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Epi-LASIK和去瓣的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 者: 李青
导 师: 郭秀瑾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眼科学
关键词: Epi-LASIK 去瓣的Epi-LASIK 近视 基底膜
分类号: R77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tatom-ileusis, Epi-LASIK)是目前表面切削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拓宽了近视手术矫治范围,适用于角膜较薄、角膜曲率偏高、近视度数较高、运动员或军人等有手术需求但不适合LASIK等深层角膜切削手术的患者Epi-LASIK较PRK、LASEK术后刺激症状轻,Haze发生率低,无LASIK等板层切削术制作角膜瓣引起的瓣不全、瓣碎裂、上皮植入等并发症问题,治疗近视效果安全有效。传统Epi-LASIK手术过程中完成激光切削后,复位角膜上皮瓣,即留瓣的Epi-LASIK,而国内外有些医师手术过程中有意丢弃角膜上皮瓣,即去瓣的Epi-LASIK(Off-flap Epi-LASIK)。两种不同的处理角膜上皮瓣的方式术后是否有差别,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Epi-LASIK手术是否制作了高活性保留了完整基底膜的角膜上皮瓣,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观察Epi-LASIK角膜上皮瓣的组织学形态,及临床对比观察留瓣的Epi-LASIK和去瓣的Epi-LASIK是否有差别,为Epi-LASIK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的去留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Epi-LASIK角膜上皮瓣组织形态学观察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Epi-LASIK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的角膜上皮瓣是否保留了完整的基底膜。方法:取去瓣的Epi-LASIK手术中去掉的角膜上皮瓣30例,其中10例通过光学显微镜,20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Epi-LASIK角膜上皮瓣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下10例角膜上皮瓣均未见完整的基底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20例角膜上皮瓣中2例(10%)保留了完整的基底膜,18例(90%)基底膜不连续或未见基底膜。结论:Epi-LASIK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理论上是从上皮细胞基底膜下和前弹力层之间分离,保留具有完整基底膜的有活性的角膜上皮瓣。但通过观察,临床上在Epi-LASIK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制作的角膜上皮瓣大部分都不能保留完整的基底膜。第二部分Epi-LASIK和去瓣的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目的:对比观察Epi-LASIK矫正近视手术中去除或保留角膜上皮瓣两种术式术后的临床疗效,为Epi-LASIK手术中上皮瓣的去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1例(122眼)行Epi-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分为高度近视组(≥6.0D)31例和中低度近视组(<6.0D)30例,两组中所有患者均随机一眼行去瓣的Epi-LASIK,另一眼行留瓣的Epi-LASIK。分别对高度近视组中去瓣组和留瓣组及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组和留瓣组两组间的术后疼痛刺激、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角膜地形图(ISV、IVA)、高阶像差(RMSh、Coma、SA)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度近视组:1.疼痛刺激症状:术后第2天、第3天去瓣组刺激症状比留瓣组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去瓣组(5.06±0.57天)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留瓣组(5.58±0.99天)短,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裸眼视力: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去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屈光度:术后1月个、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去瓣组和留瓣组均无1级以上Haze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角膜地形图: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高阶像差: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低度近视组:1.疼痛刺激:术后第2天、第3天去瓣组刺激症状比留瓣组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去瓣组(4.94±0.68天)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留瓣组(5.81±0.91天)短,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裸眼视力:术后1周去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去瓣组和留瓣组均无1级以上Haze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角膜地形图: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高阶像差: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的Epi-LASIK均较留瓣的Epi-LASIK术后早期疼痛刺激症状轻,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裸眼视力恢复快。2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和留瓣的Epi-LASIK均无明显Haze发生,角膜上皮瓣的去留并未影响远期Haze的发生率。3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和留瓣的Epi-LASIK术后6个月均具有较好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稳定,两种术式术后均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LASIK治疗近视远期疗效的观察分析,R779.63
  2. 豚鼠耳蜗三维重建与基底膜模态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3. 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的临床疗效观察,R779.66
  4. 应用SNaPshot方法研究高度近视患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778.11
  5. TIMP-2基因转染豚鼠FDM模型后部巩膜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R778.11
  6. 4号染色体上四个SNP位点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性分析,R778.11
  7. 5、6号染色体上SNP位点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R778.11
  8. Flap-free LASEK和Flap-free Epi.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效果比较,R779.63
  9. 关于听觉神经编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R764
  10. 声场与结构的耦合分析及其在耳声传递模拟中的应用,R764
  11.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R779.6
  12. 高度近视眼屈光因子的观察研究,R778.11
  13. 消旋山莨菪碱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778.11
  14. 视黄酸信号传递元件在豚鼠离焦型近视中的作用,R778.11
  15. 健脾补气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小儿近视眼的临床研究,R272
  16. 针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R246.8
  17. 近视患者中医体质研究,R276.7
  18.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分布及荧光素血管造影特征,R773
  19.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研究,R779.63
  20. 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角膜相对较薄高度近视临床疗效研究,R779.63
  21. 高度近视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机制研究,R587.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眼科学 > 眼屈光学 > 眼应用屈光学 > 近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