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克纳小说中“他人话语”的类型研究

作 者: 尹晓燕
导 师: 祖国颂
学 校: 漳州师范学院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福克纳 他人话语 叙述功能 基督教文化
分类号: I712.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福克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包含着独特的叙事技巧及深刻的文化内涵。福克纳本人从小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在创作中把《圣经》当作他的创作“工具”,几乎每部作品都能看到《圣经》的影子。也正因如此,单纯地研究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技巧无法解读出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本论文试图依照巴赫金的“他人话语”理论,从小说的语言入手,对小说中的他人话语进行总结分类,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叙述功能,阐释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而更清晰地揭示福克纳小说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论文的第一章是对巴赫金的他人话语理论的介绍和进一步阐释。该章从巴赫金的论述出发,对他人话语这一概念做一定的界定,并对之前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概括。第二章从福克纳的具体作品出发,对小说文本中的他人话语进行归纳分类,大致分为四类:情节类、人物类、意象类及话语类。并在每个类别中列举出典型的例子。第三章是在上一章分类的基础上,对他人话语的叙述功能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模仿功能、元叙事功能、对话功能及文化拓展功能四大功能。基于上述研究的进一步思考,他人话语不仅具有独特的叙述功能,更是拓展了小说的文化意义。他人话语在文本中的出现增添了小说文本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开创了现代小说阅读和阐释的新局面。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8
引言  8-10
第一章 巴赫金小说理论中的“他人话语”  10-16
  第一节 巴赫金对“他人话语”的界定  10-14
    一、巴赫金对“他人话语”的解释  10-11
    二、“他人话语”与“互文性”之间的关系  11-14
  第二节 福克纳小说中“他人话语”的相关研究  14-16
第二章 福克纳小说中“他人话语”的不同分类  16-28
  第一节 情节类  16-17
  第二节 人物类  17-19
  第三节 意象类  19-21
  第四节 话语类  21-28
    一、小说中再现的《圣经》话语  21-23
    二、直接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话语  23-24
    三、借用神话故事中的人名  24-26
    四、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和谐音  26-28
第三章 不同类型“他人话语”的叙述功能  28-44
  第一节 模仿功能  28-31
  第二节 元叙事功能  31-35
  第三节 对话功能  35-38
  第四节 文化拓展功能  38-44
结语“他人话语”开创了现代小说理解和阐释的新局面  44-46
参考文献  46-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绝望中的希望,I712.074
  2. 钱锺书与基督教文化,I206.7
  3. 新时期以来作家笔下的“作家形象”研究,I207.42
  4. 基督教文化视野下的《蝇王》释读,I561
  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的译介,I046
  6. 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的基督教文化,I109.9
  7. 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解析,H319
  8.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中的基督教文化情结,I207.6
  9.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I561.073
  1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督教情结,K546
  11.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G04
  12. 西方传教士《论语》译本中的基督教文化倾向,H315.9
  13.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与基督教文化,I207.42
  14. 中国新时期诗歌与基督教文化,I207.25
  15. 基督教传播与中国话剧的文化关系探析(1907-1945),J824
  16. 曾卓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精神之暗合,I207.25
  17. 开封基督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研究,B977
  18. 灵魂的回归,J213
  19.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作家身份与基督教文化,I206.7
  20.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思潮与基督教文化,I206.7
  21. 论文学研究会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I206.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