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征研究

作 者: 张东声
导 师: 吴敏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微生物
关键词: 长江口 细菌丰度 病毒丰度 细菌多样性 生态环境特征 新种 多相分类
分类号: Q938.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江是我国流入东海的最大河流,平均年入海径流量为9.28×1011m3,占流入东海总径流量的84.4%,其中75%的径流量在4-9月丰水期时注入东海,并向东呈扇形扩展。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在长江巨量径流、复杂流系结构和特殊的地形的共同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冲淡水转向”、“上升流”、“锋面迁移”等诸多现象,这些海流和水团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该海域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理化因子,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微生物即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在海洋生态系统扮演重要角色,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长江口海域这一典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手段相结合,研究该海域微生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多样性,并根据多项分类学原则对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种进行详细研究。首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细菌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丰度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各个季节细菌丰度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水平方面,春、秋季由长江口向外海逐渐升高,夏季南北两侧细菌丰度较高、中部海区较低,且底层具有大面积的低值区,冬季细菌丰度高值区位于舟山群岛东北;垂直方面、春季、秋季和冬季细菌丰度垂直分布较均匀,而夏季层化现象明显。病毒丰度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各个水深的季节变化并不一致,病毒的水平特征为春、秋季由河口向外海升高,夏、冬季由河口向外海降低,垂直分布与细菌一致。从各环境因子与细菌、病毒的相关分析来看,温度、溶解氧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与细菌丰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盐度在春季和秋季与细菌丰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对细菌分布有一定影响。此外病毒与细菌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细菌丰度对病毒丰度可能有较强的影响。沉积物细菌丰度的季节变化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水平分布方面春、冬季河口近岸区较高,夏、秋季外海陆架区较高。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沉积物底质是影响细菌丰度的主要原因。其次,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的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16SrRNA基因分析表明主要包括变形菌(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和热袍菌门(Thermotogae),变形菌是该海域沉积物细菌的优势类群。不同环境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长江河口内以陆源或淡水生境的细菌种类为主,东海陆架区则以海洋环境的种类为主,长江口门区则同时包含了海-陆(咸-淡水)两类环境的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最后,从浙江近海沉积物中分离到两株嗜盐疑似新种Y215T和Y226T,并进行了多相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株菌株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无鞭毛,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主要脂肪酸成分分别为菌株Y215T:iso-C15:0,iso-C17:1ω9C,iso-C17:0,iso-C11:03-OH,C16:0,iso-C11:0和C18:1ω7c;菌株Y226T:iso-C15:0,iso-C11:03-OH,iso-C17:1ω9c,iso-C11:0和iso-C17:0;G+C mol%分别为54%和56.7%,与16S rRNA基因相似性最高的标准菌株杂交复兴率均显著低于70%这一微生物新种准则,系统发育分析则显示在Microbulbifer世系中分别处于不同的分支上。建议定义上述两株菌株为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的两个新的分类单元,命名为:海洋微球茎菌Microbulbifer marinus (ma.ri’nus. L. masc. adj. marinus, of the sea, marine)和乐清湾微球茎菌Microbulbifer yueqingensis (yue.qin.gen’sis. N.L. masc. adj. yueqingensis, belonging to Yueqing bay, the Chinese name of the Yueqing bay).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5
第一章 :绪论  15-42
  1.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5-17
    1.1 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15-16
    1.2 海洋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  16-17
    1.3 海洋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17
  2. 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学意义  17-27
    2.1 海洋光合异养微生物的生态作用  18-20
      2.1.1 光合异养蓝细菌  18-19
      2.1.2 耗氧不产氧细菌  19
      2.1.3 含视紫质细菌  19-20
    2.2 海洋微微型真核生物的生态作用  20-21
    2.3 海洋细菌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  21-22
    2.4 海洋异养细菌的呼吸作用  22-23
    2.5 海洋细菌的动力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3-26
      2.5.1 溶解有机物(DOM)  24
      2.5.2 无机营养盐  24-25
      2.5.3 痕量元素  25-26
    2.6 海洋病毒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26-27
      2.6.1. 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6-27
      2.6.2. 海洋病毒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7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27-33
    3.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特征  27-30
      3.1.1 水文特征  28-29
      3.1.2 化学特征  29-30
    3.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微生物研究现状  30-33
      3.2.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微生物数量  31-32
      3.2.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微生物多样性  32-33
  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33-34
  参考文献  34-42
第二章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细菌、病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2-82
  1. 材料与方法  42-45
    1.1 样品采集  42-43
    1.2 水体细菌总数直接计数  43-44
    1.3 水体病毒总数直接计数  44-45
    1.4 沉积物可培养异养细菌培养计数  45
    1.5 环境参数测定  45
  2. 实验结果  45-68
    2.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基本环境特征  45-55
      2.1.1 水文特征  45-51
      2.1.2 化学特征  51-55
    2.2 水体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  55-60
      2.2.1 表层细菌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55
      2.2.2 10m层细菌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55-59
      2.2.3 底层细菌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59
      2.2.4 水体细菌的垂直分布  59-60
    2.3 水体病毒数量的时空分布  60-66
      2.3.1 表层病毒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60-61
      2.3.2 10m层病毒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61
      2.3.3 底层病毒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61-62
      2.3.4 水体病毒的垂直分布  62-66
    2.4 沉积物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  66-68
  3. 讨论  68-79
    3.1 长江口海域细菌的时空变化以及与其它海洋环境的比较  68-70
    3.2 环境因子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细菌分布的影响  70-77
      3.2.1 温度  70
      3.2.2 盐度  70-71
      3.2.3 溶解氧  71
      3.2.4 营养盐  71-77
    3.3 病毒与细菌的关系  77-78
    3.4 环境对沉积物细菌分布的影响  78-79
  4. 小结  79-80
    4.1 水体细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79
    4.2 水体病毒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79
    4.3 沉积物细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79-80
  参考文献  80-82
第三章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82-104
  1. 材料与方法  82-85
    1.1 样品采集  82
    1.2 环境样品总DNA的提取  82-83
    1.3 目的基因的PCR  83-84
    1.4 克隆文库的构建  84-85
      1.4.1 割胶回收产物与T载体连接  84
      1.4.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84
      1.4.3 质粒重组子的转化  84
      1.4.4 蓝白斑筛选  84
      1.4.5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84
      1.4.6 测序  84-85
    1.5 基因文库的分析  85
    1.6 16S rRNA基因文库的分析  85
  2. 实验结果  85-97
    2.1 采样站位的环境背景  85-86
    2.2 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  86
    2.3 沉积物细菌的群落结构  86-89
    2.4 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  89-97
      2.4.1 变形菌门  89-90
      2.4.2 酸杆菌门  90
      2.4.3 硬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  90-97
      2.4.4 其它类群  97
  3. 讨论  97-98
  4. 小结  98-99
  参考文献  99-104
第四章 :浙江近海沉积环境中海洋细菌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104-128
  1. 材料与方法  105-114
    1.1 样品的采集  105
    1.2 菌株的分离与培养  105-106
      1.2.1 培养基  105-106
      1.2.2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106
    1.3 Microbulbifer菌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106-114
      1.3.1 形态特征  107
      1.3.2 生长限制因子  107-108
      1.3.3 生理生化特征  108-111
      1.3.4 化学特征  111
      1.3.5 遗传特征  111-114
  2. 实验结果  114-123
    2.1 表型特征  114-119
      2.1.1 细胞形态和生长限制因子  114-115
      2.1.2 生理生化特征  115-119
    2.2 化学分类特征  119
      2.2.1 全细胞脂肪酸  119
      2.2.2 极性脂  119
      2.2.3 呼吸醌  119
    2.3 遗传特征  119-123
      2.3.1 16S rRNA基因和系统发育分析  119-123
      2.3.2 基因组的DNA G+C含量和DNA-DNA同源性  123
  3. 讨论  123-124
  4. 新种描述  124-126
  参考文献  126-128
本论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128-13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30-131
致谢  131

