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TBD与ENB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后行Whipple手术的临床效果对照观察

作 者: 高锋
导 师: 吕国悦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PTBD ENBD 恶性梗阻性黄疸 术前减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分类号: R657.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前进行减黄的方式选择,仍然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对应用PTBDENBD进行术前减黄,并最终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二者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够挑选出更合适的减黄手段,对以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选取全部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08至2012年资料完整的明确诊断为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应用PTBD或ENBD这两种外引流方法进行术前减黄,并最终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23例。其中行PTBD的患者12例(52.2%),行ENBD的患者11例(47.8%)。通过观察记录减黄时间,减黄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及术后3天肝功酶学及胆红素指标,减黄后一周内血常规白细胞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预后等,综合评价二者的减黄效果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减黄时间:PTBD组5.5±2.39天,ENBD组8±2.61天,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白细胞:PTBD组9.58±2.59×109/L,ENBD组12.69±1.55×109/L,p<0.05,有统计学意义;减黄前后肝功及胆红素差值:PTBD组AST110±101.69U/L,ALT123.42±129.97U/L,ALP182.33±191.57U/L, γ-GT279.08±273.96U/L,TBil191.56±117.83umol/L,DBil121.4±78.15umol/L,ENBD组AST194.63±158.25U/L,ALT66.27±199.02U/L,ALP234.82±265.98U/L,γ-GT247.72±593.77U/L, TBil177.23±151.15umol/L,DBil97.03±82.02umol/L,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PTBD组341.67±167.65ml,ENBD组340.91±146.32ml,手术时间PTBD组315.83±55.67min, ENBD组311.82±58.8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肝功能:PTBD组AST45±27.8U/L,ALT51.2±34.5U/L,ALP181.8±80.4U/L,γ-GT163.2±147.0U/L,ENBD组AST26.4±5.1U/L,ALT45.6±19.5U/L,ALP177.9±61.4U/L,γ-GT181.1±86.6U/L,PTBD组的术后AST、ALT与术前减黄后的差值略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ALP、γ-GT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PTBD组17.33±4.64天, ENBD组19.49±10.16天,总住院费用PTBD组116486.11±59235.32元,ENBD组130206.7±45297.42元,p>0.05,无统计学意义。PTBD组有1例因PTBD后引流管阻塞导致胆红素短期增高,引流欠佳,通管后好转;有1例术后因胰瘘导致腹腔出血死亡;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并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手术;3例发生胆瘘;4例发生术后感染。ENBD组3例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后急诊行ENBD;2例在ERBD后一过性出现血淀粉酶增加,但未确诊为胰腺炎;有1例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消化道吻合口出血死亡;3例发生胰瘘,并有1例行二次手术清除腹腔积液;5例发生胆瘘;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术前减黄,应用PTBD与ENBD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肝功指标,PTBD引流效果较好,患者的减黄时间短,感染率低,住院费用低,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同ENBD组相比无差异。因此,常规行术前减黄时应用PTBD即可,当患者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可酌情行ENBD,待病情平稳后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4
第1章 前言  14-15
第2章 综述  15-32
  2.1 恶性梗阻性黄疸概述  15
  2.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15-20
    2.2.1 物理效应  16
    2.2.2 生化作用  16-19
    2.2.3 免疫功能障碍  19
    2.2.4 其他重要脏器的改变  19-20
  2.3 争议  20-32
    2.3.1 术前减黄是否真正有效  21-24
    2.3.2 术前减黄时机的选择  24-26
    2.3.3 术前减黄方式的选择  26-29
    2.3.4 术前减黄后手术时机  29-32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2-36
  3.1 研究目的  32
  3.2 研究对象  32-33
  3.3 设备与器材  33-34
  3.4 操作方法  34
  3.5 观察指标  34-35
  3.6 效果判断  35
  3.7 统计方法  35-36
第4章 结果  36-38
第5章 讨论  38-41
第6章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5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5-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胰管空肠植入式吻合法的临床应用研究,R657.3
  2. 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吻合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R657.5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预后及预防的探讨,R656
  4. PPPD与PD治疗壶腹部癌及胰头癌的系统评价,R735.0
  5. 捆绑式胰肠吻合与捆绑式胰胃吻合对术后胰、胃生理功能的影响,R656
  6.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R656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使用肠内营养优于全肠外营养,R735.9
  8. 胆红素水平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减黄的应用价值分析,R735
  9. 两种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对比研究,R735
  10. 89例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735.9
  11. 胰肠吻合术中胰腺残端胰管检测及意义,R656
  12.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循证分析,R656.6
  13.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检出的临床分析,R446.5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胆汁培养的临床价值,R735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R656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再手术13例分析,R656
  17. 影响壶腹部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分析,R735.0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探讨与比较,R459.3
  19.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和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短期降黄效果相关因素的分析,R735
  20. 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碘(~(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R735.9
  2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R6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胆囊、胆管 > 胆管阻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