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

作 者: 张建政
导 师: 王胜今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国际金融 区域 金融合作 制度
分类号: F8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32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是20世纪国际金融领域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现象。本文在制度分析的框架下,依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对这一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解释了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属性、制度变迁和博弈过程,并以制度供求为框架深入分析了国际区域金融合作产生的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国际区域金融合作过程中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归纳出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变迁的四种基本模式,即基于新现实主义的“霸权合作”模式、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合作”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文化合作”模式和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依附合作”模式。最后,论文通过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实践的研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总结了拉美国家“美元化”的“新现实主义霸权合作”倾向、欧洲货币合作的“新自由主义制度合作”倾向,提出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未来选择——“建构主义的文化合作”模式以及我国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措施。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8
导论  8-28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8-11
  二、本选题的研究综述  11-19
  三、本文的逻辑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9-26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6-28
第一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28-51
  第一节 合作、国际合作与国际金融合作  29-39
    一、合作的概念解析  29-31
    二、国际合作的概念解析  31-37
    三、国际金融合作的概念解析  37-39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区域金融合作  39-51
    一、对“区域”的认识  40-42
    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解析  42-46
    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概念解析  46-51
第二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框架  51-69
  第一节 制度分析框架设定的前提  51-54
  第二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分析框架  54-63
    一、制度变迁分析框架的五个维度  55-58
    二、本文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  58-63
  第三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主体行为假设  63-69
    一、国家行为的“经济人”假设  64-65
    二、国家行为的“有限理性”假设  65-66
    三、国家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  66-69
第三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本质: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69-114
  第一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属性  69-81
    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含义  69-72
    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功能  72-78
    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结构  78-81
  第二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变迁”属性  81-102
    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基本解释  81-87
    二、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中的区域金融合作  87-95
    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创新属性  95-98
    四、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变迁和演进  98-102
  第三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博弈过程”属性  102-114
    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保证型博弈”过程  103-106
    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协调型博弈”过程  106-110
    三、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劝说型博弈”过程  110-113
    四、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博弈”结构比较  113-114
第四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动因: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114-172
  第一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供求分析框架  114-126
    一、关于制度变迁的动因及供求影响因素的解释  114-121
    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供求分析框架  121-126
  第二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需求分析  126-153
    一、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  127-134
    二、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  134-140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  140-141
    四、现行国际金融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  141-148
    五、技术进步、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  148-150
    六、国家规避金融风险的偏好与区域金融合作需求  150-153
  第三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供给分析  153-172
    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153-161
    二、区域金融合作的主导国推动作用  161-164
    三、区域金融合作的理论积累和准备  164-169
    四、区域金融合作的共同文化传统与行为理念  169-172
第五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总结  172-227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  173-185
    一、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173-176
    二、国际区域金融的“霸权合作”模式  176-185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  185-203
    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189-196
    三、国际区域金融的“制度合作”模式  196-203
  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  203-216
    一、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203-208
    二、国际区域金融的“文化合作”模式  208-216
  第四节 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  216-222
    一、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216-217
    二、国际区域金融的“依附合作”模式  217-222
  第五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222-227
    一、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比较  222-223
    二、国际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评价  223-227
第六章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实践: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变迁  227-302
  第一节 欧洲货币合作实践分析  228-253
    一、欧洲货币合作的主要动因  228-231
    二、欧洲货币合作的进程  231-240
    三、欧洲货币合作模式:新自由主义倾向的北北型金融合作  240-253
  第二节 拉美国家“美元化”实践分析  253-272
    一、拉美国家“美元化”的主要动因  253-257
    二、拉美国家“美元化”的进程  257-259
    三、拉美国家“美元化”模式:新现实主义倾向的南北型金融合作  259-272
  第三节 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实践分析  272-302
    一、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动因  272-277
    二、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进展情况  277-282
    三、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问题及产生根源  282-287
    四、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建构主义路径的南南型金融合作  287-294
    五、中国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及措施  294-302
本文的主要结论  302-304
参考文献  304-31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313-314
论文摘要  314-318
Abstract  318-323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3.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4. 家庭清扫机器人路径覆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42
  5.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6.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7. 湛江市对虾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326.4
  8.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9.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10.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11.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13.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4.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15.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16.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7.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8.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9.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20. 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D630
  21.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D630.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世界金融、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