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西沙田镇农村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作 者: 周晔
导 师: 项文化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农户生态足迹 人口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广西沙田镇
分类号: X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量也在急剧增加,如何协调经济、人口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家庭消费能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显著,农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难点,对于自给自足的农户来说,家庭的生产、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从农户家庭水平上研究家庭生态足迹与其农业生产生活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选择有代表性的51户农户,对各农户的能源消耗和家庭生产情况采用半结构式访问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2009年度各户家庭基本情况和消费情况、农户生产项目中消费部分的情况等。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家庭生态足迹,应用生态足迹成分分析法分析家庭生态足迹的构成及其收入与生态足迹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农户的农业生产生态足迹是农户生态足迹的主要构成部分,占农户家庭总足迹的93.37%,其中化肥、农药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其次是食物足迹,这是由于当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用于农户自行消耗。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当地家庭生态足迹最主要的因素。家庭耕地面积越大,所消耗的农药化肥相应增多,从而导致了生态足迹增大。当地农民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生态足迹增大。这是与我国现今的农业及粮食生产形式较一致。调查地农户的人均家庭生态足迹为3.6477gha,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家庭生态足迹最大,为6.9865gha,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家庭生态足迹最小,为0.1496gha。家庭总生态足迹为904.6247gha,较低收入家庭的家庭总生态足迹最大,为60.2262gha,最高收入家庭的家庭总生态足迹最小,为0.5985gha,整体呈明显的正态分布。当地2009年不同收入家庭生态足迹的不公平系数,为0.42,说明由于收入差异所导致的家庭生态足迹的不公平性较突出。调查农户的家庭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当地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当地能源消耗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可再生能源使用很少,虽然使用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燃料,但利用率不高,资源的再循环使用率均低,在协调能源与生物生产性资源与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尚处于初级阶段。为了降低农户生态足迹,需要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产量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最终使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3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9-1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13
    1.2.1 研究内容  11
    1.2.2 研究方法  11-12
    1.2.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2-13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9
  2.1 国外生态足迹研究综述  13-15
  2.2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综述  15-16
  2.3 计算方法及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16-17
  2.4 国内家庭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  17-19
3 生态足迹理论与分析方法简介  19-23
  3.1 生态足迹理论概述  19-22
    3.1.1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19
    3.1.2 生物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  19-21
    3.1.3 均衡因子(Equivalence Factor)  21
    3.1.4 家庭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household)  21
    3.1.5 水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household)  21-22
  3.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22-23
    3.2.1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点  22
    3.2.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不足  22-23
4 调查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3-25
  4.1 调查地区概况  23-24
  4.2 调查目的地选择  24
  4.3 农户调查及数据来源  24-25
5 家庭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25-32
  5.1 家庭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25-27
  5.2 家庭生态足迹计算  27-32
    5.2.1 消费生态足迹计算  27-29
    5.2.2 农业生产生态足迹  29-30
    5.2.3 家庭生态足迹  30-32
6 沙田镇农户家庭生态足迹分析  32-43
  6.1 沙田镇农户家庭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32-35
    6.1.1 消费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33-34
    6.1.2 农业生产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34
    6.1.3 总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34-35
  6.2 沙田镇不同收入阶层生态足迹情况分析  35-40
    6.2.1 各阶层可支配收入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35-36
    6.2.2 各阶层家庭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36-38
    6.2.3 各阶层家庭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38
    6.2.4 不同收入阶层生态足迹掠夺  38-40
  6.3 影响生态足迹的经济因子分析  40-43
    6.3.1 回归分析  40
    6.3.2 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40-41
    6.3.3 主要经济影响因子分析  41-43
7 结论及展望  43-47
  7.1 结论  43-44
  7.2 研究工作的局限  44-45
  7.3 研究展望  45-47
参考文献  47-53
附录A  53-58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3. 山西省人口中长期发展变化趋势预测,O212.1
  4.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5.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6.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7.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8.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G529
  9. 阜阳市城镇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G812.7
  10. 太原市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分析,D669.2
  11. 宏观调控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研究,D922.1
  12. 生存在接纳边缘,C924.2
  13. 重庆市人口流动对其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F127
  14. 中国区域能源消耗强度收敛性分析,F206;F124
  15.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均等化研究,F842.6
  16. 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D631.42
  17. 俄罗斯外来劳务移民问题探析,D751.2
  18. 哈尔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669.6
  19. 论宪法对我国居住证制度的规制,D631.42
  20.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娱乐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TB472
  21. 民用建筑能耗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TP311.5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