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相关因素纵向研究

作 者: 赵静
导 师: 曹枫林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依恋 述情障碍 童年期创伤 急性心肌梗死
分类号: R47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调查济南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症状和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的状况,探讨AMI患者依恋述情障碍童年期创伤及一般人口学因素与PTSD症状、PTG的关系,探讨AMI患者PTSD症状和PTG的关系,探讨AMI患者PTSD症状和PTG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及预测因素,为AMI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济南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内科首次确诊为AMI患者的PTSD症状和PTG的状况及相关资料。在第一个时间点(T1:出院前1天)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在第二个时间点(T2:发病起第8周)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EC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20-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20)、童年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来测量一般资料、PTG、PTSD症状、依恋、述情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本次研究在T1阶段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90.65%。在T2阶段电话随访共回收有效问卷44份,随访率为45.36%。结果:1.T1阶段,AMI患者PTSD症状阳性率为25.77%,PCL-C平均得分为31.42±10.79;PTG阳性率为71.13%,PTGI平均得分为62.93±15.59。2.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医疗付费方式的AMI患者PCL-C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人口学因素的AMI患者PTGI得分无显著差异。3.AMI患者PTSD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依恋焦虑得分和TAS-20总分有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PTG阳性组和阴性组,依恋焦虑得分和CTQ总分有显著差异(P<0.01)。4.AMI患者PCL-C得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和TAS-20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AMI患者PTGI得分与依恋焦虑得分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与依恋回避得分、CTQ中躯体虐待维度的得分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P<0.05)。5.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PTSD症状的主要预测因索是:依恋焦虑和述情障碍;AMI患者PTG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是: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TAS-20总分和CTQ总分四个变量对PTSD症状方差净解释量为23.7%,依恋回避、依恋焦虑、TAS-20总分、CTQ总分、PTL-C,总分五个变量对PTG的方差净解释量为19.7%。6.T1和T2两个阶段的PTGI和PCL-C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T2阶段PTGI和PCL-C得分均显著低于T1阶段的得分。7.44名接受随访的患者中, T1和T2两个阶段PTSD症状和PTG的累积阳性率分别为34.88%和74.42%,略高于T1阶段PTSD症状和PTG的阳性率32.56%、72.09%。8.T1阶段依恋焦虑得分对T2阶段PCL-C总分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T1阶段PTGI总分对T2阶段PTGI总分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1.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和PTG,阳性率分别为25.77%、71.13%。2.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医疗付费方式AMI患者PTSD症状存在显著差异,文化程度高、医保和公费的患者不容易出现PTSD症状;不同人口资料的AMI患者PTG水平无显著差异。3.安全型依恋的AMI患者PTSD症状的水平最低,依恋回避得分高的AMI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PTSD症状和较低水平的PTG,依恋焦虑足PTSD症状和PTG的共同正向预测因素。4.具有述情障碍的AMI的患者更容易产生PTSD症状。5.随着时间的推移AMI的患者的PTSD症状和PTG水平均有显著降低,T1阶段依恋焦虑对T2阶段的PTSD症状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1阶段PTG水平对T2阶段PTG水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3
ABSTRACT  13-16
符号说明  16-17
第一章 前言  17-22
  1.1 急性心肌梗死  17
  1.2 PTSD症状和PTG的相关因素  17-18
  1.3 依恋与PTSD症状和PTG  18-19
  1.4 述情障碍与PTSD症状和PTG  19
  1.5 童年期创伤经历与PTSD症状和PTG  19-20
  1.6 PTSD症状与PTG  20
  1.7 PTSD症状和PTG的纵向研究情况  20-21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1.9 研究假设  21-22
第二章 PTSD症状和PTG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2-30
  2.1 PTSD症状  22-26
    2.1.1 创伤  22
    2.1.2 PTSD的概念  22-23
    2.1.3 PTSD症状的相关因素  23-26
  2.2 PTG  26-30
    2.2.1 PTG的概念  26
    2.2.2 PTG的理论模型  26
    2.2.3 PTG的发生率  26-27
    2.2.4 PTG的相关因素  27-30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0-35
  3.1 研究对象  30
  3.2 研究工具  30-33
    3.2.1 一般资料问卷  30
    3.2.2 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  30-31
    3.2.3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  31
    3.2.4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31-32
    3.2.5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32
    3.2.6 童年期创伤问卷  32-33
  3.3 研究过程  33
  3.4 质量控制  33
  3.5 统计学处理  33-35
第四章 结果  35-51
  4.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5-36
  4.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6-37
  4.3 PTSD症状  37-42
    4.3.1 不同人口学资料间PCL-C得分的比较  37-38
    4.3.2 PTSD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ECR、TAS-20、CTQ得分的比较  38-39
    4.3.3 PTSD症状与年龄相关分析  39
    4.3.4 PTSD症状与依恋的关系  39-40
    4.3.5 PTSD症状与述情障碍相关分析  40
    4.3.6 PTSD症状与童年期创伤相关分析  40-41
    4.3.7 PTSD症状的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1-42
  4.4 PTG  42-47
    4.4.1 不同人口学因素PTGI得分的比较  42-43
    4.4.2 PTG阳性组和阴性组ECR、TAS-20、CTQ、PCL-C得分的比较  43-44
    4.4.3 PTG与年龄相关分析  44-45
    4.4.4 PTG与依恋的关系  45
    4.4.5 PTG与述情障碍相关分析  45-46
    4.4.6 PTG与童年期创伤相关分析  46
    4.4.7 PTG与PTSD症状相关分析  46-47
    4.4.8 PTG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7
  4.5 PTSD症状和PTG纵向研究结果  47-51
    4.5.1 T1和T2两个阶段的PCL-C和PTGI得分比较  47-49
    4.5.2 T1和T2两个阶段PTSD症状和PTG的累积阳性率  49
    4.5.3 T2阶段PTSD症状和PTG的预测因素  49-51
第五章 讨论  51-57
  5.1 AMI患者PTSD症状的情况和相关因素  51-53
    5.1.1 AMI患者PTSD症状的情况  51
    5.1.2 PTSD症状与人口统计学变量  51-52
    5.1.3 PTSD症状的预测因素  52-53
  5.2 AMI患者PTG的情况和相关因素  53-55
    5.2.1 PTG情况  53-54
    5.2.2 PTG与人口统计学变量  54
    5.2.3 PTG的预测因素  54-55
  5.3 PTSD症状和PTG的纵向研究  55-56
    5.3.1 PTSD症状和PTG的纵向变化  55-56
    5.3.2 PTSD症状和PTG的累积阳性率  56
    5.3.3 T2阶段PTSD症状和PTG的预测因素  56
  5.4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56-57
    5.4.1 创新性  56
    5.4.2 局限性  56-57
第六章 结论  57-58
附录  58-73
参考文献  73-86
致谢  86-8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7-8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8

相似论文

  1.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R542.22
  2.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3.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5.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B844.5
  6. 述情障碍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B849
  7.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B844.1
  8. 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青少年PTSD的探讨研究,R749.5
  9. 依恋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干预,B844.2
  10. 农村初中生失败恐惧与依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8
  11. 成人依恋和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B849
  12. 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情绪与执行功能特点,B842.6
  13. 应激状态下成人依恋对恋人的认知加工作业影响,B849
  14. 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B844.2
  15. 车祸所致脑外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二例,R749.5
  16. 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应用研究,B841
  17. 抽动障碍儿童依恋和家庭特点的对照研究,R749.94
  18. 震后医护人员PTSD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症状分析,R749.5
  19. 住院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R473.73
  20. 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应激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R395.1
  21.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专科护理学 > 内科护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