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库诱发地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动态响应机制研究-以紫坪铺水库为例

作 者: 周斌
导 师: 邓志辉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时空演化 库体载荷 孔隙压力 紫坪铺水库 汶川地震
分类号: TV697.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库诱发地震(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简称RIS)是由水库蓄水或排水过程引发的一类特殊的地震活动。由于其震中位置一般邻近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且震源浅、震中烈度高,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可造成大坝及附近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RIS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震学、区域构造稳定性和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接连发生水库诱发6级以上强震以后,RIS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RIS逐渐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门和前瞻性课题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们对RIS的地震学特征、易于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诱震机理及预测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RIS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尚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1)前人大多从统计资料来归纳RIS的共性,总结其规律。此方法虽有实用的一面,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RIS成因机制。此外,研究程度较高的几个典型水库都处于剪切或拉张构造应力环境中,目前尚缺少对处于挤压构造应力环境中诱震水库进行详细解剖的实例。因此,亟需跨越震例统计分析的局限,面向挤压构造应力环境的诱震水库,利用多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开展多方位的综合研究,探索挤压环境条件下RIS成因机制及诱震主控性因素,丰富RIS理论体系。(2)当前,对RIS力学机制虽然有了一些定性的认识,但对水库水位变化过程中,诱发地震活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库体荷载及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扩散的动态响应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晰。倘若能从这方面得到一些由定性到定量的揭示,无疑对RIS诱发机制的探索而言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3)在定量化研究方面,前人大多是在半无限弹性介质的假设下,利用格林函数和孔隙压力扩散方程求解应力场和流体压力场,定量讨论断层库仑应力变化对库体荷载及附加水头压力扩散的静态响应问题。这一方法虽然便捷,但在处理复杂介质域时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他们多采用了简化的地质模型,忽视了发震库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结构复杂性及岩体力学性质与渗透性能不均匀性对RIS的重要影响,因此,很难对发生在围岩体中的中小RIS进行定量化分析。正是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库水加卸载过程中RIS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动态响应机制研究为切入点,在系统收集全球最新RIS震例资料,分析其空间分布与时间响应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处于挤压构造背景的紫坪铺水库为重点,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库区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结构条件、水库蓄水后小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了小震分布与局部地质构造条件的关系;以先进的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及断层稳定性理论为指导,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水库蓄水过程中弹性附加应力场、有效附加应力场、孔隙压力和断层稳定性的动态变化,研究了RIS对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动态响应的力学机制,分析了RIS孕发的主控性因素;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紫坪铺水库蓄水与“5.12”汶川大震可能的关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此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构造流体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拓宽RIS孕育发生机理研究的思路,同时对于区域稳定性评价及RIS预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与认识(一)初步分析了全球RIS空间分布与时间响应的基本特征1.在空间分布上,RIS主要集中在水库周缘10 km范围之内,并局限于特定的库段丛集分布。当库区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时,诱发地震活动会随着水库蓄、放水过程中的水位变化而发生迁移,笔者对迁移类型进行了归纳。2.对于不同地区或不同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时间响应存在着差异,总体上:在水库蓄水后1年以内,RIS初次响应占据一定的优势,而绝大部分诱发主震活动发生在水库初始蓄水1年以后;对长时间的水库蓄水历程而言,“混合响应”是RIS活动表现形式的主体,而“快速响应”和“滞后响应”仅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反应的阶段性现象;RIS响应与水库水位变化的关系十分复杂多样,既存在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较高震级的RIS对水位变化速率的依赖。