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江三角洲枫泾孔晚新生代磁性矿物的粒级分配及物源指示意义

作 者: 周园军
导 师: 王张华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古地磁 磁性矿物 粒级分配 构造运动 沉积盆地 物源演变
分类号: P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扩张等构造运动引起了我国地形、水系等的巨大变化。长江三角洲,联系着全球最高的高原和最大的边缘海盆,成为了当今大河与海洋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地区,在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和海平面波动的综合作用下,其晚新生代地层和沉积环境变化相当复杂。随着古海拔高度的下降,流域盆地范围的扩大,本区物源的供给区也在扩大,所以研究河口三角洲的沉积地貌演变及物源变化,对于确定沉积物母岩性质、物源位置及搬运路径,甚至整个流域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的钻孔来自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位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孔深335m,直达侏罗系基岩。本文首先通过年代地层、岩性、粒度特征,揭示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其次通过室温磁学测量,分析磁性特征及磁性矿物类型和晶畴大小。最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分粒级测试磁化率,深入挖掘沉积物各粒级组分对磁化率的贡献情况,以期得到在全球第四纪环境演变大背景下的长江三角洲的物源演化过程,进一步为地层对比及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环境指标,并且可促进环境磁学在河湖环境和滨海地区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即晚新生代以来长江三角洲枫泾孔的沉积物特征和物源演变过程如下:2.14-2.01MaB.P.之前,包括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早期阶段,沉积物粗细混杂,磁化率偏低,而其它磁性参数较高,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较多,亚铁磁性矿物较少,且磁性颗粒以SD为主,但磁性矿物在各粒级组分分配都很均匀。表明此时主要为水动力较强的山前盆地、低弯度曲流河的沉积环境,物质主要来自于邻近山地的贫磁性母岩。结合磁性矿物的特点,西部茅山、天目山的酸性-中酸性火成岩可能就是本期物质的主要供应地。2.14-2.01MaB.P.至1.87-1.67MaB.P.,属于早更新世的早中期,沉积物中砾石大幅减少,磁化率依然较低,其余磁性参数进一步降低。SD亚铁磁性矿物含量明显减少,磁性矿物开始出现粒级分异,粗颗粒沉积物对磁化率贡献明显变小,表明沉积物搬运距离增加。此时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环境向冲积平原转化的过程,流域范围进一步加大,但弱磁性的特征反映沉积物依然来自于贫磁性的母岩。1.87-1.67MaB.p至大约0.97-0.9MaB.p.,属于早更新世中后期,粒度进一步变细,但磁化率达到了全孔最高。MD亚铁磁性矿物主要富集在细粒沉积物,粗粒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十分贫乏,意味着沉积物搬运距离进一步加大,并且有新的富MD磁性矿物的母岩加入,推测是长江中下游的古老变质岩到达这里,此时已经有中远源的物质进入。大约0.97-0.9MaB.p.以来,包括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物颗粒最细,磁性参数再次回归低值,铁磁性矿物总体减少,并且由SD与MD颗粒交替主导。磁性矿物在极细砂中的富集大幅减少,而更多富集在粉砂组分中的现象表明了物质来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SD较多出现可能是长江上游玄武岩加入的体现。总之,中更新世以来,在环境逐渐向滨、浅海演变的过程中,远源的长江上游物质已经在本区沉积。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前言  13-21
  1.1 研究意义  13-14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9
    1.2.1 环境磁学的研究进展  14-15
    1.2.2 关于长江三角洲第四纪物源的研究进展  15-16
    1.2.3 环境磁学指示物源的研究进展  16-17
    1.2.4 磁性矿物与粒径关系的研究  17-19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9-21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26
  2.1 研究区的地貌和水系  21-22
  2.2 构造和基岩  22-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35
  3.1 样品采集  26
  3.2 技术路线  26-27
  3.3 分析方法  27-30
    3.3.1 古地磁分析  27
    3.3.2 粒度分析  27-29
    3.3.3 磁学分析  29-30
    3.3.4 分粒级测磁化率分析  30
  3.4 环境磁学基本理论  30-35
    3.4.1 磁性矿物的分类  30-31
    3.4.2 磁性参数的表征意义  31-32
    3.4.3 磁性矿物晶畴大小  32-33
    3.4.4 不同母岩产生磁性矿物的类型  33-35
第四章 全岩沉积物分析结果  35-60
  4.1 FJ孔的年代地层和岩性  35-41
  4.2 全岩粒度分布  41-46
    4.2.1 粒度组成  41-43
    4.2.2 粒度频率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43-46
  4.3 全样室温磁学分析结果  46-53
    4.3.1 FJ孔磁性变化特征分析  46-50
    4.3.2 磁性矿物的分布及晶畴大小  50-53
  4.4 沉积物粒度组成与磁性参数变化的相关性  53-58
  4.5 粒度与磁性特征初步反映磁性矿物富集情况  58-60
第五章 分样分析结果  60-66
  5.1 分粒级磁化率测试结果  60-62
  5.2 磁性矿物的粒级分配特点  62-66
第六章 沉积盆地演化和FJ孔物源讨论  66-71
  6.1 沉积物特征指示沉积地貌环境演变  66-68
  6.2 FJ孔物源变化  68-71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73
  7.1 结论  71-72
  7.2 不足与展望  72-73
参考文献  73-82
致谢  82-83

相似论文

  1. 利用古地磁数据定量确定板块运动方法研究,P542
  2. 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丘陵成矿环境与成矿演化规律,P618.45
  3. 基于旋转模型的青藏高原重力变化研究,P223
  4. 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P539.1
  5. 河西走廊地区早—中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及构造意义,P318.4
  6. 贺兰山的冰川与环境,P343.6
  7. 太白山冰川发育与构造运动和气候特征的耦合研究,P343.6
  8. 黄铁矿加热物相及其磁性特征与机理研究,TD951
  9. 布伦口地区河流阶地研究,P534.63
  10. 煤粉磁性质及磁选可选性的研究,TD94
  11. 宣东二矿岩浆侵入对瓦斯赋存的影响,TD712.2
  12. 西秦岭构造带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P542
  13.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P532
  14. 浙江省沿海北东向断裂活动性研究,P618.13
  15.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P314
  16. 第四纪中晚期临汾盆地湖侵湖退的过程及其机制推断研究,P534.63
  17. 冈底斯板块晚古生代古地磁研究,P318.44
  18.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晚古生代古地磁研究,P318.4
  19. 陕西省白河县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建议,P642.2
  20. 兰州地区晚第三纪沉积序列的磁性地层与古环境意义,P318.44
  2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机制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