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葛根素O/W、W/O型微乳口服吸收机理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唐甜甜
导 师: 向大雄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葛根素 微乳 淋巴转运 在体肠吸收
分类号: TQ46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目的葛根素(Puerarin, Pue)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中提取出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微乳(Microemulsion, ME)能显著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继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等发展起来的含脂质新型递药系统。微乳主要分为O/W和W/O型,具有热力学稳定、粒径小且渗透力强等优点,同时可避免胃肠道中的酶降解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有研究报道,O/W和W/O型口服微乳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其口服吸收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葛根素O/W-ME、W/O-ME,拟通过乳糜微粒流阻滞法阻滞大鼠淋巴的转运,以考察两种微乳口服后经淋巴途径转运的比例,探讨微乳口服吸收转运的通道,并通过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和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分别考察两种类型的微乳在胃和肠道中的吸收情况及其差异,为阐述口服微乳吸收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微乳制剂的设计提供参考。二、方法与结果1.葛根素O/W、W/O型微乳经淋巴途径转运的研究通过乳糜微粒流阻滞技术将大鼠的淋巴途径阻滞后,对葛根素O/W-ME、W/O-ME经淋巴转运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葛根素O/W-ME、W/O-ME和混悬液在大鼠淋巴阻断组和淋巴未阻断组的Cm微分别为0.486+0.098和1.029±0.208、0.618±0.102和1.966±0.362、0.408+0.048和0.740±0.099,AUC0→∞分别为4.008±1.407和6.998±0.683、4.373±0.326和7.669±1.866、3.679±2.871和3.939±0.980。由各组的AUC0→∞分别计算出其经淋巴转运的比例,其中葛根素O/W-ME、W/O-ME经淋巴途径转运的比例分别为43.0%和42.7%,而混悬液组只有6.6%(P<0.05),结果表明葛根素W/O-ME、O/W-ME均能显著地提高葛根素经淋巴途径转运的比例,证实了微乳促进药物经淋巴转运是微乳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2.葛根素O/W、W/O型微乳的大鼠在体胃吸收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胃灌注液中葛根素浓度的测定方法,结果提示胃灌流液不干扰葛根素的测定,该方法专属性好,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采用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实验考察了葛根素W/O-ME、O/W-ME在胃中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葛根素W/O-ME、O/W-ME在胃中2h的吸收百分率大于葛根素混悬液组(P<0.05),W/O-ME与O/W-ME相比,有促进葛根素在胃中的吸收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葛根素微乳可增加葛根素在胃中的吸收,且由于W/O-ME的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因此W/O-ME更能促进葛根素在胃中的吸收。3.葛根素O/W、W/O型微乳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制备了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葛根素W/O-ME,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质量评价,筛选出了三种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W/O-ME:EO-W/O-ME、IPM-W/O-ME、和乙酸乙酯-W/O-ME。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了葛根素W/O-ME、O/W-ME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征,并分别对各自的吸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重点考察了含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W/O-ME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葛根素制剂在肠道中的心和Papp值大小约为:葛根素W/O-ME>O/W-ME>混悬液(P<0.05),其中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葛根素W/O-ME吸收表现为吸收率与油相碳链长度呈正相关关系(EO-W/O-ME>IPM-W/O-ME>乙酸乙酯-W/O-ME)(P<0.05),结果提示W/O-ME与O/W-ME相比更能促进葛根素的肠道吸收。三、结论葛根素W/O-ME、O/W-ME与口服混悬液组相比,微乳能增加葛根素经淋巴转运的比例,提高葛根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同时微乳还增加了葛根素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其中W/O-ME更能促进葛根素在胃、肠道中的吸收,且W/O-ME肠吸收与其油相的碳链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碳链越长其肠吸收越好。本文对口服微乳经胃肠道的吸收转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微乳剂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关微乳在胃肠道的具体释药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英文缩写词表  12-13
前言  13-15
第一章 葛根素O/W、W/O型微乳经淋巴途径转运的研究  15-41
  1 仪器与试剂  16
    1.1 仪器  16
    1.2 试剂  16
    1.3 实验动物  16
  2 方法与结果  16-37
    2.1 试药  16-17
