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粘附斑激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的研究

作 者: 穆琳
导 师: 郑伟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妇产科学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粘附斑激酶 雌激素 孕激素
分类号: R711.7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病变,定义为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尽管目前对本病已采用了药物和手术等多种方法治疗,但均未真正起到根治的作用,也没有取得长久消除症状的效果,而且患者仍然面临着复发的危险。经血逆流、种植以及腹膜或间皮细胞化生是两种被广泛接受的学说,其中以Sampson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为主导理论。经血逆流是妇女月经期常见的现象,可发生于80%-90%的月经周期,但临床上仅10%-15%育龄妇女罹患内异症,这是Sampson学说无法解释之处。新近的研究焦点聚集于子宫在位内膜,有谓“在位内膜决定论”,即不同人(患者与非患者)经血逆流或经血中的内膜碎片能否在“异地”粘附、侵袭和生长,其中关键是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的差异是根本差异,是发生内异症的决定因素。有研究也表明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一些生物因子表达异常,有别于正常子宫内膜,使其具有更强的粘附和侵袭能力。从在位内膜决定论的观点出发,我们发现在内异症形成过程中,因经血逆流入盆腔的子宫内膜细胞能够抗失巢调亡而存活下来,随后粘附于腹膜基底层,这一过程是形成内异病灶的最初步骤,然后才引起细胞外基质崩溃和重建,使异位病灶得以形成。所以开展研究内异症在位内膜细胞抗失巢凋亡、粘附和迁移的机理对探讨内异症发病机理意义重大。既往研究显示,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作为一种非受体胞质酪氨酸激酶,是细胞粘着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导整合素和生长因子传导的细胞外信号通路。FAK蛋白表达量增高出现在多种组织起源的肿瘤组织中,其过表达或活性增强也与肿瘤多种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AK可能是肿瘤异常信号转导系统的交汇点,或者说是FAK可能是各种不同肿瘤或癌细胞发生和进展的共同通路。作为细胞内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交汇点,FAK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粘附、迁移、细胞骨架重组和凋亡等功能。但目前尚未见FAK与内异症发生发展关系的报道。为明确FAK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本文利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RT-PCR和细胞培养等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FAK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FAK在内异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3、FAK与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物学活性相关性的探讨;4、通过体外刺激实验研究雌激素(E2)和孕激素(P)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FAK表达的调节,并观察内异症与对照组对此刺激反应的异同。第一部分FAK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FAK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55例内异症在位内膜组织中FAK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以4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FAK蛋白在增殖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腺细胞和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其表达主要见于细胞浆内。2.通过灰度分析,在分泌期内膜标本中,内异症组FA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2±0.04),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5)(P<0.05),内异症组FAK mRNA相对表达量(0.67±0.1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60±0.11)(P<0.05)。而在增殖期内膜标本中,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3.增殖期内膜中FAK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泌期内膜中,处于Ⅲ、Ⅳ期的内异症患者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的患者(P<0.01)。合并盆腔疼痛的内异症患者FAK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无此症状者(P<0.05)。内异症患者是否伴有不孕、痛经及卵巢内异囊肿平均径的大小,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2=0.437,0.440;P=-0.022,0.021),此种正相关关系也存在于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内异症患者盆腔疼痛症状之间(r2=0.244,0.248;P=0.023,0.012)。4.增殖期子宫内膜FAK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n=50,r2=0.141,P=0.003),分泌期子宫内膜FAK蛋白表达量与血清中雌孕激素比值呈正相关(n=52,r2=0.117,P=0.013)。第二部分FAK在内异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FAK在内异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41例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中FA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以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结果:1.FAK蛋白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主要见于细胞浆内。2.通过灰度分析,在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中FA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6±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66±0.11)(P<0.05)。内异症组FAK mRNA相对表达量(0.71±0.1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60±0.14)(P<0.01)。3.临床分期处于Ⅲ、Ⅳ期的内异症患者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5)。合并盆腔疼痛的内异症患者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此症状的患者(P<0.05)。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着卵巢内异囊肿平均径的增大而升高(P<0.05)。第三部分FAK与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粘附及迁移活性与FA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和MTT、细胞粘附实验及迁移实验观察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粘附与迁移能力与其FAK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MTT比色法发现,内异症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OD值为(0.37±0.06),明显高于对照组(0.30±0.05)(P<0.01)。内异症组细胞粘附率(37%±7%)明显高于对照组(30%±6%)(P<0.01)。另外,内异症组的细胞迁移距离为(0.78±0.09mm),明显高于对照组(0.67±0.07mm)(P<0.05)。2.通过Person分析发现,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与MTT所测的OD值,粘附率与迁移距离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745,0.696,0.708;P=0.001,0.004,0.003)。