相似论文

  1.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2.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3. 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S565.1
  4. 耐受苯酚的细菌新种—Comamonas zonglianii BF-3~T的分离及其多相分类研究,X172
  5. 中国东海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多相分类学鉴定,Q93
  6. 长江口中国花鲈的食性及分子生物学在食性分析上的应用,S917.4
  7. 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P737.1
  8. 长江口北槽潮汐环流的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U612.23
  9.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F224;TU986
  10. 江西酸性土壤中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多样性,S154.3
  11. 悬沙输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算法优化与应用,TV149.2
  12. 钻井废弃液中污染物组成及降解微生物群落多样性,X172
  13. 中国栓蚤蝇属分类研究(双翅目:蚤蝇科),Q969
  14. 中国毒甲族Toxicini区系分类与生物地理(鞘翅目:拟步甲科),Q969
  15. 中国藏滇琼三省区蝎目分类区系研究(螯肢亚门:蛛形纲),Q959
  16. 鱚科几种鱼类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研究,S917.4
  17. 天目山土壤产抗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系统发育分析,S154.3
  18. 长江河口区物质输移动力机制研究,TV148.1
  1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P736.21
  20. 中国锥蚤蝇属分类研究(双翅目:蚤蝇科),Q969.451.8
  21. 中国蚤蝇属分类研究(双翅目:蚤蝇科),Q969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 水生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