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凹凸棒土吸附和助凝强化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试验

作 者: 薛晓蓓
导 师: 时文歆;王志军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低温低浊高色度 凹凸棒土 聚合氯化铝 腐殖酸 高密度沉淀池
分类号: TU9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腐殖酸是天然水体中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源水在寒冷季节供给不足,并且水面冰封导致水体缺氧,水中动、植物残骸得不到及时降解从而导致腐殖酸污染加剧。腐殖酸的存在不仅导致水中色度升高,并且在胶体颗粒表面形成保护作用使水中杂质难以脱稳去除,进一步加大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处理难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廉价、安全、卫生的天然粘土—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和助凝剂,联合常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腐殖酸的去除,因此,首先做了凹凸棒土吸附水中腐殖酸的试验研究,并系统讨论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70 min;15g/L凹凸棒土对5mg/L腐殖酸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并且随着腐殖酸初始浓度的增大,凹凸棒土吸附容量也随之增加;低温条件下,凹凸棒土吸附腐殖酸吸附等温线拟合相关系数由高度依次为,Redlich-Peterson>Freundlich>Langmuir>Temkin;凹凸棒土吸附不同初始浓度腐殖酸的动力学过程说明,Lagergre一级、Lagergre三级和Elovich吸附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采用自来水配制水样Ⅰ模拟实际低温低浊高色度水,进行混凝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处理水样的最佳投量为35mg/L,此时出水水质不理想,投加助凝剂15mg/L凹凸棒土后,PAC的投量降低到9mg/L,最佳pH值为6~8,对色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81.25%、73.19%、44%,出水残余铝浓度和余浊分别为0.05mg/L和1.3NTU。为了更接近实际,采用松花江原水配制水样Ⅱ模拟低温低浊高色度原水。实验结果表面,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和助凝剂投加到高密度沉淀池动态反应器中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沉淀池的泥渣回流增加了低浊水的颗粒浓度,提高颗粒有效碰撞几率,加强反应器处理效果,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沉淀池浓缩污泥剩余吸附能力。投加凹凸棒土后,高密度沉淀池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体现,因为回流污泥中的凹凸棒土重新返回到混合池中,多次被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了有效资源;13.5mg/L聚合氯化铝+10mg/L凹凸棒土联合投加并回流污泥比为4.5%时,对水样Ⅱ处理效果较好,色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3.62%、76.83%、66.15%,出水浊度为1.5NTU以下,残余铝浓度0.061mg/L。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1
  1.1 我国低温低浊高色度水水质特点  10-11
  1.2 低温低浊高色度水处理措施及存在问题  11-14
    1.2.1 投加助凝剂  11-12
    1.2.2 预处理技术  12-13
    1.2.3 采用新型处理工艺  13-14
  1.3 凹凸棒土在国内外的分布与应用  14-16
  1.4 传统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16-17
    1.4.1 聚合氯化铝混凝机理  16-17
    1.4.2 聚合氯化铝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存在的问题  17
  1.5 课题来源及目的和意义  17-19
    1.5.1 课题来源  17
    1.5.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7-19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9-21
    1.6.1 研究内容  19
    1.6.2 技术路线  19-21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31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23
    2.1.1 实验材料  21-23
    2.1.2 实验装置与设备  23
  2.2 实验方法  23-31
    2.2.1 色度的测定  23-24
    2.2.2 水中残余铝的测定  24-25
    2.2.3 其他常规指标的测定  25-26
    2.2.4 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时的固液分离  26
    2.2.5 不同浓度腐殖酸的检测方法  26-28
    2.2.6 混凝沉淀静态试验装置及方法  28-29
    2.2.7 高密度沉淀池动态试验装置及运行参数  29-31
第3章 凹凸棒土吸附腐殖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1-46
  3.1 吸附速率曲线及吸附平衡时间  31-32
  3.2 低温条件下不同因素对凹凸棒土吸附腐殖酸的影响  32-36
    3.2.1 凹凸棒土投加量  32-33
    3.2.2 腐殖酸初始浓度  33-34
    3.2.3 水力条件  34-35
    3.2.4 不同pH 值  35-36
  3.3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36-41
  3.4 凹凸棒土吸附不同初始浓度腐殖酸的动力学试验  41-45
  3.5 本章小结  45-46
第4章 凹凸棒土助凝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  46-62
  4.1 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的最佳参数  46-49
    4.1.1 最佳混凝搅拌条件确定  46-48
    4.1.2 混凝剂的最佳投量  48-49
  4.2 粘土种类的选择  49-53
    4.2.1 单独投加粘土对铝去除的效果  49-50
    4.2.2 不同种类的土作为助凝剂对沉淀时间的影响  50-51
    4.2.3 不同种类粘土作为助凝剂对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处理效果  51-53
  4.3 凹凸棒土投加量的影响  53-54
  4.4 其他因素的影响  54-61
    4.4.1 凹凸棒土投加点  54-55
    4.4.2 不同pH 值  55-58
    4.4.3 腐殖酸初始浓度  58-59
    4.4.4 原水浊度  59-61
  4.5 本章小结  61-62
第5章 凹凸棒土/高密度沉淀池联合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连续流试验  62-81
  5.1 实验方案及内容  62-63
    5.1.1 小试方案及实验方法  62
    5.1.2 动态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  62-63
  5.2 凹凸棒土和聚合氯化铝投量确定  63-66
    5.2.1 最佳混凝剂投量  63-64
    5.2.2 凹凸棒土作为助凝剂的最佳投量  64-66
  5.3 最佳回流污泥量  66-68
    5.3.1 单独投加混凝剂时的最佳回流污泥比  66-67
    5.3.2 凹凸棒土作为助凝剂与聚合氯化铝联合投加时最佳污泥回流比  67-68
  5.4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及效果分析  68-79
    5.4.1 无污泥回流时试验效果对比及结果分析  68-70
    5.4.2 污泥回流比为1.5%时的净化效果  70-71
    5.4.3 污泥回流比为2.5%时的净化效果  71-72
    5.4.4 污泥回流比为3.5%时的净化效果  72-74
    5.4.5 污泥回流比为4.5%时的净化效果  74-75
    5.4.6 单独投加混凝剂时不同污泥回流比的净化效果  75-77
    5.4.7 凹凸棒土与聚合氯化铝联合投加时不同污泥回流比的净化效果  77-79
  5.5 本章小结  79-81
结论  81-82
参考文献  82-9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0-93
致谢  93

