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枇杷花、果主要生物活性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 者: 周春华
导 师: 陈昆松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类胡萝卜素 齐墩果酸 熊果酸 苦杏仁甙 类黄酮 酚类 抗氧化活性
分类号: S66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5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以不同品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果为试材,对其类胡萝卜素齐墩果酸(OA)、熊果酸(UA)、苦杏仁甙类黄酮和总酚等主要生物活性组分进行检测与含量分析,研究了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对花、果主要生物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了枇杷花、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与主要生物活性组分含量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应用HPLC-PDAD和C30反相柱,在软条白砂枇杷花中总共检测到15种类胡萝卜素,7种得到鉴定。其中,叶黄质含量最高,占类胡萝卜素总量的35.19%。五个品种枇杷花叶黄质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11±1.25和24.25±3.00μg/g DW,其中软条白砂、大红袍、宝珠和大叶杨墩四个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夹脚叶黄质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且与其它四个品种均有显著差异。枇杷花不同组织中叶黄质及类胡萝卜素总量均以雌雄蕊最高,花瓣最低。对24个品种的枇杷果实进行果皮色泽、类胡萝卜素含量和VA值分析。结果表明,红肉品种a*值、a*/b*值比白肉品种高,而L*值、b*值和H°值低于白肉品种。在软条白砂(白肉类)和大红袍(红肉类)枇杷果实中总共检测到23种类胡萝卜素,其中10种得到鉴定。在白肉和红肉品种的枇杷果皮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质是主要的类胡萝卜素,两者之和均占有色类胡萝卜素总量的60%左右。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部分红肉品种)是枇杷果肉主要的类胡萝卜素,两者之和均占到有色类胡萝卜素总量的50%以上。从平均含量来看,红肉枇杷果皮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白肉品种高1.3和11.1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枇杷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和a*/b*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值、b*值和H°值呈显著负相关。白肉和红肉品种枇杷的平均VA值分别为0.49和8.69μg/g DW(8.46和135.17μg/100 g FW)。在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软条白砂和大叶杨墩两个品种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果实由绿变黄,叶黄质含量下降,而β-胡萝卜素在成熟果实果皮中急剧增加。在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也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但两个品种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代谢差异很大。软条白砂果肉总类胡萝卜素到最后才稍有上升,而大叶杨墩果肉在后期有大量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的积累,导致总有色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应用HPLC-UV检测器和C18反相柱,建立了简便而精确的OA、UA和苦杏仁甙检测体系。检测波长均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流动相由甲醇(A)和0.03 mol/L磷酸缓冲液(pH 2.8)(B)组成,其中,A∶B比例为88∶12(v/v)时用于同时检测OA和UA,A∶B比例为25∶75(v/v)时用于检测苦杏仁甙。上述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精确度,日内差异系数和日间差异系数分别为0.99-3.55%和1.05-4.05%,三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7.37-99.32%。利用该体系对不同品种、不同组织枇杷花和果实中OA、UA和苦杏仁甙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枇杷花不同品种间OA、UA和苦杏仁甙含量差别不大,而枇杷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间差异显著,OA和UA含量分别以末花期和萼片组织最高,苦杏仁甙含量分别以盛花期和花瓣组织最高。果实不同组织OA、UA和苦杏仁甙的含量不同,OA和UA在果皮中含量最高,而苦杏仁甙则主要分布在种仁中。不同品种枇杷果实果皮中OA、UA含量与种仁中苦杏仁甙含量差别很大。五个品种枇杷花类黄酮和总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1±0.07和9.15±0.20mg/g DW。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分别以盛花期和花瓣组织含量最高。采用FRAP、DPPH和ABTS法测定枇杷花抗氧化活性,ABTS法与类黄酮和总酚的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886**和0.973**。枇杷果肉抗氧化活性以水溶性为主,占总抗氧化活性的89.33-95.67%,其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在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中的贡献率为50.95-91.16%,揭示该类物质是重要的抗氧化剂。脂溶性抗氧化活性只占总抗氧化活性的4.33-10.67%,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组分除脂溶性酚类物质和类胡萝卜素外,可能还有其它成分。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8-10
中文摘要  10-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5
  1.1 枇杷主要生物活性组分研究现状  13-21
    1.1.1 萜类化合物  13-18
    1.1.2 苦杏仁甙  18
    1.1.3 类黄酮化合物  18-19
    1.1.4 酚类物质  19-20
    1.1.5 有机酸类  20
    1.1.6 其它  20-21
  1.2 枇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24
    1.2.1 抗氧化  21-22
    1.2.2 抗炎、止咳  22
    1.2.3 抗病毒  22
    1.2.4 抗肿瘤  22-23
    1.2.5 护肝  23
    1.2.6 预防糖尿病  23-24
    1.2.7 增强免疫功能  24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4-25
