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缓解期解毒化瘀方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机制研究

作 者: 刘亚
导 师: 李兴广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临床中药学
关键词: 解毒化瘀方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机制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形成慢性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以粘液脓血便、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反复发作,是中西医学界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选用抗炎修复的方法,在急性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学认为UC具有脾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的病机特点,且慢性期湿热、瘀血持续存在。故本实验选用由黄连、黄柏、苦参、三七等组成的活血化瘀方灌肠,此方活血化瘀、祛湿解毒,能够促进UC组织的修复,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控制UC的复发。2.研究方法本课题拟以UC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化学方法造模。实验最终以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TNF-α,IL-8、P选择素)为检测指标,从考察肠黏膜屏障状态出发,在免疫损伤、炎性反应、微循环障碍、黏膜修复等多个环节,比较急性期和慢性期病理机制的异同,中药复方、西药奥沙拉秦灌肠治疗的疗效异同,缓解期复方持续给药对抗复发的优势。寻找引起UC反复发作的关键病理环节,为临床抗复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结果①UC大鼠急性期病理组织见大量炎细胞浸润,TNF-α, IL-8、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慢性期以上病理变化略有缓和,但仍未恢复至正常。②在UC急性期,复方(解毒化瘀方)、西药(奥沙拉秦)均表现为下调TNF-α、IL-8和P选择素高表达状态。慢性期停药后,复方停药组和奥沙拉秦停药组的TNF-α、IL-8和P选择素表达均持续降低,而中药组更加接近正常组水平。③慢性期复方持续给药,使TNF-α、IL-8和P选择素表达已接近正常组。4.结论①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贯穿UC的始终,发作期炎症反应强烈,微循环障碍情况严重;进入缓解期后,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程度减轻,但持续存在,这可能正是UC复发的关键病理机制。②发作期给药,西药奥沙拉秦较中药复方能更快地控制炎症的急性发作,而复方的药效更持久。③缓解期,复方与奥沙拉秦相比能更加显著地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在缓解期末,复方持续给药的疗效已接近正常。可见,缓解期复方持续灌肠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抗UC复发。

全文目录


目录  3-5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综述一: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8-22
  1. 发病机制  8-16
    1.1 免疫功能失衡  8-14
    1.2 环境因素  14-15
    1.3 遗传因素  15
    1.4 心理因素  15-16
  2. 治疗  16-18
    2.1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16-17
    2.2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17
    2.3 免疫抑制剂  17-18
  参考文献  18-22
综述二: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研究概况  22-28
  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2-24
    1.1 病名  22
    1.2 病因病机  22-24
    1.3 治则治法  24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概况  24-26
    2.1 辨证施治  24-25
    2.2 专方专药  25-26
  参考文献  26-28
前言  28-32
  1 中医认识  28
  2 病因病机  28-29
  3 治疗方案  29-30
  4 缓解期灌肠治疗  30
  5 研究内容  30-32
材料和方法  32-37
  1 材料  32
  2 实验方法  32-33
  3 检测指标  33-35
  4 统计方法  35
  参考文献  35-37
结果  37-57
  1 UC急、慢性不同时期病理机制的异同  37-40
  2 复方、奥沙拉秦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疗效机制  40-49
  3 比较缓解期复方、奥沙拉秦持续给药与停药的疗效差异  49-55
  小结  55-57
讨论  57-58
结论  58-59
致谢  59-60
个人简历  60-61
附图  61-65

相似论文

  1. 王嘉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疡性结肠炎的方药分析研究,R259
  2.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3.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4. 罗格列酮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PPARγ、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5.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R574.62
  6. 溃愈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7.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干预作用的研究,R285.5
  8. 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R574.62
  9. 清胃理肠胶囊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R285
  10. IL-22在TNBS诱导的小鼠早期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R574.62
  11. 英夫利西单抗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965
  12.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小鼠模型中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初探,R735.35
  13. 小儿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感染免疫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R725.6
  14. 中国东部地区15年内炎症性肠病患者流行病学变化,R574
  15. 并发肾病综合征及烟雾病的溃疡性结肠炎1例,R574.62
  16. 208例炎症性肠病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R574
  17. 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及复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R574.62
  18. 活动期溃结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R259
  1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IL-6、IL-8水平的研究,R259
  20. 姜树民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R249
  21. 田振国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R24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