相似论文

  1. 滇池底泥重金属释放机理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X524
  2. 纳米Zn-Fe类水滑石/沸石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X703
  3. 不同填埋龄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X703
  4. 褐煤氧化氨解过程的研究,TQ530.2
  5. 亚铁同步去除水中Cr(VI)/As(V)复合污染的效能及机理研究,TU991.2
  6. 聚砜超滤膜与低分子量有机物以及表面活性剂之间的交互作用,X703
  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和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1
  8. 铁碘纳米TiO_2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水中腐殖酸的研究,X703
  9. 微波辅助过二硫酸盐对渗滤液中腐殖酸的降解研究,X703
  10. 光谱法分析环境水样的研究,X832
  11. 氨基类吸附剂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机理研究,X52
  12. 超滤和正渗透过程中有机物对膜污染的研究,X703
  13. 聚苯乙烯/凹凸棒土、聚氨酯/凹凸棒土及其复合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1
  14. 纳米TiO_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苯二酚的研究,O643.3
  15. 纳米TiO_2/Se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氧化处理水中腐殖酸的研究,TU991.2
  16. 纳米二氧化钛在水中的特性及与腐殖酸的相互作用研究,TU991.2
  17. 凹凸棒土吸附与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嗅味物质的效能研究,TU991.2
  18. 电凝聚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试验研究,TU991.2
  19. 给水处理厂中高密度沉淀池沉淀区流态模拟及设计优化研究,TU991.23
  20. 凹凸棒土改性及其对含重金属废水净化应用的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 > 净水工程(给水处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