第二章 枇杷、果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25-49
  2.1 材料与方法  26-29
    2.1.1 材料  26-27
    2.1.2 果实颜色测定  27
    2.1.3 类胡萝卜素样品制备  27-28
    2.1.4 类胡萝卜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28
    2.1.5 水分含量测定  28
    2.1.6 统计分析  28-29
  2.2 结果与讨论  29-48
    2.2.1 枇杷花类胡萝卜素分析  29-32
    2.2.2 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分析  32-43
    2.2.3 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分析  43-47
    2.2.4 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花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47-48
  2.3 结论  48-49
第三章 枇杷花、果 OA、UA和苦杏仁甙含量分析  49-64
  3.1 材料与方法  49-51
    3.1.1 化学药品  49
    3.1.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49-50
    3.1.3 色谱仪器和条件  50
    3.1.4 植物材料的采集  50
    3.1.5 待测液的制备  50-51
    3.1.6 分析方法验证  51
    3.1.7 统计分析  51
  3.2 结果与讨论  51-63
    3.2.1 OA、UA和苦杏仁甙检测体系的建立  51-55
    3.2.2 枇杷花 OA、UA和苦杏仁甙含量分析  55-57
    3.2.3 枇杷果实OA、UA和苦杏仁甙含量分析  57-62
    3.2.4 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花OA、UA和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  62-63
  3.3 结论  63-64
第四章 枇杷花类黄酮、总酚及抗氛化活性研究  64-73
  4.1 材料与方法  64-66
    4.1.1 材料、化学试剂和仪器  64-65
    4.1.2 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  65
    4.1.3 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测定  65
    4.1.4 抗氧化活性测定  65-66
    4.1.5 统计分析  66
  4.2 结果与讨论  66-72
    4.2.1 不同溶剂对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6-67
    4.2.2 不同品种枇杷花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67-68
    4.2.3 不同发育阶段对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8
    4.2.4 不同组织对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8-70
    4.2.5 相关性分析  70-71
    4.2.6 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花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71-72
  4.3 结论  72-73
第五章 枇杷果肉水溶性与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研究  73-80
  5.1 材料与方法  73-75
    5.1.1 植物材料  73
    5.1.2 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的提取  73-74
    5.1.3 亲水性和亲脂性抗氧化活性测定  74
    5.1.4 总酚、类胡萝卜素和V_c含量测定  74-75
    5.1.5 统计分析  75
  5.2 结果与讨论  75-79
    5.2.1 不同品种的活性成分  75
    5.2.2 不同品种的抗氧化活性  75-77
    5.2.3 不同成分在抗氧化活性中的作用  77-79
    5.2.4 相关性分析  79
  5.3 结论  79-80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80-81
参考文献  81-92
ABSTRACT  92-95
博士学习阶段参加研究课题和发表论文  95-98
致谢  98-99

相似论文

  1.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2.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3.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4.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5.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6.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7. 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S682.19
  8. 芝麻饼粕中木酚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29
  9. 热空气和MeJA复合处理对枇杷果实保鲜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TS255.3
  10.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11. 枇杷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硬度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12. 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13. 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虫嗪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4. 闽江口鳝鱼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芦苇湿地土壤碳库特征比较,S451
  15.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16.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17.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18. 小麦miRNA及花器官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与分析,S512.1
  19. 水稻多雌蕊突变体dcr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S511
  20. 金针菇水溶性物质与不溶性残渣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S646.15
  21. 土壤水分对梨树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S66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 枇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