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肺与胃肠相关理论探讨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动物模型肠黏膜屏障作用机制

作 者: 刘铁钢
导 师: 谷晓红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肺与胃肠相关 银莱汤 食积肺炎 肠黏膜屏障 作用机制
分类号: R-3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银莱汤是导师谷晓红教授在临床上治疗肺与胃肠积热证的经验方。肺与胃肠具有相关性,阳明胃肠积热是发生肺热证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莱汤立足于肺与胃肠同治理论,在治疗肺热证时注重清泄阳明内热。该方在临床上治疗肺与胃肠积热证具有较好疗效,尤其在儿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如小儿外感、小儿肺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本研究基于肺与胃肠相关理论及肺与胃肠同治思路,建立食积复合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观察动物模型肠黏膜屏障的病理变化,探讨银莱汤对动物模型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为银莱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对于肺与胃肠同治法指导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论文共分为理论探讨、文献综述、实验研究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探讨结合中西医相关文献资料,对肺与胃肠相关理论从中医学、西医学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肺与胃肠相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肺与胃肠经络循行相连,形态结构相近,生理功能相合,并且在气机失调、水液失常、饮食积滞等病理变化上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肺与胃肠相关理论的现代机理研究更加深入,肺与胃肠在胚胎发育、内分泌调节、黏膜免疫、炎症反应、内毒素损伤、神经调节、气体排泄等方面关系密切。肺与胃肠相关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许多呼吸系统常见病,如小儿外感、小儿肺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等,利用肺与胃肠同治理论指导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从发病病因、动物模型、现代机理、食积相关肺系热病等方面对小儿食积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食积及食积相关肺系热病奠定理论基础。二、从肠黏膜屏障的组成、生理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损伤机理、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探讨银莱汤对动物模型肠黏膜屏障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食积复合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观察动物模型肠黏膜的病理变化,探讨银莱汤对动物模型肠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病因模拟制作肺与胃肠积热动物模型,先予小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制作食积模型(阳明胃肠积热证),在此基础上,小鼠乙醚麻醉后经鼻感染流感病毒,制作食积复合病毒性肺炎模型(肺与胃肠积热证)。通过给予银莱汤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的肠黏膜屏障变化情况。实验分为正常组、感染组、食积组、食积感染组、食积治疗组、食积感染治疗组。为研究肠黏膜机械屏障变化,观察小鼠肠组织形态学、肠组织ZO-1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水平;为研究肠黏膜免疫屏障变化,观察小鼠肠组织sIgA水平及肠组织细胞因子TNF-a、IL-10水平结果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肠黏膜形态,实验各组小鼠肠黏膜结构完整、表面光滑,未见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肠组织切片,正常组与感染组小鼠肠组织结构清晰完整,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排列致密整齐,黏膜层无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食积组与食积感染组小鼠肠组织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增大增多,排列紊乱;食积治疗组及食积感染治疗组小鼠肠组织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较食积组及食积感染组数量减少、排列整齐。肠组织ZO-1检测:与正常组比较,食积组与食积感染组小鼠肠组织ZO-1水平显著下降(P<0.01),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感染组与食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食积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组(P<0.01);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感染组(P<0.01);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治疗组(P<0.01)。血清内毒素检测: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组小鼠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食积感染组升高幅度最大,食积治疗组升高幅度最小,但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组织sIgA检测:与正常组比较,食积组与食积感染组小鼠的肠组织sIgA水平显著下降(P<0.01),感染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食积组显著下降(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小鼠肠组织sIgA水平显著升高,食积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感染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食积感染治疗组sIgA水平显著高于食积治疗组(P<0.01)。肠组织TNF-a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感染组、食积组及食积感染组小鼠的肠组织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积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组(P<0.01),但低于正常组水平(P<0.01);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感染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治疗组(P<0.01)。肠组织IL-10检测:感染组、食积组及食积感染组小鼠的肠组织IL-10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积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组(P<0.01);食积感染治疗组显著高于食积感染组(P<0.01);食积治疗组及食积感染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积治疗组与食积感染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肺与胃肠积热状态下,肠黏膜组织形态无明显病理性损伤,但肠黏膜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增大增多,排列紊乱,会影响肠黏膜的分泌功能。