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雷州半岛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化学形态研究

作 者: 庄宇君
导 师: 孙省利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 雷州半岛 重金属 沉积物 分布特征 化学形态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分类号: P73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于2010年7月在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共采集3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30个站位柱状沉积物样品,选择六种重金属元素铜、铅、砷、镉、锌、铬等为研究对象,并按自然条件将整个研究海域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东区、南区(琼州海峡北岸)、西区,考察在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累积、迁移规律及其生态效应,探讨近岸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及其输入途径,同时对整个雷州半岛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雷州半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砷6.40±3.40μg/g、铅21.2±12.7μg/g、铬45.0±22.4μg/g、铜12.0±9.44μg/g、锌44.6±31.2μg/g、镉0.082±0.061μg/g。其中,铅、铬、铜、锌、镉在三个区域分布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东区>西区>南区,砷则为西区>东区>南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砷、铬、铅、镉的平面分布特征较为一致,最高值均位于东区吴川市至湛江港之间局部海域,显示与雷州半岛主要的陆地径流即东区鉴江出海口关系密切。而在南区琼州海峡北岸所表现出的较低表层重金属含量水平,与其海水动力学作用较强的因素有关。(2)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砷10.4±4.67μg/g、铅28.7±11.4μg/g、铬57.0±36.1μg/g、铜18.5±13.6μg/g、锌63.1±44.0μg/g、镉0.134±0.212μg/g。通过对各区三个代表性柱状样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由底至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可知:镉在各区代表柱状样中无明显上升趋势;砷在东区硇洲岛附近海域、西区界炮镇近岸有逐渐上升的明显趋势。铜在东区前山镇附近海域、西区北和镇附近海域也有含量上升的趋势。锌在东区硇洲岛海域含量上升趋势较明显,东区前山镇和西区企水镇附近海域上升幅度较小。铅在西区北和镇近岸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硇洲岛与界炮镇附近海域的上升幅度较小。而铬在东区前山镇附近海域蓄积含量上升趋势较明显,东区硇洲岛、西区北和镇的上升幅度较小。重金属在柱状沉积物的垂直分布情况,总结其原因,主要与人为活动、海域地理情况及重金属元素自身的迁移能力等有很大关系。(3)以BCR四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砷、铬、铜、锌、镉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94.1%、91.3%、77.1%、68.4%和72.4%;铅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分别约为总量的40.6%和44.1%。根据重金属元素各自所提取的非稳态所占的比重、实际提取量和毒性响应系数等因素综合分析可知,在雷州半岛近岸海域的沉积物中,目前铅是六种元素中最有可能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4)以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为评价标准,所有站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处于一类标准水平。此外,砷、铅、铬在一些站位有逐渐累积超过一类标准水平的可能性。其中,表层铬由于平均含量最接近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未来超标的可能性最大。而对沉积物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时,结果表明目前生态危害风险为轻微水平。这说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沉积物整体质量良好。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1 前言  12-23
  1.1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研究的科学背景及意义  12-13
  1.2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  13-20
    1.2.1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总量与影响因素研究  13-16
    1.2.2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研究  16-18
    1.2.3 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8-20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20-23
    1.3.1 研究区概况  20-21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22
    1.3.3 研究内容  22-23
2 材料和方法  23-28
  2.1 采样站位设置  23-24
  2.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24-25
  2.3 样品分析与测试  25-26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5
    2.3.2 样品消解  25
    2.3.3 化学形态分析与测试  25-26
  2.4 分析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检验  26-27
  2.5 数据统计及处理方法  27-28
3 雷州半岛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28-46
  3.1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及其平面分布特征  28-34
  3.2 沉积柱重金属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34-43
    3.2.1 砷(As)垂直分布规律  34-36
    3.2.2 铅(Pb)垂直分布规律  36-38
    3.2.3 铜(Cu)垂直分布规律  38-39
    3.2.4 锌(Zn)垂直分布规律  39-40
    3.2.5 镉(Cd)垂直分布规律  40-42
    3.2.6 铬(Cr)垂直分布规律  42-43
  3.3 小结  43-46
4 雷州半岛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46-61
  4.1 表层沉积物不同元素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  46-47
  4.2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及聚类分析  47-59
    4.2.1 砷(As)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47-50
    4.2.2 铅(Pb)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50-52
    4.2.3 铜(Cu)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52-54
    4.2.4 锌(Zn)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54-56
    4.2.5 镉(Cd)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56-58
    4.2.6 铬(Cr)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58-59
  4.3 小结  59-61
5 雷州半岛近岸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61-68
  5.1 近岸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  61-63
  5.2 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63-66
  5.3 小结  66-68
有待解决的问题  68-69
参考文献  69-77
致谢  77-78
作者简介  78-79
导师简历  79

相似论文

  1.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2.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3.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4.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5.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6.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7.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8. 纺织品中重金属监控及预警研究,TS107
  9.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10.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11.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12.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13.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14. 刺激表述方式和分布特征对类别表征的影响,B842.3
  15. 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应用,TQ342.84
  16. 抗重金属汞、铜、锌单抗可变区序列的克隆鉴定、真核表达及三维模拟,X171.5
  17. GNS/MnO2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X703
  18. 不同类型农药园区周边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X833
  19. 铜在黑土—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钝化机理研究,X53
  20. 金属硫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重金属响应的研究,Q78
  21. 盐城地区土壤及大米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研究,X5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 海洋沉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