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 者: 刘洪彬
导 师: 王茹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消通络方 VCAM TGF-β1 Smad2/3 Smad7 CTGF FN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以TGF-β1/Smad信号通路为核心研究肾消通络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0g,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A组Control group),40只为造模组。采用1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作糖尿病模型,72h后,尾静脉取血测定造模组大鼠空腹血糖,高于16.7mmol/L者为成功糖尿病模型。对成功造模的大鼠进行完全随机分组:模型组(B组Model group)、厄贝沙坦组(C组Irbesartan group)、中药组(D组Shenxiao group)。次日起开始灌服给药,中药按生药20g/kg·d,厄贝沙坦按25mg/kg·d,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1次/天,给药共12周,自由饮食。12周末,尾静脉取血测定大鼠空腹血糖;使用代谢笼留取24h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留取血清标本,-20℃保存,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左侧肾组织,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行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右侧肾组织皮质部切取1mm3组织固定于电镜液,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右侧肾组织其余部分液氮保存,采用RT-PCR测定肾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中Smad2/3Smad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1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血糖的影响对照组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血糖水平有下降趋势,但较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24h mAlb的影响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24h m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厄贝沙坦组、中药组24h m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中药组之间24h m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Scr、BU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厄贝沙坦组、中药组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中药组之间Sc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肾血脂的影响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T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厄贝沙坦组、中药组TC水平明显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中药组之间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TG水平有下降趋势。5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HE染色: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形体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系膜细胞增生;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减轻,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AS染色:对照组肾小球形体结构基本正常,PAS阳性物质无明显增多;模型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系膜区PAS阳性物质增多,红染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PAS阳性物质较模型组有所减少。电镜观察:对照组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基本正常,厚度均匀,足突结构正常,足细胞无调亡、脱落;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部分节段明显,大量足突融合和缺失,部分足细胞丢失;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不明显,足突融合较少。6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肾脏VCAM、TGF-β1表达的影响对照组VCAM、TGF-β1在肾小球,肾小管处均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VCAM、TGF-β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模型组在肾小球内可见VCAM、TGF-β1大量表达,在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处均呈现表达增高,在细胞外基质也有散在阳性表达;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VCAM、TGF-β1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部分肾小球出现表达增高,整体水平较模型组呈现下调,厄贝沙坦组和中药组之间差异不明显。7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肾脏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TGF-β1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厄贝沙坦组、中药组TGF-β1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中药组之间TGF-β1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肾消通络方对DN大鼠肾脏Smad2/3、Smad7、CTGF、FN表达的影响模型组Smad2/3水平较对照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之间Smad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中药组Smad7水平较对照组、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Smad7水平较厄贝沙坦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模型组之间Smad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CTGF、F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中药组CTGF、FN水平较厄贝沙坦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CTGF、FN水平较中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肾消通络方可以减少24h mAlb,降低Scr、BUN水平,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2肾消通络方可使TC水平降低,血糖、TG水平呈下降趋势。3肾消通络方能够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对肾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4肾消通络方能够下调肾脏TGF-β1mRNA及TGF-β1的水平,降低Smad2/3的水平,提高Smad7的水平,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5肾消通络方能够降低肾组织中VCAM、CTGF、FN的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减轻肾脏纤维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6肾消通络方与厄贝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效果相近,此外还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血糖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环境。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GATA2与Smad4相互作用对TGFβ信号通路负调控的初步研究,R363
  2. 经鼻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742.1
  3. 小剂量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探讨,R587.2
  4.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5. 长期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丁酸钠对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R735.34
  7. 脂肪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R78
  8. 蛇床子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563.9
  9.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研究,R692
  10. 增生性瘢痕中CD90、Ⅰ、Ⅳ型胶原和TGF-βⅠ型、Ⅱ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622
  11.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及凝血异常的研究,R587.2
  12. 促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鼠肾TSP-1和PEDF影响的实验研究,R692
  13. 植物药介导ERK、TGF-β改善和治疗糖尿病肾病,R277.5
  14. 三氧化二砷对转化生长-β1因子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R563.9
  15. 疏血通治疗前后的糖尿病肾病患者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研究,R692
  16. 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大鼠跟腱Collagen-ImRNA、TGF-β1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G804.2
  17. Visfatin对心肌细胞炎性因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R363
  18.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DMA、TGF-β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R587.2
  19. klotho基因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表达状况的研究,R692.9
  20. 6-O-羧甲基壳聚糖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以及CTGF表达的影响,R622
  2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和PDGF-BB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R587.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