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率提高及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的转录随传代的变化

作 者: 尤聪
导 师: 刘全忠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细胞培养 聚乙二醇 热休克蛋白60 持续性感染
分类号: R7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感染是目前发达最常见的性病病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睾炎、前列腺炎、不孕症多种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危害极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沙眼衣原体检测的金标准目前仍然是细胞培养。但是细胞培养并未在临床工作中广泛采用。而且,临床株的培养是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因此,提高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检出的阳性率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导致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眼衣原体的持续感染,持续感染时碘染不能看到典型的包涵体且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含量增加。目的:1、探讨聚乙二醇(PEG)促进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生长的最适浓度及聚乙二醇对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4种常用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体外药物敏感性和31例临床标本包涵体数量的影响。2、探讨E型标准株和40例经细胞培养成功的沙眼衣原体E型临床株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治疗效果患者首次传代碘染出现包涵体情况的差别。方法:在沙眼衣原体D、E型菌株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时,加入含有不同浓度PEG的细胞培养液,离心后在孵箱中静置2h后换成衣原体感染液,48h后固定,碘染计数包涵体数量。将经过0.7%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接种于细胞培养板的McCoy细胞,使McCoy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体外4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0.7%PEG,将31例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且基因分型为D、E型的临床标本加入或者不加入0.7%PEG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后计数第一代全孔包涵体数量。将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通过RT-PCR方法检测首次传代,二次传代,三次传代和四次传代的CHSP60含量,将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分为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两组,通过χ2检验不同治疗效果患者首次传代碘染出现包涵体情况的差别。结果:0.7%PEG能使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包涵体数量提高3.44倍,D型标准株包涵体数量提高3.56倍,为促进沙眼衣原体D、E型生长的最适浓度。在体外,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D、E型标准株的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与未经PEG处理的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药敏结果一致,0.7%PEG可以显著增加沙眼衣原体D、E型临床标本传代产生的包涵体数量。经细胞培养成功的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未出现包涵体时其CHSP60含量较出现包涵体时高(P<0.05)。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与否其对应患者治疗效果有差别,治疗失败患者80%首次传代未出现包涵体,一个疗程治疗后转阴患者70%在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结论:1、0.7%的PEG可以显著促进沙眼衣原体D型、E型的生长并对沙眼衣原体D型、E型标准株药敏结果无明显影响,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标本检测的敏感性。2、80%治疗失败患者首次传代未见包涵体,经过细胞培养成功但首次或者二次传代培养未出现包涵体的临床标本其对应患者感染的衣原体其合成CHSP60增加,二者提示衣原体可能处于一个持续性状态,出现包涵体可能标志着这种持续性状态的解除。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缩略语/符号说明  10-11
前言  11-14
  研究现状、成果  11-13
  研究目的、方法  13-14
一、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生长最适浓度的探讨  14-29
  1.1 材料和方法  14-21
    1.1.1 材料  14-15
    1.1.2 方法  15-21
  1.2 结果  21-24
    1.2.1 McCoy细胞培养  21
    1.2.2 Ct直接免疫荧光检测  21
    1.2.3 Ct菌株培养  21
    1.2.4 不同浓度PEG作用下包涵体及细胞形态  21-23
    1.2.5 不同浓度PEG对McCoy细胞代谢活性影响的MTT检测  23
    1.2.6 不同浓度PEG作用下包涵体计数后计算的包涵体数量增加的倍数  23-24
    1.2.7 MIC范围  24
  1.3 讨论  24-28
    1.3.1 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培养方法的改进  24-25
    1.3.2 使用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的生长  25-28
  1.4 小结  28-29
二、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含量随传代的变化  29-45
  2.1 材料和方法  29-36
    2.1.1 材料  29
    2.1.2 方法  29-36
  2.2 结果  36-41
    2.2.1 基因分型结果  36
    2.2.2 沙眼衣原体不同临床标本培养时不同传代次数出现包涵体  36-37
    2.2.3 质粒PCR结果  37
    2.2.4 酶免疫结果  37-38
    2.2.5 细胞中总RNA的提取结果  38
    2.2.6 E型标准株,标本A不同传代次数CHSP60与16SrRNA电泳结果  38-39
    2.2.7 标本B,C不同传代次数CHSP60与16SrRNA电泳结果  39
    2.2.8 40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CHSP60随传代的含量的变化  39-40
    2.2.9 治疗失败患者和治疗后一个疗程衣原体检测即转阴的患者首次就诊采取标本的衣原体培养结果的差别  40-41
  2.3 讨论  41-44
    2.3.1 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标本相对应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的差别产生的可能原因  41-42
    2.3.2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含量与沙眼衣原体首次细胞培养结果的关系  42-44
  2.4 小结  44-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52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2-53
综述  53-61
  综述参考文献  56-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PEG诱导的雨生红球藻细胞融合与变异株的筛选,S968.49
  2.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3.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4.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5.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6.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7. 低浓度血清法培养纯化新生大鼠雪旺细胞,R329
  8. 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MMP-2的影响及意义,R739.5
  9. 虎纹捕鸟蛛粗毒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R735.35
  10. 牛血清蛋白和鱼精蛋白从NOCC/海藻酸盐水凝胶中的释放:两种不同等电点的生物分子的对照试验,R943
  11. 丝素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细胞载体的研究,R318.08
  12. 纳米金在脂多糖诱导免疫应答中的功能研究,R318.08
  13. 红细胞生成素(EPO)与甲泼尼龙(MPSS)联合应用对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R363
  14.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中自噬的影响,R542.2
  15. mPEG/CS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318.08
  16. 孕妇支原体、衣原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R714.433
  17. 缺氧对胎羊肝细胞发育及其RAS机制的影响,R363
  18. 新型稳定剂的合成及其在细乳液中的应用,TQ316.334
  19.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免疫抑制剂的筛选与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S945
  20. 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与CNTs复合材料的研究,TB332
  21. 新型纳米制剂的研究—碳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的分散特性,TB38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性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