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关联性研究

作 者: 牛洪艳
导 师: 周新明; 王培席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工作能力 离职意愿 临床护士 通径分析
分类号: R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6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评估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离职意愿的关联性,旨在提高管理者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现象的重视程度,为改善护士职业健康、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背景资料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开封市9家医院的530名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内容包括:①临床护士人口统计学及职业特征资料;②马氏职业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MBI-HSS)评估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③综合性工作能力指数量表(CWAI)了解护士工作能力情况;④离职意愿量表(TIS)调查护士离职意愿情况。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α=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使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评估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现状;通过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探讨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的关联性。结果1.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现状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情感衰竭(20.15±9.07)分,去人格化(4.50±4.61)分,个人成就感(31.51±8.04)分;43.9%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其中轻度职业倦怠护士占26.6%,中度职业倦怠护士占13.9%,重度职业倦怠护士占3.4%。临床护士工作能力平均得分(43.45±6.22)分,工作能力为差、中、良、优的护士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9%、27.1%、25.9%、21.2%。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平均得分(13.77±3.43)分,离职意愿很低、较低、较高、很高的护士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36.6%、53.9%、8.5%;离职意愿各维度得分依次为离职意愿Ⅲ(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平均得分(5.70±1.09)分,离职意愿Ⅱ(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平均得分(4.06±1.58)分,离职意愿Ⅰ(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平均得分(4.01±1.60)分。2.不同个体特征护士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年龄36~45岁护士情感衰竭得分高于其他年龄段护士(P<0.05);工龄6~10年及21~25年护士情感衰竭得分高于1~5年护士(P<0.05);护师情感衰竭得分高于护士及副主任护师(P<0.05);本科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大专护士(P<0.05);工作能力为优的护士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工作能力为差、中、良的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P<0.001)。年龄36~45岁护士工作能力得分高于其他年龄段护士(P<0.05);三级医院护士工作能力得分高于二级、一级医院护士(P<0.01);工龄1~5年及26~34年护士工作能力得分高于其他工龄段护士(P<0.01);无职业倦怠护士工作能力得分最高(P<0.001)。年龄46~54岁护士离职意愿得分低于其他年龄段护士(P<0.05);急诊科护士离职意愿得分高于手术室、ICU及内科护士(P<0.05);工龄26~34年护士离职意愿得分低于其他工龄段护士(P<0.01);合同制聘用护士离职意愿得分高于正式在编及人事代理护士(P<0.01);无职业倦怠护士离职意愿得分最低(P<0.001)。3.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的关联性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与职业倦怠相关(|r|=0.618~0.178,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作能力、离职意愿及工龄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工作能力、离职意愿、担心护理差错(事故)及工龄可预测情感衰竭变异的47.0%(R~2=0.470),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可预测去人格化变异的17.0%(R~2=0.170),工作能力、工龄及医院等级可预测个人成就感变异的22.6%(R~2=0.226);通径分析显示情感衰竭及个人成就感对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影响程度最大;情感衰竭直接负向影响工作能力,正向影响离职意愿,通径系数分别为-0.512、0.351;个人成就感直接正向影响工作能力,通径系数为0.286,间接负向影响离职意愿,通径系数为-0.070。结论1.护士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宜针对其个体特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应对措施;2.工作能力、离职意愿及工龄是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而职业倦怠也会导致护士工作能力下降及离职意愿增强。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1 引言  13-15
  1.1 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目的  14
  1.3 研究意义  14-15
2 研究对象  15-17
  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5
  2.2 样本量  15-17
3 研究内容  17-19
  3.1 马氏职业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  17
  3.2 综合工作能力指数量表  17-18
  3.3 离职意愿量表  18
  3.4 担心护理差错(事故)  18-19
4 研究方法  19-23
  4.1 统计方法  19
  4.2 质量控制  19-20
    4.2.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9-20
    4.2.2 调查中的组织工作  20
    4.2.3 调查后的资料处理及审核  20
  4.3 技术路线  20-23
5 结果  23-43
  5.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23-24
  5.2 护士职业倦怠  24-31
    5.2.1 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24-25
    5.2.2 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与常模比较  25
    5.2.3 不同个体特征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25-30
    5.2.4 不同程度担心护理差错(事故)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30-31
    5.2.5 不同工作能力水平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31
  5.3 护士工作能力  31-34
    5.3.1 护士工作能力总体得分  31
    5.3.2 不同个体特征护士工作能力得分比较  31-33
    5.3.3 不同职业倦怠程度护士工作能力得分比较  33-34
  5.4 护士离职意愿  34-38
    5.4.1 护士离职意愿程度  34-35
    5.4.2 不同个体特征护士离职意愿得分比较  35-37
    5.4.3 不同职业倦怠程度护士离职意愿得分比较  37-38
  5.5 护士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关系研究  38-43
    5.5.1 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及离职意愿相关分析  38
    5.5.2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38-39
    5.5.3 职业倦怠对工作能力、离职意愿影响的通径分析  39-43
6 讨论  43-49
  6.1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43-44
  6.2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44-46
    6.2.1 工龄  44
    6.2.2 担心护理差错(事故)  44-45
    6.2.3 工作能力  45
    6.2.4 离职意愿  45-46
  6.3 职业倦怠对工作能力的影响  46-47
  6.4 职业倦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47-49
7 结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7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57-69
  参考文献  63-69
附录  69-7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77-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高级技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G715.1
  2. 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G471.2
  3.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4.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5. 健身教练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913.2
  6. 高校一般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G647
  7.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倦怠,G451.1
  8. 女性公交司机工作家庭冲突与离职意愿的关系研究,B849
  9. 护士心理一致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R47
  10. 山东省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G645.1
  11. 内蒙古城市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G633.96
  12. 昆山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与分析,C913.2
  13. “80后”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G633.3
  14. 应用EAP改善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探究,G715.1
  15.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解决对策研究,G451.1
  16. 中国秦岭“五大商药”药源基地土壤质量及其评价,S158.2
  17. 护士心理资本问卷的修订及其应用,B849
  18. IT行业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压力、自我交通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F426.672;F224
  19. 福维克家电(中国)区销售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F426.6
  20. 下肢残疾工人爬梯作业的工作能力评价研究,R49
  21.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