3.RIS时空分布受发震库区地形地貌与局部地质构造条件、岩性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先存内因的控制,事实上,它们对RIS时空分布的控制作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其间存在着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二)建立了针对RIS定量化研究的数理模型,完善了有限元求解程序1.RIS的发生不仅与库底先存断层等大型结构面有关,而且还受控于断层与围岩的组合形式,以及围岩体的岩石组合、岩性变化反映的岩体力学性质与渗透性能不均匀性。基于此认识,本文将RIS诱发机制的定量化模型分为2个层次:一是以孔隙介质为载体的流体渗流对岩体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由流-固耦合形式的岩体变形与孔隙渗流模型进行描述,此模型可反映岩体力学性质与渗透性能的不均匀性及其对库水加卸载的变形响应上的差异;二是对断层相关的RIS定量研究则将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沿断层面(区)的扩散与断层库仑应力变化联系起来。两种形式模型的结合将能对RIS定量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宏观的力学框架。2.根据Galerkin有限元理论,推导了“弱积分”形式的有限元公式,并利用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软件FEPG编写了计算程序。完善了针对RIS问题的有限元求解方法,尝试解决了以往RIS定量研究中难以处理库区复杂介质条件的问题。(三)分析了紫坪铺库区及邻近区域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结构条件,建立了二维地质模型1.紫坪铺库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造山带的中段,茂县-汶川、北川-映秀、通济场、安县-灌县和广元-大邑5条主干断裂控制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库区附近的主干断裂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使地表水体向深部渗流的通道性。在断裂的深部,可能是一种上盘破碎带导水、下盘地层及断层核阻水的“上导下阻型”的新的渗透结构类型,这种断裂渗透结构对孔隙压力变化下断裂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2.在地质构造单元上,紫坪铺库体座落于龙门山前缘拆离带内。主滑脱面发育在三叠系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的弱地层中,滑脱面上、下沉积地层组成及构造变形程度、变形样式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岩体渗透稳定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诱发地震活动对岩性条件的依赖。依据谷德振等对岩体结构的分类标准,将研究区的岩体结构分为整体结构、层状结构和散体结构三种类型,岩体渗透稳定性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别。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构造学和解析构造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深浅构造组合特征进行了解析,建立了研究区二维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四)研究了紫坪铺水库蓄水过程中RIS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小震分布与地质构造及岩体渗透稳定性的关系1.自1970年有较为可靠的现代小震监测记录以来,至紫坪铺水库蓄水之前,库区及邻近区域的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非常分散,时间分布上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利用紫坪铺水库台网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0日期间记录小震的精定位数据,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发现:(1)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活动明显呈现出条带状分布和丛集分布的特点。震中大多分布于库岸周边10 km范围以内且平行于主构造线呈NE向优势分布;小震活动在水库西南侧、东北侧和坝址下游9~18 km的都江堰市幸福乡、中兴镇和聚源镇一带丛集分布,在库体覆盖区地震活动非常少,几乎为空白区。随水库蓄、放水过程的变化,小震活动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震中迁移特征。(2)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4~10 km范围内,在通济场断裂与安县-灌县断裂的深部汇聚区域震源分布最为密集。同时,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发生在脆性程度高、渗透稳定性低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而在岩性较软弱、渗透稳定性高的三叠系须家河组砂泥岩和煤系地层中很少有地震发生。3.水库西南侧和东北侧两个丛集区的小震活动可能属于“快速响应型”诱发地震活动,而都江堰小震群活动可能属于“滞后响应型”水库诱发地震。(五)揭示了RIS时空演化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的动态响应关系,初步搞清了RIS孕发的主控性因素1.RIS的发生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中库底岩体有效应力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挤压为主的构造应力环境中,库体荷载作用的结果一般会使库底断层更趋向稳定,而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扩散的效应则是促使断层趋向失稳,正是这个矛盾双方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动态过程,控制了断层库仑应力变化的取向,从而决定了RIS时空演化的规律。从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活动的特征来看,亦表明了RIS时空演化受控于ΔCFS的动态变化过程。2.RIS的诱发条件和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有些与地壳的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关,也有一些与地表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关系密切。在影响RIS孕发的诸多因素中,孕震区应变能积累达到临界状态是构造型RIS发生的先决条件,库区断裂渗透结构和岩体渗透稳定性是RIS诱发的主控性内因,水库水位变化幅度是直接影响RIS发生的重要外在条件。当地震孕育过程本身进入临界不稳定状态后,是诱发因子和构造动力学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RIS的孕发过程。研究同时表明,由于库区所处的构造应力环境的不同、发震构造尺度的差异及岩体性质的各向异性,造成了孕震构造达到破裂临界状态的条件亦有所不同,依此合理解释了弱震区或中等震区RIS的发生机率反而较高这一客观现象。3.