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妮娜对幸福的渴求

作 者: 耿猛
导 师: 李海俊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奇异的插曲》 精神分析 人格结构 幸福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美国,尤金·奥尼尔是公认的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是唯一一位赢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戏剧家,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奇异的插曲》是他众多得意作品之一,曾为他赢得第三次普利策奖并使他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戏剧家。这是一部精彩的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戏剧。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是一种探索人类内心的工具,帮助心理学家治疗和治愈病人的精神创伤。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含所有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从不考虑社会理性和道德的约束,极力满足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自我总是理性面对现实,遵循“现实原则”,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对本我进行调节控制,压抑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超我是人格中的理想化、道德化的部分,奉行“理想原则”,约束和压抑本我,追求完美状态。本文试图从弗氏精神分析角度来解读《奇异的插曲》中女主角妮娜对幸福的渴求。妮娜的人格结构很复杂。她对父亲和马斯登有恋父情结,对情人达雷尔有着很强烈的力比多,对儿子有恋子情节,还有自身的生死本能。如此强大的本我使她在现实生活中反复失去并得到幸福。若不是她身边的男性人物来充当她的自我和超我,从中调解,妮娜早已被本我所摧毁。死去的男友戈登和父亲式的人物马斯登,分别体现了她在真爱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超我,两者都对她强烈的本我起抑制作用。她的自我则由丈夫山姆和孩子来体现,前者调解本我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后者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妮娜最终获得幸福的原因在于她成功地使自己的人格结构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迄今为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少有人正式地、系统地以论文的形式从弗氏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奇异的插曲》中妮娜的心理历程,本文意欲尝试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对妮娜追寻幸福的研究,笔者希望本文能给忙碌的现代人在寻找自己幸福的道路上带来某种启示。人的终极幸福不在于表面的财富和权力,而在于内心的安静和平和。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Introduction  10-14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Framework  14-20
  1.1 Electra Complex and Jocasta Complex  14-15
  1.2 Libido  15-16
  1.3 Death and Life Instincts  16
  1.4 Triple Personality Structure  16-18
  1.5 Defense Mechanisms  18-20
Chapter Two Nina: A Character Dominated by Id  20-38
  2.1 Nina's Electra Complex  20-24
  2.2 Nina's Libido Towards Darrell: Regaining Happiness  24-29
  2.3 Nina's Jocasta Complex: Losing Happiness Again  29-32
  2.4 Nina's Returning to Electra Complex:Gaining Happiness Finally  32-33
  2.5 Nina's Death and Life Instincts  33-38
Chapter Three Nina's Superego Represented by Gordon and Marsden  38-44
  3.1 The Superego of True Love Represented by Gordon  38-40
  3.2 The Superego of Morality Represented by Marsden  40-44
Chapter Four Nina's Ego Represented by Her Husband and Her Child  44-50
  4.1 The Ego Mediating the Id and the External World  44-46
  4.2 The Ego Mediating the Id and the Superego  46-50
Conclusion  50-52
Bibliography  52-53
Acknowledgements  53-54
About the Author  54

相似论文

  1.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2.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3. 关注幸福感与共情反应和助人行为的关系,B844
  4.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5. 你可以更幸福吗?,B844.2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7. 阿马蒂亚·森发展观的伦理解读,B82-05
  8. 正品还是仿冒品?基于消费幸福感的研究,B844.2
  9.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0.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1.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2.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13. 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B844.4
  14. 师生共同体视野下的幸福教育,G456
  15. 员工主动性人格、工作投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B848
  16. 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17. 提升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研究,G625.1
  18. 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G78
  19. 上海城市居民物质主义倾向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研究,F126
  20. 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B844.2
  21. 军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E22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