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压煤矿区和谐发展机制研究

作 者: 张慧
导 师: 杨仁树
学 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专 业: 工程管理
关键词: 矿区和谐发展 新农村建设 博弈分析 灰色评价模型 系统耦合作用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资源矿区存在大量村庄压煤情况下的矿区和谐发展问题,分析了矿区和谐发展的思路、途径、以及矿区和谐发展的机理,提出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仿真模拟解决区域问题的新思路,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地研究压煤矿区的和谐建设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式。研究了压煤村庄搬迁的动力,验证了压煤村庄搬迁的可行性,提出被压资源开采效益分配的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博弈效应;构建了矿区和谐发展的灰色系统评价模型,评价矿区发展的和谐度;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建立矿区和谐发展的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经济、资源、环境、科教、人口与就业子系统进行系统仿真。通过观察矿区子系统的耦合发展趋势、主要变量的变动对输出指标的影响,对不同发展模式有效性评价,以此为资源区域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
Abstract  5-6
详细摘要  6-8
Detailed Abstract  8-13
1 绪论  13-23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14
    1.1.1 研究背景  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8
    1.2.1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14-16
    1.2.2 矿区耦合系统研究  16-17
    1.2.3 新农村建设研究  17-18
  1.3 压煤矿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8-19
  1.4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  19-22
    1.4.1 主要内容  19-21
    1.4.2 技术路线  21-22
    1.4.3 论文研究方法  22
  1.5 论文结构安排  22-23
2 矿区和谐发展研究理论基础  23-33
  2.1 和谐矿区的概念  23-24
  2.2 矿区系统科学理论  24-27
    2.2.1 系统工程基本特征  24
    2.2.2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24-26
    2.2.3 系统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26-27
  2.3 压煤矿区村庄搬迁博弈理论  27-28
    2.3.1 博弈论理论体系  27-28
    2.3.2 博弈标准分类  28
  2.4 压煤矿区的系统耦合理论  28-29
    2.4.1 系统动力学理论  28-29
    2.4.2 压煤矿区耦合系统  29
  2.5 压煤矿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  29-30
    2.5.1 新农村的范畴  29
    2.5.2 城镇化的概念  29-30
    2.5.3 矿区新农村建设原理  30
  2.6 外部经济理论  30-31
    2.6.1 外部性经济效应  30
    2.6.2 资源开采过程的外部性  30-31
  2.7 本章小结  31-33
3 基于博弈论的矿区压煤村庄搬迁分析  33-53
  3.1 压煤矿区的搬迁动力分析  33-38
    3.1.1 压煤矿区不和谐现象及原由  33-34
    3.1.2 压煤村庄搬迁的利益方分析  34-35
    3.1.3 搬迁村庄和谐度的调查研究  35-38
  3.2 压煤村庄搬迁过程非合作博弈分析  38-44
    3.2.1 博弈模型假设  39
    3.2.2 博弈模型分析  39-43
    3.2.3 博弈模型求解  43
    3.2.4 博弈结论及讨论  43-44
  3.3 压煤村庄搬迁博弈模型实例计算  44-45
    3.3.1 矿区基本数据  44-45
    3.3.2 模型计算  45
  3.4 压煤村庄矿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45-51
    3.4.1 新村地址选择原则  46-47
    3.4.2 新村建设面积标准  47-49
    3.4.3 新村址的规划选择  49-50
    3.4.4 村庄搬迁土地复垦后的经营模式  50-51
  3.5 本章小结  51-53
4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和谐度综合评价模型  53-83
  4.1 和谐矿区的基本系统特征  53-55
    4.1.1 矿区系统模型  53-54
    4.1.2 矿区和谐发展评价指标特征  54
    4.1.3 建立社会和谐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54-55
  4.2 矿区系统的和谐度评价指标  55-60
  4.3 矿区的系统组成及评价指标体系  60-64
    4.3.1 资源子系统  60
    4.3.2 经济子系统  60-61
    4.3.3 环境子系统  61-62
    4.3.4 科教子系统  62-63
    4.3.5 人口与就业子系统  63-64
  4.4 矿区建设的和谐度评价模型  64-82
    4.4.1 评价方法筛选  64-66
    4.4.2 基于多层次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66-67
    4.4.3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67-68
    4.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68-69
    4.4.5 区域发展和谐度多层次灰色评价计算  69-82
  4.5 本章小结  82-83
5 压煤矿区系统动力学模型  83-111
  5.1 压煤矿区的系统动力学特点  83-85
    5.1.1 矿区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特点  83-84
    5.1.2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步骤  84-85
  5.2 压煤矿区的系统祸合分析  85-88
    5.2.1 系统边界  85-86
    5.2.2 系统主要反馈回路  86-87
    5.2.3 矿区耦合系统的方程参数确定  87-88
  5.3 矿区祸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88-104
    5.3.1 模型流图  88-90
    5.3.2 模型基本方程  90-103
    5.3.3 模型参数设置  103-104
  5.4 系统模型发展趋势  104-109
    5.4.1 资源子系统  105-106
    5.4.2 经济子系统  106-107
    5.4.3 环境子系统  107-108
    5.4.4 科教子系统  108-109
    5.4.5 人口与就业子系统  109
  5.5 本章小结  109-111
6. 压煤矿区和谐发展政策分析  111-127
  6.1 压煤矿区和谐发展的措施  111
  6.2 压煤矿区和谐发展产业模式分析  111-116
    6.2.1 压煤矿区和谐发展的产业导向  111-113
    6.2.2 构建泰安市和谐发展模式  113-116
  6.3 压煤矿区的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116-118
    6.3.1 压煤搬迁失地农民的情况分类  116
    6.3.2 资源开采区土地所有权利益的体现  116-117
    6.3.3 压煤村庄搬迁村民的权益保障设置  117-118
  6.4 煤炭企业和谐发展机制  118-120
    6.4.1 煤炭企业产业调整方向分析  118-119
    6.4.2 煤炭企业开采活动外部性分析  119-120
  6.5 压煤矿区系统模式的运行效率  120-125
    6.5.1 压煤矿区综合协同发展模型  120-123
    6.5.2 和谐矿区模型系统相对有效性评价  123-125
  6.6 本章小结  125-127
7 结论与展望  127-131
  7.1 主要结论  127-128
  7.2 主要创新点  128-129
  7.3 研究展望  129-131
主要参考文献  131-135
致谢  135-137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37-139
附录一  139-141
附录二  141-144

相似论文

  1.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4.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5.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7.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8.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9.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0.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1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营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F426.21;F224.32
  13. 基于博弈分析视角的金融资产分类问题研究,F233
  14.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研究,D422.6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就业问题研究,F323.6
  16.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效果评价研究,D422.6
  17. 毛泽东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A841;G725
  18. 新农村视野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思路与对策,F323.3
  19.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20. 提升营口港竞争力战略规划研究,F552
  21.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群众体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G8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