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 者: 谭荣
导 师: 邹德威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专 业: 骨科学
关键词: 早发型脊柱侧凸 重度脊柱侧凸 小切口 微创 分期 生长阀
分类号: R68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早发型脊柱侧凸重度脊柱侧凸一直是脊柱畸形临床治疗的难点。有报道采用“生长阀”治疗早发型脊柱侧凸,多点多棒撑开或脊柱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但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在这两种侧凸中应用报道很少。本研究就是要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来评估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治疗技术在早发型脊柱侧凸和重度脊柱侧凸矫正中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57例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分别接受生长阀和小切口微创分期手术治疗。按手术术式分为两组:生长阀组和小切口组,对两组病例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生长阀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8.2±1.4岁(5~11岁)。术前侧凸的主侧凸在冠状面cobb’s角为平均92.0±16.4°(72~1320)。矢状面后凸cobb’s角为平均40.8±15.2°(22-69°)。一期采用后路脊柱凹侧显露置钉,中华长城脊柱内固定系统多米诺“生长阀”系统进行矫形固定,以后每隔6-12个月后再进行一次生长矫形,至患儿到12~14岁骨骼发育成熟后作终末矫形内固定,行剃刀背切除并植骨融合。小切口组39例,男12例,女27例,年龄8.5±1.2岁(6~11岁)。术前侧凸的主侧凸在冠状面cobb’s角为平均95.0±15.40(78~135°)。矢状面后凸cobb’s角为平均38.8±14.7°(17-65°)。一期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将脊柱侧凸矫正约50%左右,以后每隔6-12个月后再进行一次生长矫形,同样至患儿到12~14岁骨骼发育成熟后作终末矫形内固定,行剃刀背切除并植骨融合。第二部分:32例行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13-26岁,平均16.8岁。术前侧凸主侧凸95°~175°,平均为129.4°;后路矫形采用分期手术,一期采用小切口内撑开矫形,使侧凸得到部分矫正。3-6个月后再进行后路二期矫形,行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或者单纯后路矫形,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随访2~5年,平均3.5年。所有患者术前、一次术后、二次术前、二次术后以及末次随访的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进行记录。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第一部分:生长阀组平均随访5年2个月。10例最终完成预期的多次延长并进行终末融合手术,3例在生长调节中发生自发融合直接行终末融合术,5例仍在进一步随访中。13例已融合患儿中1例完成5次调整,3例完成4次调整,7例完成3次调整,2例完成2次调整。共调整42例次,平均调整3.3次/例。发生断棒13例次,内固定松动拔出8例次,皮肤破溃感染3例次。所有病例均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初次手术平均矫正41.10,矫形率45%。以后第一次延长可获得平均26°的矫正。多次延长平均只能获得18°的矫正。终末融合后侧凸主侧凸冠状面cobb’s角为37.2±22.1°(31~64°),平均矫形率59.6%。小切口组共39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12例完成终末融合手术,其中4例完成2次延长手术,8例完成1次延长手术后融合;余27例中11例完成2次延长手术,16例完成1次延长手术。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随访期间断棒3例,内固定松动2例,皮肤感染1例,术中发现自发性融合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成终末融合手术的初次小切口矫形术后侧凸主侧凸冠状面cobb’s角为49.2±10.1°(35~66°),平均矫正50°,矫正率52.9%。以后第一次延长平均获得29°的矫正,终末融合时术后侧凸主侧凸冠状面cobb’s角为31.8±6.6°(27~48°),总矫形率为65.4%。第二部分:重度脊柱侧凸经小切口分期手术治疗,一次手术矫正58.9°,矫形率45.4%,二次手术矫正30.6°,矫形率24.6%。间隔期矫形丢失率7.1%,总矫形率62.9%,随访2年矫形平均丢失率3.90,最终总矫形率59.7%.术前后凸30°-170°,平均为80.3°,总矫形42.2°。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创分期延长技术或生长阀技术延缓了脊柱融合的时间,避免了早期融合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小切口微创分期延长技术术治疗较生长阀技术具有更高的矫形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早发型小儿脊柱侧凸有效方法。对重度脊柱侧凸,后路小切口分期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二次手术耐受力和矫形率。分期手术策略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效果好,安全性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4
第一部分 小切口微创分期矫形技术与生长阀技术治疗早发型脊柱侧凸的临床比较研究  14-49
  中文摘要  14-16
  Abstract  16-18
  1、研究背景  18-19
  2、资料与方法  19-30
    2.1 一般资料  19-20
    2.2 手术方法  20-29
    2.3 术后随访  29-30
    2.4 统计学分析  30
  3、结果  30-32
  4、讨论  32-47
    4.1 技术产生背景  32-35
    4.2 小切口微创分期矫形技术的优势  35-37
    4.3 需要注意的几个技术细节  37-40
    4.4 存在的不足  40-41
    4.5 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41-47
  参考文献  47-49
第二部分 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观察研究  49-67
  中文摘要  49-50
  Abstract  50-52
  1、研究背景  52-53
  2、资料与方法  53-54
    2.1 一般资料  53
    2.2 手术方法  53-54
    2.3 术后随访  54
  3、结果  54-59
  4、讨论  59-64
  参考文献  64-67
文献综述一  67-79
  参考文献  76-79
文献综述二  79-90
  参考文献  87-90
全文总结  90-9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的情况  91-92
致谢  92

相似论文

  1.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2. CT尿路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699
  3.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4. 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因素探讨及分期评价,R733.3
  5.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比较,R687.3
  6.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R687.3
  7. 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R654.2
  8.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研究,R735.3
  9. 膝骨性关节炎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费用分析,R687.3
  1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应用,R737.33
  11. 不同切口设计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变化的研究,R779.66
  12. MR及腹腔冲洗液CEA检测在胃癌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R735.2
  13. 后外侧小切口在全髋置换中的疗效分析,R687.3
  14.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R687.3
  15. 氟比洛芬—壳聚糖原位水凝胶的制备及用于大鼠切口镇痛的效果,R614
  16. 中国1992、2008和UICC2010分期标准预测鼻咽癌放疗疗效的比较研究,R739.63
  17. EZH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R737.25
  18.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研究,R779.66
  19. 多平面三维超声诊断膀胱肿瘤及其术前分期,R737.14
  20. 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手术与常规20-G玻璃体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对比研究,R779.6
  21.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切口变通疗效比较,R76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矫形外科手术学 > 骨骼手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