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的检验新方法研究

作 者: 朱慧敏
导 师: 李贵荣
学 校: 南华大学
专 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关键词: 结晶紫 隐色结晶紫 共振瑞利散射法 荧光分析法
分类号: R155.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结晶紫(CV)是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常作为工业中的染色剂使用,且其具有杀菌、驱虫和防腐作用,也曾用于预防和治疗鱼类的霉鳃病等。本章对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隐色结晶紫(LCV)的卫生学检验的意义和研究现况进行概述。简介本文采用的共振瑞利散射法(ResonanceRayleighscattering,RRS)和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为建立水产品中痕量结晶紫残留的新方法,应用共振瑞利散射法筛选出[PbI4]2--CV体系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介质中,Pb2+能与过量I-形成配阴离子[PbI4]2-生成的[PbI4]2-又能与阳离子状态的结晶紫(CV+)形成电中性的离子缔合物。由于电荷被中和和粒子的疏水大大增强,使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增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RS强度改变值(ΔI)与结晶紫的浓度在0.15~1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由此建立一种新的测定CV共振瑞利散射分析法。方法检出限为0.08μg·ml-1,RSD<2.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4%~107.3%。该方法灵敏、操作简便,应用于鱼肉和鱼池水中痕量结晶紫的测定,结果满意。第三章为建立水产品中痕量结晶紫(CV)残留的新方法,筛选出CV-NaBH4-SDBS荧光测定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pH=8.8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结晶紫在强还原剂NaBH4的作用下定量还原为隐色结晶紫(LCV),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SDBS可使其荧光值显著增强并保持稳定;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改变值(ΔF)与隐色结晶紫浓度(ρLCV)呈线性相关。建立一种新的测定CV的荧光分析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4.7×10-8mol·L-1,在2.0×10-7~8.54×10-5mol·L-1范围内与△F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4,RSD<5.12%,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2.2%~117.9%之间。对虾肉中的隐色结晶紫进行测定并计算加标回收率,结果令人满意。第四章在微量NaOH存在下,乙腈体系中的隐色结晶紫(LCV)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据此可建立水产品中LCV的荧光测定法。在最适反应条件下,体系的ΔF值与隐色结晶紫的浓度(ρLCV)在2.0×10-8~3.75×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为1.38×10-8mol·L-1,RSD<3.38%,加标回收率在103.3%~104.9%。该方法操作简便,应用于虾肉中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章与第三章所建立的荧光分析法相结合,测定样品中结晶紫及隐色结晶紫的总含量和隐色结晶紫的含量,就可实现了样品中有色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同时测定的目标。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新型纳米ZnO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X703.1
  2. 绿锈对结晶紫的脱色研究,X703
  3. 纳米薄膜电极制备及性能研究,X703
  4. 浊点萃取虾肉中孔雀石绿的分析方法研究,TS254.7
  5. TFPI-2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14.245
  6. 含铋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应用研究,O643.36
  7. 环糊精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R917
  8. 浊点萃取—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物质,X832
  9.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根离子荧光测定法的研究,R341
  10. 过氧化氢的检测新方法研究,R115
  11. 牛奶中氟喹诺酮类残留量测定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R155.5
  12.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维生素B_1、B_2、B_(12),O657.3
  13. 叶绿素a荧光检测仪的设计与开发,TH766.6
  14.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光催化性能及失活研究,O643.36
  15. TiO_2系纳米光催化剂合成、表征、光催化活性研究,O643.36
  16. 结晶紫内酯微胶囊的制备及变色性能研究,TB383.4
  17. 生物多糖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的研究,Q53
  18. 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秋水仙碱、白藜芦醇和胃蛋白酶的新方法研究,R284.1
  19. 砷的卫生检测新方法研究与应用,R115
  20. DNA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Q523-3
  21. 乙酰羟酸合成酶分子体外筛选模型的构建及其与除草剂的相互作用,TQ450.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 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 > 食品卫生与检验 > 肉类、鱼类卫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