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亲聚合物自组装及其乳化性能

作 者: 张永威
导 师: 刘晓亚; 江明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自组装 双亲无规共聚物 胶束 颗粒乳化剂 乳液相反转
分类号: O6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co-丙烯酸)(P(St-co-AA)),用经典的选择性溶剂法使其自组装形成球状胶束,将组装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稳定甲苯-水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转相行为;通过油相聚合使乳液固化,观察到胶束在两相界面的形貌。结果表明P(St-co-AA)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可作为高效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通过配方、pH值等变量可控制乳液的转相行为。自组装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的研究尚在早期,本文所选体系合成路线简单,原料为商业化单体,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首先以苯乙烯和丙烯酸分别做为疏水和亲水单体,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比例的无规共聚物P(St-co-AA),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证实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相接近,且含有不同比例亲疏水单元的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该系列无规共聚物均可以在N,N-二甲基甲酰胺/水组成的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得到双亲性聚合物胶束。通过透射电镜(TEM)、动态和静态激光光散射(SLS、DLS)等手段证实,所得胶束为内部质量均一的球状纳米颗粒。自组装过程中,加入过量沉淀剂或降低溶液温度都会使已经形成的纳米级胶束发生聚集形成更大的复合胶束。水溶液中的胶束具有pH响应性,在酸性条件下疏水性增强,碱性环境下亲水性增强。通过测量冻干胶束粉末表面的水滴在甲苯氛围中的接触角和胶束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胶束表面的亲疏水性。用所得聚合物胶束水溶液为水相、甲苯为油相进行乳化,乳液水相中胶束浓度仅为0.5 mg/mL时即可稳定乳液;盐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亲水性胶束的乳化性能。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时亲疏水单体比例调节聚合物中亲疏水单元比例,并/或通过乳化前调节水相pH值,可改变胶束表面的亲疏水性,进而使乳液发生过渡转相。改变乳液的组成(油水体积比)可使乳液发生突变转相,胶束的亲疏水性会使突变转相滞后甚至不发生。胶束稳定的乳液还具有pH响应性,反复调节体系酸碱度并均质,乳液发生循环相反转。利用苯乙烯为油相,待其聚合固化将乳液的形态固定,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表面吸附有胶束颗粒的乳液滴(O/W型)和内壁吸附有胶束颗粒的多孔状结构(W/O型),首次得到了同一种胶束分别稳定W/O型乳液和O/W型乳液的直接证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20
  1.1 前言  8
  1.2 大分子自组装  8-9
  1.3 胶束的制备方法  9-10
    1.3.1 双亲聚合物在稀溶液中进行自组装  9
    1.3.2 聚合物胶束的其他制备方法  9-10
  1.4 自组装的机理的探索  10-11
    1.4.1 双亲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  10
    1.4.2 双亲无规聚合物的自组装  10-11
  1.5 自组装胶束的应用  11
  1.6 颗粒乳化剂  11-12
  1.7 Pickering 乳液的稳定机理  12
  1.8 大分子颗粒乳化剂  12-16
    1.8.1 聚合物/无机纳米颗粒复合颗粒乳化剂  12-14
    1.8.2 聚合物微球/微凝胶乳化剂  14-15
    1.8.3 聚合物胶束乳化剂  15-16
  1.9 乳液的转相  16-17
  1.10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7-20
第二章 双亲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  20-32
  2.1 引言  20
  2.2 实验部分  20-23
    2.2.1 实验试剂  20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0-21
    2.2.3 实验步骤  21
    2.2.4 表征方法  21-23
  2.3 结果与讨论  23-31
    2.3.1 双亲无规共聚物的基本参数  23-26
    2.3.2 胶束结构的表征  26-28
    2.3.3 选择性溶剂中水含量对胶束自组装过程的影响  28-29
    2.3.4 选择性溶剂温度对胶束自组装过程的影响  29-30
    2.3.5 胶束水溶液pH 值对胶束性质的影响  30-31
  2.4 本章小结  31-32
第三章 自组装胶束的乳化性能研究  32-50
  3.1 引言  32
  3.2 实验部分  32-35
    3.2.1 实验试剂  32
    3.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3.2.3 实验步骤  32-34
    3.2.4 表征方法  34-35
  3.3 结果与讨论  35-48
    3.3.1 颗粒乳化剂表面的亲疏水性  35-38
    3.3.2 不同胶束浓度对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  38-39
    3.3.3 不同水相盐浓度对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  39-40
    3.3.4 不同油水体积比对胶束稳定乳液体系的影响  40-41
    3.3.5 双亲聚合物中亲疏水单元比例对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  41-42
    3.3.6 水相pH 值对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  42-44
    3.3.7 乳液的转相研究  44-46
      3.3.7.1 乳液的过渡转相  44-45
      3.3.7.2 乳液的突变转相  45-46
    3.3.8 乳液的固化研究  46-48
  3.4 本章小结  48-50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50-52
致谢  52-54
参考文献  54-60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0

相似论文

  1.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2.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转录组分析及其群体遗传特征初探,S451
  3.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4. 生物催化/光催化联合降解毒死蜱的研究,X592
  5. 含吡唑啉发色团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O631.3
  6. L-半胱氨酸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O646
  7. 基于磁流体组装的空心磁性碳微球及其功能性复合体,TB383.4
  8. 二维有序二氧化硅球腔阵列电极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O613.72
  9.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靶向联合治疗,R730.5
  10.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其原位改性PMMA,O631.3
  11. 多金属氧酸盐染料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质,O611.3
  12. 两亲性有机(氟)硅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O631.3
  13. 亚磷酸氢镍、钒酸铜三维有序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及性质研究,TB383.1
  14. 菜籽蛋白的反胶束法提取及其酶解研究,TS201.2
  15. 光学器件表面防污除尘结构的设计与制备,TB383.1
  16. LINK-N/RADA-16携带MSCs体内植入修复退变椎间盘的实验研究,R687.3
  17. 新型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TG174.1
  18. 光/温度响应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自组装行为,O631.3
  19. 双亲性光敏共聚物自组装及其乳化性能研究,O631.3
  20.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TM53
  21. 全亲性环境敏感超支化大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O631.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化学 > 高聚物的化学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