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结合近红外与模式识别技术的纸浆原料分类研究
作 者: 刘雪云
导 师: 胡慕伊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制浆造纸工程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纸浆原料 SIMCA 模式识别
分类号: TN2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纤维原料作为纸浆的原料,其类型对纸浆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纸浆原料鉴别的目的在于确定纸张中纤维的种类、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纸浆类别,这对造纸产品的质量检查、纸张特性的研究和产品的仿制等非常有用。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在显微镜下对纤维形态的观察,或者通过纤维或纸浆对染色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准确地识别纸浆的种类,但其步骤繁琐、耗时耗力。耗时耗力。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以原样分析且、速度快、成本低、结果性好和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在化工、食品、农业等领域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可以解决纸浆鉴别传统方法的缺点。本文结合纸浆原料快速鉴别的需要,以测量的纸浆手抄片近红外漫反射吸收光谱为分析对象,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开展纸浆原料近红外光谱分类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光谱测定中的误差因素,确定合理的光谱测量方案,完成六类纸浆品的收集、手抄片制样及其近红外光谱信号采集。对纸浆原料的近红外光谱经过滑动平均滤波和一阶微分预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纸浆原料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能对样品正确、快速分类,并分析了影响样品正确聚类的因素,结果表明:漂白工艺对纤维的近红外光谱鉴别影响明显;不同定量的制样方法对分类无显著影响;添加不同类型的助剂,对纸浆原材料的分类无显著影响。分别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SIMCA法建立六类代表性纸浆原料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并着重介绍了SIMCA法应用中关键技术,实现不同种类纸浆原料的鉴别。针对传统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提取方法的不足,应用小波变换和分形理论,通过计算纸浆原料近红外光谱的小波分形参量作为特征变量,探讨了将其用于纸浆种类识别的效果。使用小波变换和分形提取特征变量时,只要确定小波函数和小波分解尺度,即可获得光谱的小波分形参量,虽然使用小波分形参量进行特征提取判别纸浆种类时,判别的正确率不是很高,但其小波分形参量特征提取的简洁性是其突出优势,如果通过选择或构造合适的小波函数,或结合简单的预处理,有望提高判别正确率。
|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8-9 1.2 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9-11 1.2.1 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发展阶段 9-10 1.2.2 近红外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0-11 1.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11-13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 13-24 2.1 近红外光谱的吸收机理 13-17 2.1.1 近红外分子振动光谱 13-14 2.1.2 比尔定律 14-15 2.1.3 漫反射定量分析原理 15-17 2.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方法 17-18 2.3 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18-23 2.3.1 光谱预处理方法 19-20 2.3.2 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20-21 2.3.3 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式识别定性方法 21-23 2.4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纸浆原料的近红外光谱采集 24-28 3.1 实验仪器工作参数的确定 24 3.1.1 实验仪器 24 3.1.2 仪器工作参数 24 3.2 光谱测量中的各误差因素分析 24-27 3.2.1 样品制样方法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25-26 3.2.2 样品的填充度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26 3.2.3 样品检测池容器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26-27 3.3 本章小结 27-28 第四章 纸浆原料的近红外光谱分类研究 28-40 4.1 光谱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28-29 4.1.1 光谱数据预处理 28 4.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 28-29 4.2 实验一:6种纸浆浆种的分类 29-33 4.2.1 实验材料与光谱测量 29-30 4.2.2 预处理效果的比较 30 4.2.3 四种原浆纸样的聚类分析 30-32 4.2.4 六种纸浆的聚类分析 32 4.2.5 实验总结 32-33 4.3 实验二:阔叶浆的分类 33-34 4.3.1 实验材料 33 4.3.2 聚类分析结果与讨论 33-34 4.4 实验三:工艺的影响 34-39 4.4.1 特殊化学添加剂 34-35 4.4.2 四种浆的聚类分析 35-37 4.4.3 五种浆的聚类分析 37-39 4.4.4 实验总结 39 4.5 本章小结 39-40 第五章 纸浆原料近红外判别模型的建立 40-54 5.1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40-41 5.2 纸浆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建模数据 41-43 5.2.1 实验材料 41-42 5.2.2 校正集样品的选择 42 5.2.3 光谱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 42-43 5.3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纸浆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 43-45 5.3.1 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43-44 5.3.2 主成分特征提取 44 5.3.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44-45 5.3.4 结论 45 5.4 基于SIMCA技术的纸浆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 45-52 5.4.1 SIMCA建模原理 45-48 5.4.2 建立SIMCA模型中的关键技术法 48-51 5.4.3 SIMCA模型的建立和判别结果 51 5.4.4 结论 51-52 5.5 两种判别方法的比较 52-53 5.6 本章小结 53-54 第六章 结合小波变换和分形的纸浆近红外识别特征提取 54-67 6.1 分形和分形维数 54-55 6.2 小波变换 55-57 6.3 基于分形和小波变换的小波分形参量 57-60 6.3.1 小波函数分形参量 57-58 6.3.2 算法步骤 58-59 6.3.3 小波函数选择的理论依据 59-60 6.4 纸浆近红外光谱小波分形特征的提取与判别模型建立 60-65 6.4.1 小波函数的选择 60-61 6.4.2 小波分解尺度的选择 61-63 6.4.3 判别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63-65 6.5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65-66 6.6 本章小结 66-67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67-70 参考文献 70-73 详细摘要 73-75 Abstract 75
|
相似论文
-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 高血压前期证候特征研究,R259
-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 基于聚类分析的P2P流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3.02
-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 羊绒与羊毛纤维鉴别系统的研究,TS101.921
-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 基于回波包络的超声波入侵探测在军队警戒巡逻中的应用,E919
-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营养监测研究,S511
-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 象草自交后代无性系的饲用价值及生物质能特性初步评价,S543.9
- 融合粒子群和蛙跳算法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研究,TP18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红外技术及仪器 > 红外技术的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