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气街理论的初步研究

作 者: 王桐
导 师: 刘炜宏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气街 冲脉 宗气 原气 经脉
分类号: R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气街理论是针灸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以往的研究却是把它纳入经络体系中,作为其理论补充部分,不够深入和全面。本研究从气街的概念、循行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内涵和外延,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气街理论体系。本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通过对近年来气街研究文献的整理,梳理了气街在概念、内容、临床指导、现代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而全面掌握气街理论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气街理论的初步研究。气街之气以宗气原气为内涵、冲脉循行为其运行基础、经脉之间所存在的两种关系——表里关系和别通关系为其特点,形成了在胸腹部、下肢及上肢部位以8字形双向往复循环运行的模式。气街理论能够指导配穴,如宗气病,可酌情取胸(包含胸背腧)、肘、足部的腧穴配伍治疗;原气病,可酌情取腹(包含腹背腧)、膝、手部的腧穴配伍治疗;治疗水病,可酌情配取气街循行模式中的一条螺旋线“腹之背腧→气街→大腿外侧→小腿内侧”上的腧穴;治疗热病,可酌情配取气街循行模式中两条螺旋线交叉之处如颈、肩关节、膈、腹股沟、膝关节等部位附近的腧穴。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气街病候及刺法,其中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标准是疼痛可以减缓或者消失的,容易治疗;积而不痛的则难治;“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则是建立在宗气、原气内涵下的诊治方法。第三部分,结语。研究经典理论的基础首先是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解构性分析,其次便是建立相关性联系,以便重新构建新的理论。本研究的突破口就是气街内容中的“气街”、“冲脉”。由气街穴而引出宗气、原气作为气街之气的内涵,冲脉循行作为气街之气运行的基础,通过经脉之间存在的表里、别通关系而进一步补充了气街之气在上肢的运行,提出了气街之气的完整运行模式。通过提出气街之气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阐发气街理论的临床意义及生理基础,使得原本单薄的气街理论变的立体而丰满起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1 绪言  9-11
  1.1 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思路  10-11
    1.2.1 研究内容与研究日标  10
    1.2.2 研究方法  10-11
2 文献综述:近年来对气街理论的研究概况  11-21
  2.1 气街的概念  11
  2.2 气街的内容  11-14
    2.2.1 气街的部位  11-12
    2.2.2 气街的理论性  12
    2.2.3 气街与四海的关系  12-13
    2.2.4 气街与经脉的关系  13
    2.2.5 气街与内脏的关系  13-14
    2.2.6 气街的作用  14
  2.3 气街对临床的指导  14-18
  2.4 气街的现代科学研究  18-19
    2.4.1 气街与神经节段  18
    2.4.2 气街与全息生物学  18-19
    2.4.3 气街的实质  19
  2.5 小结  19-21
3 气街理论的初步研究  21-37
  3.1 “气街”一词的提出及其含义  21-24
  3.2 气街之气的内涵  24-25
    3.2.1 宗气注于气街  24-25
    3.2.2 原气聚于气街  25
  3.3 气街之气的运行基础  25-28
    3.3.1 气的运行观  26
    3.3.2 冲脉的循行  26-28
  3.4 气街之气运行模式的提出  28-31
    3.4.1 关于头气、胸气、腹气、胫气分布范围  28
    3.4.2 气街之气的运行模式——8字双向往复循环结构  28-30
    3.4.3 气街之气运行模式的经络基础  30-31
  3.5 气街理论的临床意义  31-35
    3.5.1 指导配穴  32-33
    3.5.2 气街病候与刺法  33-35
  3.6 气街的生理基础  35-36
  3.7 小结  36-37
4 结语  37-39
参考文献  39-42
  现代文献  39-41
  古代文献  41-42
附录  42-48
  1 《灵枢经·卫气第五十二》篇中气街理论及历代主要注家注解  42-44
    1.1 杨上善注  42-43
    1.2 马莳注  43
    1.3 张介宾注  43-44
    1.4 张志聪注  44
  2 《灵枢·动输第六十二》篇中四街内容及历代主要注家注解  44-48
    2.1 杨上善注  45
    2.2 马莳注  45
    2.3 张介宾注  45-46
    2.4 张志聪注  46-48
致谢  48-49
个人简历  49

相似论文

  1. 嵌入式中医经脉理疗仪的研究,R197.39
  2. 经脉谐波分析仪的设计,R224.1
  3. 冲、任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调控,R271
  4. 湖湘仲景学说研究探略,R222
  5. 冲脉古代文献研究,R224.1
  6. 宗气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R221
  7. 龚廷贤对元气学说的实践,R249
  8. 青霉素过敏反应与食入性、气源性致敏原过敏反应的相关性,R593.1
  9. 明代医家萧京脾肾元气论学术思想研究,R-092
  10. 《黄帝内经》宗气理论及张锡纯对宗气理论贡献的应用研究,R221
  11. 心肺俞募穴特异性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R224.2
  12. 中下焦俞募穴与相应脏腑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R224.2
  13. 足太阴脾经根结理论研究,R224.1
  14. 足阳明胃经根结标本理论及运用,R224.1
  15. 奇经八脉理论与临床应用初探,R245
  16. 通调气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R277.7
  17. 气街理论指导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CFS的临床研究,R246.1
  18. 气街理论指导针刺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状态、内分泌功能的影响,R246.6
  19. 宗脉理论及其运用方式之探讨,R245
  20. 宗气与鼻鼽发病的相关性研究,R276.1
  21. 中医宗气理论研究,R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经络、孔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