第四部分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FAK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刺激实验研究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FAK表达的调节,并观察内异症与对照组对此刺激反应的异同。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在雌孕激素作用下FAK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并以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为对照。结果:1.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雌激素作用24小时后,都表现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9-10-7nmol/L)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间质细胞FA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但雌激素浓度超过10-7nmol/L后,FAK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应用浓度为10-7nmol/L的雌激素分别作用6h、12h、24h、48h后,发现FAK表达水平在24h之前,随着雌激素作用时问的延长而增加,但是作用48小时后,FAK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培养液中单纯加入孕激素后FAK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雌孕激素联合组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0.38±0.04,0.36±0.05)低于单纯应用雌激素组(0.56±0.05,0.47±0.06)(P<0.01)。2.在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雌激素刺激后FAK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水平(0.42±0.05,0.32±0.0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0.33±0.06,0.23±0.04)(P<0.01)。培养液中单纯加入孕激素后FAK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我们发现雌孕激素联合作用后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FAK表达水平与雌激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FAK在内异症分泌期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临床分期与盆腔疼痛症状呈正相关,FAK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2.FAK在内异症异位内膜中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FAK可能与内异症在盆腔的发展有关。3.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能力与FAK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FAK可能参与了逆流入盆腔的内膜细胞形成新生异位内膜病灶的早期步骤。FAK可能是内异症治疗的潜在靶点。4.雌激素能够刺激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FAK的表达;孕激素必须在雌激素存在的情况下抑制雌激素对FAK表达的上调作用。5.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FAK的表达水平对雌激素刺激呈现超敏状态,而对孕激素的抑制作用则具有抵抗的特性,由此使FAK表达升高,进而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这为临床内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10
英文摘要  10-17
前言  17-24
  参考文献  21-24
正文  24-95
  第一部分 FAK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4-52
    1 材料与方法  24-36
    2 结果  36-37
    3 讨论  37-41
    4 结论  41-48
    参考文献  48-52
  第二部分 FAK在内异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2-60
    1 材料与方法  52-53
    2 结果  53-54
    3 讨论  54-55
    4 结论  55-59
    参考文献  59-60
  第三部分 FAK与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性  60-77
    1 材料与方法  60-67
    2 结果  67-68
    3 讨论  68-71
    4 结论  71-74
    参考文献  74-77
  第四部分 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FAK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  77-95
    1 材料与方法  77-81
    2 结果  81-83
    3 讨论  83-86
    4 结论  86-92
    参考文献  92-95
结论  95-96
综述  96-103
发表论文  103-118
致谢  118

相似论文

  1. 牛蒡子苷提取、纯化及其对小鼠C2C12细胞生长的影响,S853.7
  2. 雌激素及chOPG对鸡胚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BGP与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S858.31
  3.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相关蛋白表达的Meta分析,R711.71
  4. 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445.1
  5. HOXA9 HOXA10 HOXA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R737.9
  6. 雌激素介导ERα调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R711.71
  7. BMP-1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R711.71
  8. Rho/Rock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R711.71
  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异位妊娠高危因素探讨,R714.8
  10.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R711.71
  11. 雌激素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2
  12. 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R541.4
  13. 葛根地上茎提取物抗骨质疏松作用研究,R285.5
  14. 食品中酚类环境雌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TS207.5
  15. HER-2基因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中的作用,R737.9
  16. C-FOS、MMP-9及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R711.71
  17. E-钙黏附素、α-链蛋白和黏着斑激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R711.71
  18. HO-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FasL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711.71
  19. siRNA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711.71
  20. 靶向siRNA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异位子宫内膜VEGF和MMP-9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R711.71
  21. 雌激素快速信号通路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33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妇科学 > 女性生殖器其他疾病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