孔隙压扩散与诱发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诱发地震序列初期的微震既是对水库蓄水的响应,又是一种反馈因素,它们为更大规模释放构造应变能的积累创造了条件。(六)尝试性探讨了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5.12”大震可能的相关性问题从地表水体能够下渗的最大深度、水库蓄水后库区及附近区域的波速异常、汶川地震序列与典型中强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差异以及弹性介质条件假设下震源处的断层库仑应力变化等方面,对汶川8.0级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可能的关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分析认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尚未发现汶川8.0级大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有关系的直接证据;由于汶川大地震的成核区域在地下约19 km深处的脆韧性转换带内,对于此深度范围内断裂渗透结构的变化、流体状态及其运移特征等,目前我们还知之甚少。因此,对它们之间相关性更为全面的认识依赖于上述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二、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1.本项研究综合了地质学、地震学和力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体现出集成性、前瞻性的特色,为挤压为主的构造应力环境中RIS综合研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范例。2.发现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发生在脆性程度高、渗透稳定性低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而在岩性较软弱、渗透稳定性高的三叠系须家河组砂泥岩和煤系地层中很少有地震发生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RIS对岩体渗透稳定性的依赖。3.充分考虑了库底先存断层、断层与围岩的组合形式,以及围岩体的岩石组合、岩性变化反映的岩体力学性质与渗透性能不均匀性等对RIS的影响,将RIS诱发机制的定量化模型分为2个层次,建立了相对宏观的定量评价的力学框架,尝试解决了以往难以处理库区复杂介质条件的问题。4.基于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及断层稳定性理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库蓄水过程中弹性附加应力场、有效附加应力场、孔隙压力和断层稳定性的动态变化,揭示了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成因及诱震主控性因素。进一步证实了挤压为主的构造应力环境中,库体荷载作用一般使库底断层更趋向稳定,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扩散的效应是促使断层趋向失稳。认为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动态过程控制了断层库仑应力变化的取向与RIS时空演化的规律。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7
第一章 绪论  17-25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进展  17-22
    一、RIS 力学机制研究  17-19
    二、RIS 地质学研究  19-20
    三、RIS 地震学研究  20-21
    四、RIS 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21-22
  第三节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22-23
    一、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二、本文拟解决与讨论的科学问题  22-23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23-25
    一、研究思路  23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3-25
第二章 RIS 空间分布与时间响应特征研究  25-45
  第一节 RIS 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25-35
    一、RIS 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背景的关系  25-31
    二、RIS 震中分布规律  31-32
    三、RIS 震源深度分布与迁移  32-35
  第二节 水库蓄水过程与诱发地震响应的关系  35-40
    一、RIS 时间响应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35-37
    二、RIS 响应与水库水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37-40
  第三节 RIS 时空分布与库区地质环境的关系  40-43
    一、库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对RIS 空间分布的控制  40-41
    二、RIS 空间分布对库区岩性条件的依赖  41-42
    三、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对RIS 时间响应的控制  42-4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3-45
第三章 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及断层稳定性  45-62
  第一节 岩体结构理论及岩体介质渗流模型  45-48
    一、岩体结构理论  45-46
    二、岩体介质渗流模型  46-48
  第二节 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及断层稳定性理论  48-52
    一、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理论  48-50
    二、Mohr-Coulomb 强度理论  50-51
    三、流体作用下断层稳定性理论  51-52
  第三节 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数学模型  52-57
    一、岩石骨架变形数学模型方程  52-54
    二、流体渗流数学模型方程  54-56
    三、定解条件  56-57
  第四节 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及断层稳定性的解法  57-61
    一、岩体介质变形与流体渗流耦合的Galerkin 有限元公式  57-59
    二、断层库仑应力变化的定量求解  59-6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1-62
