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李燮
导 师: 谭书敏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5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政府、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者和研究人员都应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及人类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条件。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符合生态学意义的旅游(An Ecological Tourism),这被普遍看作是生态旅游的最初表达形式。1983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点顾问Ceballos-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个术语,之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生态旅游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国内一批科研机构相继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1999年,我国把旅游促销的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2002年被联合国定为“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环保意识的加强,“生态旅游”概念逐渐取代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尽管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其概念的准确界定却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归纳起来,目前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定向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把生态旅游看作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功能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二是,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向市场推销,倡导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科学旅游、探险旅游都属于生态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相对一般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三是,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教育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在笔者看来,在上述生态旅游概念定义中,尽管各个学者观点不尽一致,但对于一些基本点却能达成共识:第一,生态旅游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生态旅游强调采取相关措施手段大力保护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环境,将对旅游地的资源消耗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可持续旅游的目的,所以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形式。第二,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为资源的旅游形式,受到生态学的影响与指导,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力求建立一个共存的生态系统。第三,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旅游模式,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实现最大化,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角度,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其概念的产生演变入手,集中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和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生态旅游地政府、生态旅游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从分析角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研究,以找到实践中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本文在找出国内外解决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与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分析,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要在科学规划和开发方面下功夫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在正确的环保思想的指导下做好规划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手段,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向外国成功的做法学习,按照合理设置、科学管理的原则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生态管理的关系,设置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协调机构和综合管理机构,建立一套适合本国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以旅游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方面的合作。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国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传,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引言  11-14
  1.1 问题的提出  11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2
  1.3 研究思路  12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
  1.5 创新与不足  12-14
第2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3
  2.1 生态旅游概述  14-17
    2.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14-15
    2.1.2 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  15-16
    2.1.3 生态旅游的基本特性  16
    2.1.4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16-17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7-20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7-18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8-19
    2.2.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9
    2.2.4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9-20
  2.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20-23
    2.3.1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历史背景  20-21
    2.3.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
    2.3.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1-23
第3章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23-40
  3.1 我国生态旅游消费观念  23-26
    3.1.1 生态旅游消费观念的产生  23-25
    3.1.2 生态旅游消费观念基本理论  25-26
    3.1.3 基于生态旅游消费观念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6
  3.2 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的行为方式  26-32
    3.2.1 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概述  26
    3.2.2 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的行为方式  26-28
    3.2.3 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的行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8-30
    3.2.4 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的规范行为  30-32
  3.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环境  32-37
    3.3.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概述  32-33
    3.3.2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3-37
  3.4 旅游产品  37-40
    3.4.1 旅游产品概述  37
    3.4.2 有形产品  37-38
    3.4.3 无形产品  38
    3.4.4 旅游产品的开发  38-40
第4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40-43
  4.1 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40-43
    4.1.1 背景  40
    4.1.2 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40-43
结论  43-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50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0

相似论文

  1.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4.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5.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8.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2.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4.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6.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7.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8. 山西省旅游立法的实证分析,D927
  19. 民族地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F832.4
  20.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21.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