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99例副银屑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 者: 代红艳
导 师: 邹勇莉
学 校: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副银屑病 临床 病理
分类号: R758.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实验目的:研究副银屑病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副银屑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本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副银屑病患者99例,结合所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分组,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实验结果:1.副银屑病发病男女无性别差异(χ2=0.91,P>0.05),男女比例为1.20:1,平均发病年龄31.68+17.90岁,以30~39岁年龄组例数最多。2.发病部位以同时累及躯干和四肢最多见,占41.41%;其次为泛发者,占35.35%;仅四肢受累占16.16%;仅躯干受累最少,占7.0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1,P<0.05)。3.54.54%患者无自觉症状,18.18%患者诉轻度瘙痒,23.23%患者明显瘙痒,4.04%患者出现瘙瘁伴疼痛;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7.07,P<0.01)。4.副银屑病临床和病理均分为四种类型:4.1慢性苔藓样糠疹(PLC)最常见,占63.63%,平均病程为17.04月,组织病理表现为伴基底层散在或灶性液化变性的慢性或亚急性炎症;4.2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占23.23%,病程则较短,平均病程为2.98月,临床均可见散在坏死性丘疹及结痂损害,43.49%本组患者出现凹陷的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表皮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及真皮内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变化,26.09%本组患者可见真皮血管周红细胞外溢,其中诊断发热性溃疡性Mucha-Habermann病(FUMHD)1例,患者伴发热,皮损表现为泛发的坏死性丘疹、斑丘疹及深在性溃疡形成,病情重,组织病理表皮坏死严重,真皮内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血管壁及管周见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4.3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PP)和大斑块型副银屑病(LPP)病例数较少,各占6.06%和7.07%,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表皮下带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少数淋巴细胞亲表皮,有3例患者表皮或真皮内见少数异形淋巴细胞浸润;5.本实验副银屑病临床误诊率18.18%,主要误诊为:蕈样肉芽肿、湿疹、淋巴瘤样丘疹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及寻常型银屑病。实验结论:1.副银屑病分四型,各型临床及组织病理各有特征性表现。2.副银屑病以中青年人群好发,发病部位以同时累及躯干、四肢为主,多无自觉症状或仅轻度瘙痒。3. PLEVA病程较短,急性起病,皮疹多泛发;LPP则病程较长,部分病例可能演变为蕈样肉芽肿(MF),需加强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随访。4.斑块型副银屑病与蕈样肉芽肿关系密切,组织病理是二者相互鉴别的重要手段,必要时可进行免疫组化及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5. FUMHD是PLEVA的急性重症亚型,常伴高热及多系统受累,组织病理表皮坏死严重,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患者死亡率高。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5-6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引言  10-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6
结果  16-31
讨论  31-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展望与不足  44-45
综述  45-52
  参考文献  49-52
发表文章  52-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3. 酮色林对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741
  4.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5.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6.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7.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S945
  8. 尺神经松解前后肌电生理变化的意义,R688
  9.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10. 648例胃癌回顾性分析,R735.2
  11. 益气化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临床疗效观察,R277.5
  12. 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分析,R687.3
  13. 保留股骨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研究,R687.4
  14. 脑卒中患者不同方式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R743.3
  15. p53、PCNA和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R735.2
  16.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17.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CHST6基因突变及组织病理学研究,R772.2
  18.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R739.5
  19. 46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分析,R735
  20.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21. 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治疗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原因未明的皮肤病 > 牛皮癣(银屑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