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洪水灾害避难行为及避难路径选择研究

作 者: 张行行
导 师: 李发文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蓄滞洪区 避难 灾害链 避难行为 避难路径
分类号: X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日益加速,洪水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大。蓄滞洪区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沿岸大堤的洪水压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蓄滞洪区内发生重大灾害。当遭遇洪水灾害时,如何有效地组织蓄滞洪区内的居民及其财产物资快速、安全地转移到安置地点,成为救灾工作实施的重中之重。因此,洪水灾害避难迁安系统作为的非工程性防洪措施,将逐步在防灾减灾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以文安洼蓄滞洪区遭遇50年一遇洪水为例,在已有的洪水灾害风险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洪水的模拟分析为避难转移路线的研究设计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灾害系统理论与洪灾形成规律,系统地研究文安洼蓄滞洪区内洪水灾害链的类型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其进行阶段划分,并分析研究洪水灾害在各阶段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对策和可行的减灾机制。(2)当蓄滞洪区遭遇洪水之前,如何有效地组织安排灾民避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选择蓄滞洪区内不同人群随机抽样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影响灾民避难行为的动机和避难行为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采用二元相关性分析、显著性T检验、单因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影响因子项进行定性定量地分析研究。(3)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对蓄滞洪区内的道路网等级进行拓扑关系分析,按照“点—线结合型”洪灾避难思想,利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对区内的道路网进行静态分析,并在路阻函数计算的基础上对道路网的可达性进行动态分析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3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7-11
    1.1.1 研究背景  7-8
    1.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8-11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1-13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1-12
    1.2.2 本文技术路线  12-13
第二章 文安洼蓄滞洪区的区域概况  13-18
  2.1 自然地理概况  13-14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  13-14
    2.1.2 水文气象与水文地质  14
  2.2 设计洪水分析  14-16
    2.2.1 洪沥水特性  14-15
    2.2.2 洪水设计成果  15-16
  2.3 社会经济概况  16-18
第三章 洪水灾害特征分析  18-25
  3.1 灾害链的内涵与规律性  18-19
    3.1.1 灾害链的定义与拓展  18
    3.1.2 灾害链式规律性的载体反映  18-19
  3.2 文安洼蓄滞洪区灾害链类型  19-21
  3.3 文安洼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链阶段划分  21-24
    3.3.1 灾害链式阶段划分的意义及依据  21-23
    3.3.2 蓄滞洪区洪水阶段划分的模式  23-24
  3.4 洪水灾害链各阶段防御措施  24-25
    3.4.1 孕育阶段断链减灾是抑制灾害发育的最佳方式  24
    3.4.2 灾害链潜在期的识别与防御  24
    3.4.3 灾害链诱发阶段的防御措施  24-25
第四章 蓄滞洪区灾民避难行为规律分析  25-43
  4.1 问卷内容设计及调查  25-27
  4.2 灾民避难行为动机的影响分析  27-29
    4.2.1 采取避难行为方式的动机分析  27-28
    4.2.2 不采取避难行为方式的动机分析  28
    4.2.3 采取避难的组织方式  28-29
  4.3 影响因素与避难选择之间的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  29-31
    4.3.1 二元变量相关性介绍  29-30
    4.3.2 影响因素与避难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0-31
  4.4 个人特征与避难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43
    4.4.1 性别差异对避难行为的影响分析  31-33
    4.4.2 年龄差异对避难行为的影响分析  33-35
    4.4.3 职业差异对避难行为的影响分析  35-37
    4.4.4 教育程度对避难行为的影响分析  37-39
    4.4.5 洪灾经历对避难行为选择的影响分析  39-40
    4.4.6 灾前预警对避难行为选择的影响分析  40-43
第五章 蓄滞洪区路网和转移路线分析  43-59
  5.1 文安洼蓄滞洪区淹没状况  43-46
    5.1.1 蓄滞洪区内50 年一遇洪水时的淹没状况  43-46
    5.1.2 蓄滞洪区避难防洪措施规划  46
  5.2 文安洼蓄滞洪区道路网分析规划  46-48
    5.2.1 蓄滞洪区道路网等级划分状况  46-48
    5.2.2 蓄滞洪区不同等级道路设计车速分析  48
  5.3 文安洼蓄滞洪区避难路线的分析设计  48-53
    5.3.1 采用静态寻优方式分析计算转移路径  49-51
    5.3.2 采用动态寻优方式分析计算转移路径  51-53
  5.4 安全区可达性分析与评价  53-59
    5.4.1 可达性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选择  53-54
    5.4.2 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基本原理  54-55
    5.4.3 安全区空间可达性分析评价结果  55-5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9-61
  6.1 结论  59-60
  6.2 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65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65-66
致谢  66-67

相似论文

  1. 体育场馆兼作避难场所的设计探讨,TU984.116
  2. 规模经济下“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研究,F205;F224
  3. 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影响研究,F832.6
  4. 洞庭湖蓄滞洪区人口安置研究,TV873
  5. 震区小学校内避难环境研究,TU984.116
  6. 河南省蓄滞洪区和谐发展研究,TV873
  7. 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地震工程地质特征研究,P642
  8. 西藏沙棘的谱系地理学研究,S793.6
  9. 一类带有食饵避难捕食—竞争扩散模型的定性分析,O175
  10. 攀枝花市主城区防震避难空间体系构建研究,TU984.116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F832.6
  12. 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及风险效益评估,TV213.9
  13. FDI与我国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F205;X321
  14. 两类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态,O175
  15. 利用分散搜索法求解容量受限P中位问题及其在设施选址中的应用,TU984
  16. 日本中小学校建筑抗震防灾经验研究,TU352.11
  17. 应对城市防灾避难的体育馆建筑设计初探,TU245.2
  18. 清前期越南人入华避难事件述论,K249
  19.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策略初探,TU984.116
  20.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TU984.116
  21.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的实施和评价研究,TU984.11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灾害及其防治 >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