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对实习前护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作 者: 李君
导 师: 王琦; 李蔓荻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护理
关键词: 护生 认知行为疗法 社交焦虑 实习前 团体辅导
分类号: R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及目的]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与人际交往有关的焦虑。护生社交焦虑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常见。尤其是本科三年级的护生,她们即将走向临床实习岗位,即便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来锻炼自己,由于经验不足和自我期望过高,在社交活动中容易产生苦恼焦虑的心理反应。因此,在临床实习前对社交焦虑护生进行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已有文献报道基于认知行为疗法团体辅导对降低大学生社交焦虑是有效的,但对于护生的社交焦虑,尚未见此种方法的干预性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是评价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对缓解实习前护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09级普通班本科生和09涉外本科班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意改善人际交往状况,希望提高社交技能的学生;②能够保证全程参与;③交往焦虑量表(IAS)筛查,总分≥48分。排除标准:①艾森克人格问卷(1983年,龚耀先版)高于或低于全国常模的;②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最终纳入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方便的原则进行分组,实验组14人,对照组11人。本研究以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团体辅导的理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按照该方案,实验组成员接受8次团体辅导,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该方案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心理教育、认知重建、内部暴露、外部暴露和社交技巧的训练。对照组完成学校的常规课程。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进行问卷测量。施测问卷包括: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量表的数据录入SPSS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1、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AS、FNE、SAD总分、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得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线资料齐。2、实验组IAS、FNE、SAD总分、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干预前后两次得分进行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均数的比较,认为实验组干预后在IAS、FNE、SAD总分、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量表的得分低于干预前。3、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对照组前后测量的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的得分没变化;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IAS、FNE和SAD总分进行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均数的比较,认为对照组后测的IAS、FNE、SAD总分的得分低于前测。4、对于IAS、FNE、SAD总分这三个指标,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值dl和对照组前后测量的差值d2进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表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均数的比较,认为实验组前后测的差值dl大于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值d2,因此实验组的IAS、FNE、SAD总分的变化比对照组的IAS、FNE、SAD总分变化大。5、实验组的追踪测与后测的IAS、FNE、SAD总分、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实验组追踪测与后测的结果无差异。对照组的追踪测与后测的IAS、FNE、SAD总分、SAD回避因子和SAD苦恼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对照组追踪测与后测的结果无差异。[结论]1、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护生社交焦虑的方法。干预结束后实验组成员在焦虑的情绪、回避的行为和否定的认知评价这三个方面均得到改善。2、对于缓解护生的社交焦虑,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的效果能够持续三个月。干预结束三个月后实验组成员在焦虑的情绪、回避的行为和否定的认知评价这三个方面与干预结束时无差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1 引言  12-16
  1.1 研究背景  12-14
  1.2 研究内容  14-15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2 研究方法  16-32
  2.1 研究方法  16-17
    2.1.1 研究类型  16
    2.1.2 研究对象  16
    2.1.3 测量工具  16-17
    2.1.4 流程图  17
  2.2 干预方法  17-18
  2.3 干预的实施  18-29
    2.3.1 实验组的干预  18-29
      2.3.1.1 首次面谈  18-19
      2.3.1.2 干预的时间与地点  19-20
      2.3.1.3 干预的实施者  20
      2.3.1.4 干预过程  20-29
    2.3.2 对照组的处理  29
  2.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9
  2.5 质量控制  29-32
    2.5.1 严格的督导  29-30
    2.5.2 心理测量的控制  30
    2.5.3 团体辅导环节的控制  30-32
3 结果  32-36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3.2 实验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32-33
  3.3 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  33
  3.4 IAS、FNE、SAD总分的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差值d1与对照组前后测量的差值d2的比较  33-34
  3.5 实验组自身后测和追踪测比较  34
  3.6 对照组自身后测和追踪测比较  34-36
4 讨论  36-46
  4.1 三年级护生社交焦虑问题应该受到护理教育者的关注  36
  4.2 干预的结果  36-40
    4.2.1 干预结束后实验组护生在有关社交焦虑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均有改变  36-38
      4.2.1.1 负性认知减少,合理的认知逐步建立  37
      4.2.1.2 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37-38
      4.2.1.3 回避行为减少  38
    4.2.2 实习前综合教育可能降低对照组护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指标  38-39
    4.2.3 实验组护生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大于对照组护生的改变  39
    4.2.4 三个月后护生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改变依然存在  39-40
  4.3 干预的效果分析  40-45
    4.3.1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的组成部分的作用  40-42
      4.3.1.1 心理教育为认知重建奠定基础  40
      4.3.1.2 认知重建帮助成员建立合理的认知  40-42
      4.3.1.3 内部暴露和外部暴露减轻成员对社交情境的焦虑程度  42
      4.3.1.4 学习社交技巧有助于改善社交焦虑  42
    4.3.2 团体辅导对社交焦虑有独特的作用  42-44
      4.3.2.1 团体活动帮助成员进行认知重建  43
      4.3.2.2 成员在团体中发展适应行为  43
      4.3.2.3 成员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  43-44
    4.3.3 成员的特点  44
    4.3.4 带领者的优势  44-45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5
  4.5 下一步研究  45-46
5 结论  46-48
文献综述  48-60
  1 相关概念  48-49
    1.1 焦虑  48
    1.2 社交焦虑  48
    1.3 社交焦虑障碍  48-49
    1.4 认知行为疗法  49
    1.5 团体辅导  49
  2 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现状  49-52
    2.1 认知行为疗法的产生  49-50
    2.2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  50-51
    2.3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  51-52
  3 社交焦虑的研究现状  52-60
    3.1 社交焦虑形成原因的相关因素  52
    3.2 社交焦虑形成原因的理论解释  52-54
      3.2.1 认知理论对社交焦虑形成的解释  52-53
      3.2.2 行为理论对社交焦虑形成的解释  53-54
    3.3 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  54-56
      3.3.1 行为疗法  54-55
      3.3.2 认知疗法  55
      3.3.3 认知行为疗法  55-56
      3.3.4 团体辅导的优势  56
    3.4 社交焦虑评价量表的研究现状  56-60
参考文献  60-66
致谢  66-68
个人简历  68-72
附录  72-84
  附录一  72-73
  附录二  73-74
  附录三  74-76
  附录四  76-77
  附录五  77-78
  附录六  78-79
  附录七  79-80
  附录八  80-81
  附录九  81-83
  附录十  83-84
  附录十一  84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2.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对初任教师愤怒情绪的干预研究,B842.6
  3.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4. 中专生复原力的相关研究及干预实验,B844.2
  5. 初中生乐观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B844.2
  6. 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青少年PTSD的探讨研究,R749.5
  7.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初中新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G444
  8. 促进中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干预研究,G635.1
  9. 山东省男护生职业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R-4
  10. 临床实习护生对医院关怀氛围感知的调查研究,R-4
  11. 在校高护生学习态度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R-4
  12. 某高校不同类别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B844.2
  13.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系统评价,R782.6
  14. 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在哮喘儿童心理应对能力训练中的应用,R473.72
  15. 湖南省某医院实习护生焦虑状态的心理压力源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R47-4
  16. 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研究,R-4
  17. 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团体干预研究,B844.2
  18. 团体辅导提升管理胜任力的探索研究,F224
  19. 基于ET检测技术的网络成瘾康复治疗机制的初步研究,R749.99
  20. 中医认知行为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研究,R274.9
  21. 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G64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