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主体的在世之在

作 者: 任其平
导 师: 郭本禹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宾斯万格 存在分析 精神分析 在世之在 超世之在
分类号: B84-0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路德维希·宾斯万格积极吸纳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精神分析进行了“改造”,创造了存在分析学。存在分析学强调人的在世之在,关注人的整体性。存在分析学认为,病人之所以患病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在世之在,因而“生病”也是他们的生活“生病”了。而这种状况就是人丧失自由选择并拒绝为选择负责的反映,是单一、狭窄的世界设计阻碍着他们对在世之在的理解。为此,存在分析就是要引导病人形成多样的世界设计,理解自己的在世之在,去过本真的生活。宾斯万格还认为,人不仅是在世之在,而且还是超世之在,这就使人避免陷入封闭“自我”的泥潭。存在分析采用现象学方法、存在人类学方法和临床方法,对潜意识、梦、本真、非本真、被抛、焦虑、内疚和死亡等主题进行了研究,为我们具体勾勒出了存在分析学的理论架构,这一架构充满了“人”的气息、“爱”的温馨。宾斯万格存在分析学具有四个理论特性,即:反对因果论,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存在分析;反对二分法,主张对人的经验进行整体理解;反对机械论,主张对人的生存进行本真解读;反对本能论,主张对人的存在进行现象学描述。作为存在分析学的创立者,宾斯万格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开创了存在分析研究的新取向,凸显了积极自主的人性观,拓展了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主题,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方法。当然,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也有四个缺陷,即: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存在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矛盾,缺乏治疗技术自身的独特性。尽管这样,存在分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哲学上、心理学上和临床治疗上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论文还把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我国的学校心理咨询中,以验证其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两个案例的研究是成功的,这将会对存在分析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8
前言  8-23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8-14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8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8-19
  四、研究内容和结论  19-21
  五、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1-23
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形成  23-53
  第一节 存在分析学的创立者  23-32
    一、学术生平  23-27
    二、主要著作  27-30
    三、对存在心理学和临床治疗领域的影响  30-32
  第二节 思想来源  32-44
    一、新康德主义者那托尔普的影响  33-34
    二、现象学的来源  34-37
    三、存在主义的来源  37-43
    四、精神分析的来源  43-44
  第三节 思想形成的历程  44-53
    一、拜里佛疗养院的发展历程  45-47
    二、个人的临床实践  47-50
    三、思想形成的阶段  50-53
第二章 存在分析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53-80
  第一节 存在分析学的基本观点  53-70
    一、存在分析学的基本概念  53-58
    二、存在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58-70
  第二节 存在分析学的基本方法  70-80
    一、现象学方法  70-73
    二、存在人类学方法  73-76
    三、对话交流方法  76-80
第三章 存在分析学的基本主题  80-107
  第一节 潜意识与梦  80-87
    一、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和梦的思想  80-81
    二、宾斯万格论潜意识和梦  81-87
  第二节 本真与非本真  87-95
    一、海德格尔关于本真与非本真的论述  87-89
    二、宾斯万格关于本真与非本真的阐释  89-95
  第三节 被抛  95-99
    一、海德格尔对被抛的论述  95-96
    二、宾斯万格论被抛  96-99
  第四节 焦虑、内疚与死亡  99-107
    一、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焦虑、内疚与死亡  99-102
    二、宾斯万格论焦虑、内疚和死亡  102-107
第四章 存在分析的治疗理论  107-140
  第一节 存在分析治疗的前设  107-118
    一、关于人的本质  107-113
    二、存在分析治疗的思路  113-118
  第二节 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  118-125
    一、此在的萎缩  118-120
    二、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缺乏  120-123
    三、真实自我的丧失  123-125
  第三节 存在分析的治疗原则  125-133
    一、在世原则  126-127
    二、关爱原则  127-128
    三、意义原则  128-130
    四、体验原则  130-131
    五、践行原则  131-133
  第四节 存在分析的治疗技术  133-140
    一、精神分析的“整合式”治疗技术  133-136
    二、对话交流的技术  136-138
    三、工作治疗的技术  138-140
第五章 存在分析的临床案例分析  140-171
  第一节 埃伦·韦斯特案例  140-152
    一、一般资料及生活史  140-146
    二、诊断与分析  146-151
    三、讨论  151-152
  第二节 伊尔莎案例  152-171
    一、一般资料及生活史  152-154
    二、诊断与分析  154-169
    三、讨论  169-171
第六章 存在分析的本土化研究——两个中国案例分析  171-207
  第一节 案例一——一个孤独的“准”自杀者  171-187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171-174
    二、来访者的成长史  174-176
    三、心理诊断和分析  176-179
    四、咨询和治疗过程  179-187
  第二节 案例二——一个追求完美的焦虑者  187-201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187-189
    二、来访者的成长史  189-191
    三、心理诊断和分析  191-193
    四、咨询和治疗过程  193-201
  第三节 对存在分析治疗的本土化反思  201-207
第七章 存在分析学的理论特征  207-224
  第一节 反对因果论,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存在分析  207-211
  第二节 反对二分法,主张对人的经验进行整体理解  211-215
  第三节 反对机械论,主张对人的生存进行本真解读  215-219
  第四节 反对本能论,主张对人的存在进行现象学描述  219-224
第八章 对宾斯万格存在分析学的总体评价  224-245
  第一节 存在分析学的主要贡献  224-233
    一、开创了存在分析学研究的新取向  224-227
    二、凸显了积极自主的人性观  227-229
    三、拓展了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主题  229-231
    四、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方法  231-233
  第二节 存在分析学的主要局限  233-238
    一、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233-235
    二、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235-236
    三、存在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矛盾  236-237
    四、缺乏治疗技术自身的独特性  237-238
  第三节 存在分析学的影响  238-245
    一、对哲学界的影响  239-241
    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241-242
    三、对存在分析本身的影响  242-245
参考文献  245-256

相似论文

  1.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2.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社会批判精神比较研究,I0-03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I206.09
  4. 浅析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隐性世界,J205
  5. 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I106
  6. A Psychological Reading of Tennesee Williams and His Three Women Characters,I712
  7. 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人学意蕴,B712
  8. 英雄人物平民化,I207.42
  9. 爱伦·坡作品主题的精神分析解读,I712
  10. 妮娜对幸福的渴求,I712
  11. 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之精神分析解读,I313
  12. 混乱思潮中的精神再生,I712
  13. 自我的毁灭与重塑,I712
  14. 论克里姆特、蒙克作品中的“生命、爱情、死亡”,J205
  15. 付诸“理性”的精神诉求,J605
  16.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解析,B712
  17. 从拉康的主体间性谈伯格曼电影中的人物关系,J905
  18.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域之下《钟》的人物解读,I207.42
  19. 善与恶:《白色旅馆》对于大屠杀的后现代主义反思,I561.074
  20. 机器时代下的“畸人”,I712
  21. 精神分析取向团体心理咨询对自尊、人际关系影响之探究,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 > 心理学派别及其研究 > 存在主义心理学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