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月桂酸单甘油酯微乳体系的构效关系

作 者: 余立意
导 师: 冯凤琴; 张辉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食品工程
关键词: GML 微乳液 抑菌 基因芯片
分类号: TQ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月桂酸单甘油酯(GML)是月桂酸和甘油形成的单酯,已被美国FDA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类食品添加剂。在所有具表面活性的酯类抗菌剂中,GML表现出较优的抑菌活性。但是,GML不溶于水、甘油以及其他常用溶剂的特性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基于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通过微乳液体系载运GML可以有效的解决其水难溶性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可稀释型微乳液的结构(油包水型,双连续型,水包油型)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示差量热扫描仪(DSC)、动态光散射(DLS)和冷冻蚀刻电镜(FF-TEM)等技术对微乳液的结构演变进行分析,通过微生物致死动力学实验对油包水型、双连续型以及水包油型微乳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使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不同结构微乳液的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结构从油包水型(含水量为0—-33%)经过双连续型(含水量为35-39%)逐渐转变为水包油型(含水量为41-100%),粒径检测结果和冷冻蚀刻电镜分析结果一致,三种类型的微乳液粒径分布均在10nm以内。微生物致死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结构从油包水型转变为双连续型最后转变为水包油型过程中,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微乳液组分中GML、吐温20及乙醇是起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微乳液通过调控微生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影响了微生物的存活性。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制备食品级抑菌性微乳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8
目录  8-10
第一章 引言  10-19
  1.1 微乳液的概念及制备方法  10-11
  1.2 月桂酸单甘油酯  11-13
    1.2.1 月桂酸单甘油酯的特性  11-12
    1.2.2 月桂酸单甘油酯作为防腐剂的特点  12-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7
    1.3.1 国内外食品级微乳液的研究现状  13-16
    1.3.2 月桂酸单甘油酯的研究现状  16-17
  1.4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9
第二章 月桂酸单甘油酯微乳液的制备与结构解析  19-37
  2.1 材料试剂与设备  19
    2.1.1 材料与试剂  19
    2.1.2 设备  19
  2.2 微乳液微观结构解析  19-31
    2.2.1 月桂酸单甘油酯微乳液的制备  19-21
    2.2.2 示差量热扫描仪  21
    2.2.3 结果与分析  21-31
  2.3 粒径的测定  31-33
    2.3.1 实验方法  31
    2.3.2 结果与分析  31-33
  2.4 冷冻蚀刻电镜  33-35
    2.4.1 实验方法  33-34
    2.4.2 结果与分析  34-35
  2.5 本章小结  35-37
第三章 基于结构演变月桂酸单甘油酯微乳液的抑菌效果  37-45
  3.1 材料、试剂与设备  37-38
    3.1.1 材料与试剂  37
    3.1.2 仪器设备  37-38
  3.2 实验方法  38
    3.2.1 微乳液体系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  38
    3.2.2 微乳液单组份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  38
  3.3 结果与分析  38-44
    3.3.1 大肠杆菌致死动力学实验结果  38-40
    3.3.2 微乳液单组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40-41
    3.3.3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死动力学实验结果  41-43
    3.3.4 微乳液单组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43-44
  3.4 本章小结  44-45
第四章 抑菌机理的研究  45-57
  4.1 材料、试剂与设备  45
    4.1.1 材料与试剂  45
    4.1.2 仪器设备  45
  4.2 实验方法  45-47
    4.2.1 微生物RNA提取时间点的确定  45-46
    4.2.2 大肠杆菌RNA的提取  46
    4.2.3 基因芯片分析微乳液三种结构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46-47
  4.3 结果与讨论  47-56
    4.3.1 大肠杆菌RNA提取时间点  47
    4.3.2 RNA质检结果  47
    4.3.3 基因芯片分析结构  47-56
  4.4 本章小结  56-5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7-59
  5.1 主要结论  57-58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58-59
参考文献  59-61
作者简介  61

相似论文

  1. 三种羧酸系列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O621.13
  2.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3.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4. 杨梅落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TQ914.1
  5. 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6.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7.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8. 绿豆中清热解毒成分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TQ461
  9. 嗜酸乳杆菌NX2-6抑菌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TS201.3
  10. Fengycin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01.3
  11. 云南十种辣椒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S641.3
  12. 猪瘟病毒和猪2型圆环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S858.28
  13. 三个兽药典方剂的某些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S859.5
  14. Bacillus subtilis fmbJ抗菌脂肽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55.1
  15. 枯草杆菌脂肽抗嗜水气单胞菌的机理和应用研究,S948
  16. 蜂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安全性评价的初步研究,R285
  17. 阳离子微乳液体系MFI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TQ424.25
  18.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19. 利谷隆致胚胎期SD大鼠睾丸发育整体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Q75
  20. 系列稀土—邻菲罗啉—吲哚乙(丁)酸配合物抑菌作用,R96
  21. 基于微乳液体系制备ZnO光催化材料,O614.2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 > 表面活性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