中频繁的加冕和脱冕仪式,并探讨潜藏其中的脱冕焦虑;第三章则着重研究剧中的筵席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怪诞肉体形象,并探讨这些形象的怪诞美学基础。最后结论部分指出,狂欢化因素在帖木儿大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它们所体现的强烈的交替与更新的精神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早期的时代精神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Acknowledgements  7-9
Introduction  9-22
Chapter One The Marketplace Language  22-45
  1.1 Declamations  23-32
  1.2 Abuses and Curses  32-39
  1.3 Profanities and Oaths  39-45
Chapter Two Crowning and Uncrowning  45-65
  2.1 Clown Kings  46-54
  2.2 Crowning of Tamburlaine and Zenocrate  54-59
  2.3 Uncrowning Anxiety  59-65
Chapter Three Banquet and Body Images  65-78
  3.1 Banquet Scenes  65-70
  3.2 The Grotesque Body  70-78
Conclusion  78-81
Notes  81-82
Works Cited  82-88

相似论文

  1.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论,D64
  2. “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G122
  3. “《废都》现象”研究,I207.42
  4. 论麦卡勒斯四部小说中传统南方名门幻想的颠覆与真实南方的重构,I712.074
  5. 狂欢视野下的民间小戏,J825
  6. 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解析,I561
  7.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8. 从加冕到脱冕,I561
  9. 对基础素描教学的发展创新与实践的一些思考,J214-4
  10. 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J905
  11. 儿童的确立,I207.8
  12.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G222.3
  13. 跨越世纪的狂欢,J905
  14.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解析,J905
  15. 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I207.3
  16. 浮士德的堕落:福柯权力—知识视角下的《浮士德博士》,I561
  17. 当代“女排精神”研究,G842
  18. 广西融水良双闹鱼节调查与研究,K892.4
  19. 荷花图式与现代中国荷花绘画,J205
  20.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二人转现象研究,J825
  21. 权力交织的场域,I207.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