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吕景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降糖调脂对药方干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作 者: 郝重耀
导 师: 吕景山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吕景山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整理研究 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 糖尿病 糖脂代谢紊乱 临床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吕景山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跟师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1978年着手撰写《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并于1982年出版,该书收编对药277对。现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受邀至广东、香港、加拿大等地讲授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他们称对药是经方时方中的精华,值得推广。学术上继承“施氏对药”,创“针灸对穴”之说。著有《实用针灸手册》、《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等多部著作,约100万字,《施金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撰有“同步行针,对穴配伍”、“从施氏对药看相反相成之妙用”等30篇论文,约20万字。目的:探索挖掘吕景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系统整理总结吕老的学术思想,因此能准确、系统地总结吕老的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旨在完整保留吕老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以便深入继承和发扬吕景山教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使广大患者受益,还使后学者学有所宗,使中医事业代有才人出。方法:本论文通过回顾整理研究了吕老的成长学医过程、工作经历、获得荣誉等,同时整理了3年来跟随吕老临床实践学习记录的跟师笔记、心得体会,吕老临证的典型医案,学习领会老师的论文和著作以及日常和老师的深入交流,全面收集了老师的诊疗资料。并在吕老指导下学习《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吕景山对穴》等著作,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而探索、挖掘、归纳、总结了吕老的学医工作经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形成的渊源及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从而撰写成本论文。成果:“穴对”又叫“对穴”,即专门研究两个穴位相互搭配。是指两个穴位的配伍应用。“对”者含义有二,其一乃成双、配对之谓,这是形式,是外在表现;其二寓“相互”之意,这是关键,是实质所在。它揭示了对穴组成决非随意、简单的拼凑,而是基于相配两穴性能上开阖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承、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其说古未立论,是吕老首创。《灵枢·官针》曰:“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穴对”的应用,正是“先得其道”。吕老在“施氏对药”思路的启迪下,在杨甲三老师腧穴配伍的影响下,大量温习古典文献,在精通腧穴主治性能基础上,根据客观病情辨证施治,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发现了“对穴”这一规律。立说目的有二:一则精简取穴。《灵枢·官针篇》云:“先得其道,稀而疏之。”意即告诫医者,用穴要简而精,取一穴能治者不取两穴,取两穴能治者不取三穴……。二则提高疗效。欲提高疗效,必先明其经络.熟谙穴性,配伍组方,然后施以补泻。对穴寓有开阖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承等作用。用穴的基本原则是“精疏”,就是要根据证候,选穴要精炼,才能达到效专力宏的目的。“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无痛进针即速刺进针,这种进针法的优点是:进针速度快、痛苦小、得气速、针感强、后劲大。尤其是对小儿与畏针的患者更为适宜。同步行针法是吕景山教授受共振现象而启发形成的,即历史上俄国士兵以整齐的步伐踏过大桥,因步伐之频率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产生共振使大桥塌陷。同步行针法能够加快得气速度,增加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手段很多,各自均有其特长而不可偏废,本来已成定论,但现代中医临床,不少医生或重药轻针、或重针轻药,有失偏颇,难以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使临床疗效大为减弱。吕景山先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重新反复论证了“针药并举,各施其宜”的观点。由于致病原因不同,邪客人体部位殊异,而针药治疗各有所长,或针或药、或针药并举,均应根据临床实际灵活掌握。结论:吕景山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随吕老三年临床学习,探索挖掘吕景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系统整理总结吕老的学术思想,因此能准确、系统地总结吕老的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完整保留吕老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目的:采用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干预T2DM(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气阴两虚证,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用西药对照为评价中药和中西药结合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预防、延缓、减轻并发症方面的优越性。方法:全部病例均确诊为T2DM脂代谢紊乱,并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共90例,年龄从35到65岁,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每个组均为30例。3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都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近期无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结核、脑血管意外等)与两个星期治疗前不用任何降糖降脂药物;西药治疗组用西药治疗(格华止0.85g,2次/日+辛伐他汀20mg/晚)+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中药治疗组用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煎汁400m1,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每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糖基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脂(TC、TG、 LDL-C、HDL-C)、安全性等指标的影响。全部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不仅改善T2DM合并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β细胞功能从而降低血糖,纠正脂肪代谢紊乱,减轻体重,减轻炎症因子和血粘度等。经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治疗30例T2DM脂代谢紊乱患者两个月后,临床控制4例,显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且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控制10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在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降糖调脂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血粘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西药治疗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是通过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而有效降低血糖,有效调整血脂代谢紊乱作用,有效改善T2DM脂代谢紊乱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延缓、减轻、预防其并发症在治疗T2DM脂代谢紊乱患者方面具有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全文目录


第一部分 吕景山学术渊源与临床经验总结  4-61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英文缩略语  8-9
  吕景山学术渊源概述  9-24
    一、吕景山老师家传师承教育情况  9-11
    二、吕景山老师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11-12
    三、吕景山先生学术思想体系著作形成过程  12-13
    四、吕景山老师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13-23
    参考文献  23-24
  吕景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24-61
    一、吕景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概述  24-28
    二、吕景山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总结  28-59
    三、取得的收获  59-61
第二部分 吕景山降糖调脂对药方干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61-97
  中文摘要  61-63
  英文摘要  63-66
  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研究现状  66-69
  前言  69-70
  临床资料  70-75
  研究方法  75-77
  研究结果  77-84
  讨论  84-95
  参考文献  95-97
附录  97-100
致谢  100-101
个人简介  101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3. 2型糖尿病患者A-FABP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R587.1
  4.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5.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6.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7.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8.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9.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0.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1.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12.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13.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14.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15.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6.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7.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8.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19.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20. 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D092
  21. 刘燕池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R24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