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油辣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 者: 魏静
导 师: 张燕平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多油辣木 表型变异 染色体 SSR分析 遗传多样性
分类号: S792.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辣木科(Moingaceae)辣木属(Moringa)的一种原产于印度的多用途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人工利用历史悠久,世界范围内引种栽培较广泛,目前关于多油辣木各种源的遗传背景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针对引种种源遗传背景不明确的问题,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面对10个种源的多油辣木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出了多油辣木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及各个种源的大致引种路线。结果如下:形态学分析表明不同种源多油辣木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复叶长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52~14.325cm,变异系数为25.192%,其次为千粒重、小叶长、种子长和小叶宽;主成分分析显示多油辣木种源间的形态差异主要来源于小叶面积、小叶长、花瓣颜色、小叶叶型和种子长。细胞学分析表明各种源多油辣木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28。染色体形态极小,染色体长度范围约为1.02~3.35μm;染色体组总长度范围约为46.61~53.34μm。利用SSR标记对10个种源的多油辣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20对SSR引物揭示了各种源中有5对引物的多态百分率(PPL)为100%,3对引物的多态百分率为95%,2对引物的多态百分率为90%,等位基因数(Na)为2.1500~3.0500,均值为2.585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576~2.3429,均值为2.0779,表观杂合度(Ho)为0.4500~0.5917,均值为0.5257,期望杂合度(He)为0.4483~0.5388,均值为0.4983,Nei基因多样性(H)为0.4472~0.5271,均值0.4845,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471~0.8860,均值为0.7607,固定指数(Fis)为-0.1257~-0.0270,均值为-0.0863。(2)多油辣木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遗传一致度在TW种源和KE种源间最大,在TW种源和CU种源间最小,而TW种源和KE种源间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TW种源和CU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最大。(3)多油辣木各种源内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1.71%来源于类群之间,6.65%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类群内部的种源之间,而91.6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内部的个体之间,个体层次的遗传背景丰富。表型与基因型的聚类分析表明10个种源可以归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中的各种源与来自印度南部班加罗尔的种源聚为一类;第二类群中的各种源与来自印度北部新德里的种源聚为一类。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资料得出多油辣木的大致引种路线,多油辣木种源起源于印度的北部,印度北部种源南下至印度南部,栽培利用过程中经人工选择,形成印度南部种质,向东传播至缅甸木各具,向西于19世纪进入肯尼亚,经地中海地区至美国和古巴;印度南部种源向东传入缅甸实皆,于19世纪传入中国台湾,并继续向东至菲律宾,向西于20世纪初传入肯尼亚。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29
  1.1 引言  13-26
    1.1.1 研究背景  13-14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5
    1.1.3 多油辣木的研究进展  15-19
    1.1.4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概述  19-24
    1.1.5 物种迁移路线或引种路线的研究进展  24-26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26-27
    1.2.1 研究目标  26
    1.2.2 主要研究内容  26-27
  1.3 研究技术路线  27-28
  1.4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28-29
第二章 多油辣木的形态变异分析  29-38
  2.0 引种地概况  29
  2.1 材料与方法  29-31
    2.1.1 实验材料  29-30
    2.1.2 实验方法  30-31
  2.2 结果与分析  31-36
    2.2.1 表型变异程度  31-34
    2.2.2 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4-35
    2.2.3 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35-36
  2.3 小结  36-38
第三章 多油辣木种源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初步分析  38-43
  3.1 材料与方法  38-39
    3.1.1 供试材料  38
    3.1.2 仪器和试剂  38
    3.1.3 实验方法  38-39
    3.1.4 统计分析方法  39
  3.2 结果与分析  39-41
  3.3 小结  41-43
第四章 多油辣木种源遗传多样性的 SSR 分析  43-52
  4.1 材料与方法  43-47
    4.1.1 实验材料  43
    4.1.2 仪器和试剂  43
    4.1.3 DNA 提取  43-44
    4.1.4 PCR 扩增及产物检测  44
    4.1.5 产物的电泳和检测  44-45
    4.1.6 多油辣木的 SSR 引物及引物信息  45-47
    4.1.7 数据分析  47
  4.2 结果与分析  47-50
    4.2.1 各种源遗传多样性信息  47-48
    4.2.2 各种源间的遗传距离  48-49
    4.2.3 各种源间的分子方差分析  49-50
    4.2.4 各种源间的聚类分析  50
  4.3 小结  50-52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2-58
  5.1 结论  52-54
    5.1.1 多油辣木 10 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2-53
    5.1.2 多油辣木 10 个种源的大致引种路线  53-54
  5.2 讨论  54-58
    5.2.1 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改进措施及效果  54-55
    5.2.2 多油辣木 10 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  55-56
    5.2.3 对本土适生良种选育的建议  56-58
参考文献  58-68
附录  68-70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70-71
致谢  71-72
详细摘要  72-74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3.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4.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6.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7.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8.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9.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0.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1.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2. 草莓小孢子培养与离体诱导染色体加倍研究,S668.4
  13.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4.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5. 南瓜染色体加倍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642.1
  16.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7.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8.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19. 荞麦种质CHS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S517
  20. 杂草稻ORFs区域遗传多样性及籼粳血缘分化,S511
  21. 罗非鱼不同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S9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