银莱汤能够降低肠黏膜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改善其分布状况,对肠黏膜分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2肺与胃肠积热会造成肠黏膜机械屏障的损伤,使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但损伤较轻,不会造成内毒素血症,其损伤机制与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的破环有关。银莱汤能够修复肠黏膜ZO-1,从而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肠黏膜机械屏障具有保护作用。3肺与胃肠积热会造成肠黏膜免疫屏障的损伤,能够降低肠黏膜sIgA水平,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10的分泌,从而影响肠黏膜免疫功能。银莱汤能够增加肠黏膜分泌sIgA,适度调节细胞因子TNF-α、IL-10水平,从而增强肠黏膜局部免疫,对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2
英文缩略词  12-14
前言  14-15
第一部分 肺与胃肠相关理论探讨  15-37
  1 肺与胃肠相关理论的中医学认识  15-22
    1.1 肺与胃肠经络循行相关  15-16
    1.2 肺与胃肠形态结构相关  16-18
    1.3 肺与胃肠生理功能相关  18-21
    1.4 肺与胃肠病理变化相关  21-22
  2 肺与胃肠相关理论的西医学认识  22-27
    2.1 肺与胃肠胚胎发育起源相关  23
    2.2 肺与胃肠内分泌调节相关  23-24
    2.3 肺与胃肠黏膜免疫相关  24-25
    2.4 肺与胃肠炎症反应相关  25
    2.5 肺与胃肠内毒素损伤相关  25-26
    2.6 肺与胃肠神经调节相关  26
    2.7 肺与胃肠气体排泄相关  26-27
  3 肺与胃肠相关理论的临床应用  27-32
    3.1 呼吸系统疾病  27-30
    3.2 消化系统疾病  30-32
  参考文献  32-37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37-53
  综述一 小儿食积的研究进展  37-43
    1 食积发病病因  37-38
    2 食积动物模型研究  38-39
    3 食积现代机理研究  39-41
    4 食积相关肺系热病  41
    5 展望  41
    参考文献  41-43
  综述二 肠黏膜屏障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43-53
    1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43-45
    2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损伤机制  45-47
    3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  47-48
    4 展望  48-49
    参考文献  49-53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53-86
  实验一 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小鼠肠黏膜机械屏障作用机制的研究  53-72
    实验1 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小鼠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53-64
      材料和方法  53-55
      结果  55-58
      讨论  58-62
      参考文献  62-64
    实验2 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小鼠肠黏膜ZO-1及血清内毒素的影响  64-72
      材料和方法  64-66
      结果  66-68
      讨论  68-70
      参考文献  70-72
  实验二 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作用机制的研究  72-86
    实验1 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小鼠肠黏膜sIgA的影响  72-78
      材料和方法  72-74
      结果  74-75
      讨论  75-77
      参考文献  77-78
    实验2 银莱汤对食积肺炎小鼠肠黏膜TNF-α、IL-10的影响  78-86
      材料和方法  78-80
      结果  80-82
      讨论  82-84
      参考文献  84-86
结论  86-87
创新点  87-88
致谢  88-89
个人简介  89-90
附图  90-91
  附图1  90-91
  附图2  91

相似论文

  1.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2. 蜂胶总黄酮对大鼠照射导致急性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3. 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G647.38
  4. 社会资本对村级治理的影响研究,D422.6
  5. 乳杆菌预防DSS诱导肠道黏膜氧化损伤的研究,R574
  6. 中国煤产业链经济波动研究,F426.21
  7. 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胞免疫与肠道屏障的实验研究,R641
  8. 高迁移率蛋白-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以及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的保护作用,R576
  9. 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576
  10. 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药理作用研究,R285.5
  11. 建构“主动进取的自我”,I054
  12.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F124;F224
  13. 败酱有效部位PHEB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R285
  14. 补肾安坤汤治疗肾阴阳两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71.9
  15. Co-salen仿酶系统各组分作用机制的研究,TS713
  16. 天然化合物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17.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F121.3
  18. 风险资本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对策研究,F832.48
  19. 鸡矢藤环烯醚萜苷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285.5
  20. 实时定量PCR检测血中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及快速药敏试验的方法学研究,R440
  21. 美国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及其作用机制,F27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学研究方法 > 实验医学、医学实验 > 医用实验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