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猪链球菌2型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作 者: 何彩美
导 师: 胡庭俊; 杨威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机制 诱导性耐药
分类号: S858.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猪链球菌病是当今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细菌传染病之一。最普遍的致病性血清型是2型,能引起猪的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脓毒性关节炎、肺炎等,感染人类会引起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严重会导致死亡。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高效、广谱的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也是猪链球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但是由于人医和兽医在临床上长期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应用,其耐药性也随之产生并且逐渐增强。猪链球菌2型(SS2)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很少有报道。为了探讨SS2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本研究对4株对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的SS2进行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诱导,通过体外耐药诱导,将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提高至256μ g/mL。通过研究亲本株和各自诱导至高度耐药菌株的DNA旋转酶(gyrA)(?)(?)拓扑异构酶Ⅳ(parC)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氨基酸变异情况、耐药菌株外排泵检测、耐药质粒的检测和消除、耐药质粒能否接合转移到大肠杆菌等方面探讨SS2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本试验还研究了耐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SS2是否有交叉耐药性以及SS2在获得耐药性以后,其毒力和致病性是否会发生改变,为防治SS2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方法从15株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菌株中扩增出6株为SS2,占分离总菌数的40%。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6株菌株的MIC,结果有4株对这两种药物敏感,2株耐药。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对4株敏感株分别进行人工诱导产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性,结果成功诱导出高度耐药菌株8株,两种药物对各自所诱导出来的菌株MIC为256μ g/mL。应用PCR方法对SS2敏感株和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QRDR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75%的人工诱导耐药菌株(6/8)在parC的QRDR发生E83的突变,其他位点无共同性变化;在gyrA中,氨基酸的变化也无共同性,说明本试验诱导的耐药菌株,其药物作用靶基因的靶位突变不是细菌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检测耐药菌株质粒存在后,进行耐药质粒接合转移和消除试验。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DH5。没有获得SS2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质粒;应用SDS一温度交替法对耐药菌株进行质粒消除后,耐药菌株对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均有显著增加,对耐药质粒消除试验后的菌株进行质粒的提取,发现耐药菌株的质粒片段均有丢失。耐药菌株的交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耐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SS2之间存在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性。耐药菌株的外排泵初步检测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分别与恩诺沙星、诺氟沙星联合应用后,都能显著恢复耐药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细菌毒力因子表型检测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亲本株和各自诱导耐药菌株的毒力基因表型没有发生变化;对小白鼠的致病性也未发生改变,表明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和致病性不会因为耐药性的产生而降低或加强。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6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6-25
  1 猪链球菌2型简介  16
  2 喹诺酮类药物  16-18
    2.1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16-17
    2.2 氟喹诺酮类药物药动学特征  17
    2.3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7-18
  3 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8-20
    3.1 靶位变异  18
    3.2 主动外排泵作用  18-19
    3.3 质粒介导  19-20
  4 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  20-21
  5 控制和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对策  21-24
    5.1 合理使用抗生素  21-22
    5.2 开发新的药物  22-24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4-25
第二章 SS2的临床分离及鉴定  25-30
  1 材料与方法  25-26
    1.1 材料  25
    1.2 方法  25-26
  2 结果  26-28
    2.1 细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  26
    2.2 生化反应  26-27
    2.3 猪链球菌2型的鉴定  27-28
  3 讨论  28-30
    3.1 猪链球菌2型的分离鉴定  28-29
    3.2 猪链球菌2型的生化试验  29-30
第三章 人工体外诱导SS2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30-34
  1 材料与方法  30-31
    1.1 材料  30
    1.2 方法  30-31
  2 结果  31-32
    2.1 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6株菌株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31
    2.2 人工体外诱导猪链球菌2型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  31-32
  3 讨论  32-34
    3.1 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和产生原因  32
    3.2 药物浓度与细菌耐药性  32-34
第四章 SS2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  34-43
  1 材料与方法  34-36
    1.1 材料  34
    1.2 方法  34-36
  2 结果  36-41
    2.1 猪链球菌2型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PCR扩增  36-37
    2.2 QRDR序列分析  37-41
  3 讨论  41-43
第五章 SS2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质粒的消除和接合转移试验  43-50
  1 材料与方法  43-45
    1.1 材料  43
    1.2 方法  43-45
  2 结果  45-48
    2.1 耐药质粒的检测和消除  45-48
    2.2 耐药质粒接合转移  48
  3 讨论  48-50
    3.2 耐药质粒的消除  48-49
    3.3 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49-50
第六章 人工诱导SS2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交叉耐药性试验  50-52
  1 材料与方法  50
    1.1 材料  50
    1.2 方法  50
  2 结果  50
  3 讨论  50-52
第七章 人工诱导SS2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外排泵初步检测  52-55
  1 材料与方法  52-53
    1.1 材料  52
    1.2 方法  52-53
  2 结果  53-54
    2.1 CCCP对猪链球菌2型耐药菌株的MIC  53
    2.2 CCCP对猪链球菌2型耐药菌株的影响  53-54
  3 讨论  54-55
第八章 SS2的毒力和致病性试验  55-61
  1 材料与方法  55-56
    1.1 材料  55
    1.2 方法  55-56
  2 结果  56-59
    2.1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PCR检测  56-58
    2.2 致病性试验  58-59
  3 讨论  59-61
    3.1 我国猪链球菌2型毒力基因流行现状  59-60
    3.2 猪链球菌耐药性与毒力之间的关系  60-61
第九章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9
致谢  69-7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0

相似论文

  1.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2. 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2型三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S858.28
  3. 猪链球菌2型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S858.91
  4. 中国猪链球菌2型强致病株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的筛选研究,S852.611
  5.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R446.5
  6. 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CiaRH生物学功能研究,S852.611
  7. 上海地区生猪屠宰产品中猪链球菌2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两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调查,S855.99
  8.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R446.5
  9. 小鼠肠道菌群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R446.5
  10. 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分析,S852.61
  11. 江西省部分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R446.5
  12. 氟喹诺酮类对猪和鸡肝微粒体CYP1A2活性影响研究,S859
  13. 大肠杆菌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6个基因PCR检测研究,S852.61
  14. 鸡杆菌地方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S858.31
  15.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R378.991
  16. 基质固相分散法在提取一些中药和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应用,TS201.2
  17. 离子对-HPLC测定牛奶和鸡肉中氟喹诺酮药物残留,S859.84
  18. 利血平增敏微生物法检测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研究,S859.84
  19. 苏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危险因素调查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幽门螺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测定,R573
  20.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机制研究,R378
  21. 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肠杆菌科菌的分子特征研究,R44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