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LiFePO_4的水热合成及性能研究

作 者: 李环宇
导 师: 王贵领
学 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掺杂改性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橄榄石型结构的LiFeP04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强,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导电率差和堆积密度较低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本文以硝酸铁、磷酸二氢铵、乙酸锂和柠檬酸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高导电、高密度球形LiFeP04及其改性化合物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等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水热合成工艺,先制备前躯体,再经过高温焙烧,合成了球形LiFePO4。实验结果显示:合成材料无杂质相,均具有Pmnb结构,粒径分布在1~5μm,粉体振实密度1.36 g·cm3。在O.1C充放电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12.8 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为93 mAh·g-1,材料容量衰减较快,出现了极化现象。采用蔗糖为碳源合成LiFeP04/C复合正极材料,并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对LiFePO4/C性能影响。实验表明,碳的加入使球形LiFeP04颗粒一次粒径减小,碳分散于晶粒之间,增强了颗粒之间的导电性,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蔗糖添加量为25%的样品性能最为优越,在O.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7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为151.6 mAh·g-1,容量仅衰减3.6%,体现了良好的循环性能。采用过渡金属元素Mn,Ni进行少量金属离子掺杂,合成Li(M,Fe)PO4复合正极材料。结果表明,少量的掺杂离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其中,以LiFe0.55Mn0.15PO4、LiFe0.85Ni0.15PO4的电化学性能最为优越。在0.1C下,LiFe0.85Mn0.15PO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4 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为124.1mAh·g-1,容量仅衰减4.8%;LiFe0.85Ni0.15PO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4.7 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为117.1 mAh·g-1,容量衰减率为6.1%。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22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  11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11-12
  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2-13
    1.3.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12
    1.3.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2-13
  1.4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概述  13-14
  1.5 LiFePO_4正极材料概述  14-21
    1.5.1 LiFePO_4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  14
    1.5.2 锂离子迁移机制  14-16
    1.5.3 LiFePO_4的电化学性质  16-17
    1.5.4 LiFePO_4的制备方法  17-20
    1.5.5 LiFePO_4的改性研究  20-21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1-22
第2章 实验部分  22-27
  2.1 实验原料及测试仪器  22-23
    2.1.1 实验试剂  22
    2.1.2 实验仪器  22-23
  2.2 材料的制备  23-24
    2.2.1 LiFePO_4的制备  23-24
    2.2.2 LiFePO_4/C的制备  24
    2.2.3 Li(M,Fe)PO_4的制备  24
  2.3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  24-25
    2.3.1 电极制备  24-25
    2.3.2 电池组装  25
  2.4 材料的表征方法  25-26
    2.4.1 X射线衍射测试  25
    2.4.2 扫描电镜测试  25
    2.4.3 振实密度测试  25-26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26-27
    2.5.1 恒流充放电测试  26
    2.5.2 循环伏安测试  26
    2.5.3 电化学阻抗测试  26-27
第3章 球形LiFePO_4和LiFePO_4/C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7-43
  3.1 引言  27
  3.2 LiFePO_4的结构表征  27-28
    3.2.1 XRD表征  27-28
    3.2.2 SEM表征  28
  3.3 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28-31
    3.3.1 充放电测试  28-29
    3.3.2 循环性能测试  29-30
    3.3.3 循环伏安测试  30
    3.3.4 电化学阻抗测试  30-31
  3.4 LiFePO_4/C的结构表征  31-35
    3.4.1 XRD表征  31-32
    3.4.2 SEM表征  32-33
    3.4.3 EDS表征  33-35
  3.5 LiFePO_4/C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5-39
    3.5.1 充放电测试  35-36
    3.5.2 循环性能测试  36-37
    3.5.3 循环伏安测试  37-38
    3.5.4 电化学阻抗测试  38-39
  3.6 LiFePO_4/C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测试  39-41
    3.6.1 充放电测试  39-40
    3.6.2 循环性能测试  40-41
  3.7 本章小结  41-43
第4章 球形LiFePO_4的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研究  43-55
  4.1 引言  43
  4.2 LiFe_(1-x)Mn_xPO_4的结构表征  43-45
    4.2.1 XRD表征  43-44
    4.2.2 SEM表征  44-45
  4.3 LiFe_(1-x)Mn_xPO_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5-48
    4.3.1 充放电测试  45-46
    4.3.2 循环性能测试  46-47
    4.3.3 电化学阻抗测试  47-48
  4.4 LiFe_(1-x)Ni_xPO_4的结构表征  48-50
    4.4.1 XRD表征  48-49
    4.4.2 SEM表征  49-50
  4.5 LiFe_(1-x)Ni_xPO_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50-54
    4.5.1 充放电测试  50-51
    4.5.2 循环性能测试  51-53
    4.5.3 电化学阻抗测试  53-54
  4.6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2.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3.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4.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5.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6.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7. 氟代碳酸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TM912
  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Li2FeSiO4的合成及改性研究,TM912
  9.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与改性,TM912
  10. LiFePO4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TM912
  11. 导锂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应用,TB383.2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13. 石墨烯及其它基底上二氧化锡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性能及器件,TB383.1
  14. 新型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钴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2
  15. 多孔五氧化二钒电极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O614.511
  16. 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X703
  17. 石墨负极低温性能影响因素及改进研究,TM912
  18. 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与改性研究,TM912
  19. 锡纳米阵列电极制备及作为锂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1
  20. 电动单轨吊动力锂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TM912
  21. 三价铁合成LiFePO_4及其性能的研究,TM9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