第四章 紫坪铺库区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结构  62-81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62-64
  第二节 库区地质构造特征  64-72
    一、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64-67
    二、地层发育概况  67-69
    三、断裂构造特征  69-72
  第三节 深部构造特征  72-73
  第四节 库区构造应力环境  73-75
  第五节 库区水文地质结构条件  75-79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75-76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区  76-77
    三、岩体渗透稳定性  77
    四、断裂渗透结构  77-79
  第六节 库区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79-80
  第七节 本章小结  80-81
第五章 紫坪铺水库蓄水后RIS 时空演化特征  81-95
  第一节 紫坪铺库区及邻近区域地震活动背景  81-85
    一、区域历史地震活动  81-82
    二、区域现代地震活动  82-83
    三、蓄水前库区地震活动背景  83-85
  第二节 紫坪铺台网记录小震精定位  85-88
    一、精定位方法  85-87
    二、资料处理与速度模型  87-88
    三、定位结果  88
  第三节 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空间演化特征  88-92
    一、地震活动条带性和丛集性  88
    二、地震活动的迁移性  88-91
    三、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91-92
  第四节 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响应特征  92-9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94-95
第六章 RIS 时空演化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关系的有限元分析  95-118
  第一节 有限元程序设计及计算方案  95-98
    一、有限元程序设计  95-96
    二、渗流参数的变化  96-98
    三、计算方案  98
  第二节 地质模型、介质参数与边界条件  98-101
    一、地质模型  98-99
    二、地质体力学参数与物性参数  99-100
    三、边界条件  100-101
  第三节 模拟结果分析  101-107
    一、库体荷载作用下的弹性附加应力响应及断层稳定性变化  101-104
    二、库水渗透过程及其对有效附加应力场及断层稳定性的影响  104-107
  第四节 RIS 时空演化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的关系  107-113
    一、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中RIS 动态响应的力学机制  107-109
    二、RIS 诱震主控性因素的讨论  109-112
    三、RIS 与孔隙压扩散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  112-113
  第五节 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5.12”大震可能相关性的初步讨论  113-116
    一、地表水下渗的最大深度问题  113
    二、水库蓄水后库区及附近区域的波速异常  113-114
    三、汶川地震序列与典型中强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差异  114-115
    四、弹性介质条件假设下震源处的断层库仑应力变化  115-116
    五、讨论  116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16-118
结束语  118-122
  一、取得的主要认识及结论  118-120
  二、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20-121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121-122
致谢  122-123
参考文献资料  123-135
作者简介  135-136
博士学习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136-137

相似论文

  1.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TU241
  2. 从西方修辞的角度评析新华网对外报道的有效性,H315
  3. 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F127;F224
  4. 应对自然灾害中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X43
  5. 三河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P208;P237
  6. 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与《四川政协报》的互动关系研究,D630
  7. 灾害应急的法制问题研究,X43
  8.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TV697.24
  9. 政府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能力,D630
  10. 汶川灾后社会救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632.1
  11. 灾后重建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630
  12. 汶川地震区崔家油房岩质斜坡的地震响应,P642
  13. 省道S302任家坪至禹里段灾后重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P694
  14. 汶川震区挡土墙震害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估,U417.11
  15. 汶川地震后四川公共文化资源恢复重建经验及对策分析,G127
  16. 汶川震区路肩墙震害机理与抗震设计标准分析,U417.11
  17. 低渗透煤层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的数值模拟,TD712.6
  18. 基于3S技术强震区地质灾害解译与危险性评价研究,P694
  19. 紫坪铺水库区域地震初步研究,P315
  20.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壳介质地震波速度变化,P315.31
  21.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变形的粘弹性模拟与分析,P31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 水库管理 > 水库观测 > 库区地震观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