    2.2 血浆中葛根素浓度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17-24
      2.2.1 色谱条件  17
      2.2.2 溶液的配制  17
      2.2.3 样品处理方法  17
      2.2.4 专属性  17-19
      2.2.5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19
      2.2.6 绝对回收率  19-20
      2.2.7 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  20-22
      2.2.8 稳定性  22-24
    2.3 实验方案  24-25
    2.4 血药浓度与药时曲线  25-34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4-36
    2.6 统计学分析结果  36
    2.7 相对生物利用度及淋巴途径转运比例  36-37
  3 讨论  37-40
    3.1 内标物的选择  37-38
    3.2 葛根素W/O-ME和O/W-ME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38
    3.3 双峰现象  38-39
    3.4 葛根素W/O-ME和O/W-ME经肠淋巴转运吸收的差异性  39-40
  4 小结  40-41
第二章 葛根素O/W、W/O型微乳的大鼠在体胃吸收研究  41-52
  1 仪器与试剂  41-42
    1.1 仪器  41
    1.2 试剂  41-42
    1.3 实验动物  42
  2 方法与结果  42-50
    2.1 胃灌流液的配制  42
    2.2 胃灌注液中葛根素浓度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42-48
      2.2.1 色谱条件  42
      2.2.2 样品处理方法  42
      2.2.3 专属性  42-43
      2.2.4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43-44
      2.2.5 准确度与精密度  44-45
      2.2.6 回收率  45-46
      2.2.7 稳定性  46-48
    2.3 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实验  48-50
      2.3.1 实验方法  48-49
      2.3.2 数据处理与统计  49-50
  3 讨论  50-51
    3.1 模型的选择  50
    3.2 葛根素W/O-ME和O/W-ME在胃中的吸收情况  50-51
  4 小结  51-52
第三章 葛根素口服微乳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研究  52-76
  1 仪器与试剂  52-53
    1.1 仪器  52-53
    1.2 试剂  53
    1.3 实验动物  53
  2. 方法与结果  53-72
    2.1 含不同碳链长度油相的葛根素W/O-ME处方筛选  53-60
      2.1.1 制备方法的选择  53
      2.1.2 制备工艺  53-54
      2.1.3 相图的绘制  54-56
      2.1.4 载药微乳的制备  56-57
      2.1.5 微乳质量评价  57-60
    2.2 葛根素O/W-ME、W/O-ME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  60
    2.2.1 实验分组  60-72
      2.2.2 Krebs-Ringer营养液的配制  60
      2.2.3 剂量选择  60
      2.2.4 供试液的配制  60
      2.2.5 肠循环液中葛根素浓度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60-67
      2.2.6 在体单向肠灌流  67-72
  3 讨论  72-74
    3.1 微乳油相的碳链长度与微乳区域面积的关系  72-73
    3.2 在体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的选择  73-74
    3.3 微乳制剂促吸收机理的推测  74
  4 小结  74-76
全文总结  76-77
参考文献  77-84
综述  84-93
  参考文献  90-93
致谢  93-94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4

相似论文

  1. 八珍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R285
  2. 植物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相关研究,R580
  3. 阳离子微乳液体系MFI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TQ424.25
  4.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5. 丹参酮ⅡA微乳抗H22小鼠肝癌的研究,R285.5
  6. 微乳载药系统促奥曲肽肠吸收研究,R943
  7. 基于微乳液体系制备ZnO光催化材料,O614.241
  8. 葛根素微生物糖基化作用小试及固定化酶研究,R284.1
  9. 微乳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R917
  10.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11. ZnO和AZO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O484.1
  12. 制备高纯氟化钡和微乳液合成纳米氟化钡的过程研究,TB383.1
  13. 苦参碱微乳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4. 葛根素对脑死亡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
  15. 骨髓基质细胞联合葛根素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R285.5
  16. 树枝状高聚物聚酰胺—胺—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角膜影响研究,R944
  17. 8种药物与8种输液和葛根素与参麦配伍稳定性研究,R942
  18. 葛根粗提物及葛根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作用及机制,R735.7
  19. 中药注射剂开展唾液TDM的探索,R286
  20. 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人脐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R285.6
  21. 葛根素对小鼠D3胚胎干细胞的肝细胞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R96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