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冬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作 者: 胡兴川
导 师: 戴廷波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播种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分类号: S51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明确稻麦轮作区域水稻秸秆还田后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对于持续提高小麦产量、效益和保护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于2009-2011年在扬州和连云港分别进行大田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与施氮量、氮肥基追比例、播种量对冬小麦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后茬冬小麦麦田土壤含水量、提高越冬期土壤温度、降低了土壤pH值、降低成熟期土壤容重。随着单施氮肥用量的加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仪征地区麦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0-40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且施氮量和基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拔节后无机氮含量则随追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施氮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较大,秸秆还田降低了播种到拔节期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而提高了拔节到开花期0-40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3.不同处理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不施氮处理各生育阶段均表现为氮素亏缺,施氮处理氮素盈亏呈明显的阶段性,全生育期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小麦全生育期氮素盈余量主要与拔节前氮素盈余较多有关,秸秆还田可以降低播种到拔节期的氮素盈余量。4.秸秆还田降低了冬小麦的出苗率、茎蘖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而秸秆还田提高了冬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两地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有增有减、减多增少”,适当的氮肥运筹和提高播种量可以减少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5.氮肥运筹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积累量,但是也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适当的基追比例和种植密度可以降低土壤氮素盈余量,增加氮素利用效率。秸秆还田提高了仪征点小麦的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是由于影响冬小麦群体生长而降低了产量从而降低了连云港地区冬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秸秆还田下两地的NUE和仪征点NFAE均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大播种量可以显著提高两地冬小麦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仪征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为270kg.hm"2,基追比为6:4,并配以150kg.hm"2播种量,连云港地区建议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为270kg.hm"2,基追比为7:3,并配以180kg.hm’2播种量,提高了小麦生长发育,减少了土壤硝态氮的淋洗,提高了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其向籽粒的分配、转运,降低了氮肥的损失,进而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目录


目录  4-8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30
  摘要  12
  1 秸秆还田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3
  2 秸秆还田方式  13
  3 秸秆的分解特征和影响因素  13-14
  4 秸秆还田的效应  14-21
    4.1 土壤物理性状  14-15
    4.2 土壤化学性状  15-17
    4.3 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17-18
    4.4 冬小麦生长  18
    4.5 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18-19
    4.6 氮素吸收和利用  19-20
    4.7 小麦品质  20
    4.8 病虫草害  20-21
  5 秸秆还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1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22
  参考文献  22-30
第二章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0-48
  摘要  30-31
  1 材料与方法  31-32
    1.1 试验设计  31
    1.2 取样及测定方法  31-32
    1.3 数据分析  32
  2 结果与分析  32-40
    2.1 出苗率  32
    2.2 冬小麦茎蘖动态  32-34
      2.2.1 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对冬小麦分蘖的影响  32-33
      2.2.2 秸秆还田与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分蘖的影响  33-34
    2.3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  34
    2.4 叶面积指数  34-35
    2.5 顶一叶叶绿素含量  35-36
    2.6 旗叶荧光参数  36-37
    2.7 旗叶花后光合净光合速率  37-38
    2.8 冬小麦籽粒产量  38-40
  3 讨论与小结  40-43
    3.1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0-41
    3.2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能利用的影响  41-42
    3.3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42-43
  参考文献  43-46
  Abstract  46-48
第三章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8-68
  摘要  48-49
  1 材料与方法  49-50
    1.1 试验设计  49
    1.2 取样方法  49
    1.3 测定方法  49-50
    1.4 计算方法  50
    1.5 数据分析  50
  2 结果与分析  50-60
    2.1 土壤物理性状  50-52
      2.1.1 土壤水分  50-51
      2.1.2 土壤温度  51
      2.1.3 土壤容重  51-52
    2.2 土壤化学性状  52-54
      2.2.1 土壤pH值  52-53
      2.2.2 土壤有机质  53-54
    2.3 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化  54-56
      2.3.1 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54
      2.3.2 秸秆还田与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士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54-55
      2.3.3 秸秆还田与氮素水平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5-56
      2.3.4 秸秆还田与基追比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6
    2.4 土壤氮素表观盈亏  56-58
      2.4.1 秸秆还田与氮素水平对0-40cm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  56-57
      2.4.2 秸秆还田与氮肥基追比对0-40cm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57-58
    2.5 对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58-60
      2.5.1 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58-59
      2.5.2 秸秆还田与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59-60
  3 讨论与结论  60-64
    3.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60-61
    3.2 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无机氮素时空变化及氮素盈亏的影响  61-62
    3.3 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62-64
  参考文献  64-67
  Abstract  67-68
第四章 秸秆还田与播种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68-80
  摘要  68
  1 材料与方法  68-69
    1.1 试验设计  68
    1.2 取样及测定方法  68-69
    1.3 数据分析  69
  2 结果与分析  69-73
    2.1 冬小麦茎蘖动态  69
    2.2 干物质积累  69-70
    2.3 冬小麦籽粒产量  70-71
    2.4 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化  71-72
      2.4.1 秸秆还田与播种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71
      2.4.2 秸秆还田与播种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71-72
    2.5 氮素表观盈亏  72
    2.6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72-73
  3 讨论与小结  73-76
    3.1 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73-74
    3.2 秸秆还田与播种密度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74-76
  参考文献  76-78
  Abstract  78-80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80-92
  摘要  80
  1 讨论  80-85
    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80-82
    1.2 秸秆还田与氮素运筹、播种量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化的影响  82
    1.3 秸秆还田与氮素运筹、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82-83
    1.4 秸秆还田与氮素运筹、播种量对氮肥利用的影响  83-84
    1.5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适宜施氮量、基追比和种植密度  84-85
  2 结论  85-86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6
  4 今后的研究设想  86-87
  参考文献  87-90
  Abstract  90-92
致谢  92-93

相似论文

  1.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2.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3.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4.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5.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6.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7.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8.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9.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0.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1.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2.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3.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4.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5.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17.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8.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9.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20.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21.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冬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