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作 者: 龙方
导 师: 曾福生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 粮食安全
分类号: F326.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792次
引 用: 1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重要。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新的形势,在新世纪新的形势下,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新世纪我国粮食安全背景的分析,把握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未来,重视我国粮食安全的社会收益与经济成本,明确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与模式,构建多手段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本研究的方法包括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的"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结构与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由第二章到第六章组成,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论,包括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和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及发展趋势的预测、我国粮食安全成本与收益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模式选择等。第三部分由第七章到第十一章组成,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协调粮食产销区的关系、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农经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该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性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储备率、粮食自给率、粮食总产量波动率、缺粮人口比率、粮食价格变动率等七个方面构建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2000~2006年粮食安全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出了我国新世纪以来粮食状况整体上是基本安全的,但从长期考虑,还存在隐患的结论。第二,运用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均衡分析,从长期来看,要求实现粮食安全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即以合理的粮食安全成本谋求粮食安全收益的最大化。第三,明确了新世纪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及其实现模式。我国粮食安全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体系,包括粮食安全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供给,适度利用国际市场,力求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具体目标包括粮食安全的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现实目标、短期目前和长期目标;总量目标与结构目标;量的目标与质的目标。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内部自给型、对外依赖型与内外结合型;紧安全型、过度安全型与适度安全型;经济型和非经济型。根据我国的人口、资源、经济状况及国际环境等因素,要实现我国新世纪的粮食安全目标,我国应选择内外结合型、适度安全型和经济型的粮食安全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8
第一章 导论  18-43
  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21
    1.1 本研究的目的  18-19
    1.2 本研究的意义  19-2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38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1-27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7-37
    2.3 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现状的简短评述  37-38
  3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  38-41
    3.1 产业关联理论  38
    3.2 公共产品理论  38-39
    3.3 外部性理论  39-40
    3.4 弹性理论  40-41
  4 本研究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41
  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41-42
    5.1 研究思路  41
    5.2 研究方法  41-42
  6 研究的创新之处  42-43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与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  43-67
  1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  43-59
    1.1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国际背景分析  43-53
    1.2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国内背景分析  53-59
  2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  59-67
    2.1 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9-64
    2.2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与判断  64-67
第三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67-84
  1 自然资源  67-71
    1.1 耕地资源的约束  67-69
    1.2 水资源的约束  69
    1.3 气候资源的约束  69-71
  2 农业基础设施  71-72
  3 体制与政策  72-80
    3.1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及粮食政策变化的回顾  72-75
    3.2 对我国改革以来所实施的粮食流通体制及政策与粮食安全关系的评析  75-80
  4 科技与农业劳动者素质  80-81
    4.1 科技进步与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状况  80-81
    4.2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中所存在的问题  81
  5 国际环境  81-84
第四章 中国粮食供给波动与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84-105
  1 中国粮食生产及其波动的历史回顾  84-92
  2 中国粮食供给波动的成因分析  92-98
  3 中国未来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98-102
    3.1 中国未来粮食需求预测  98-100
    3.2 中国未来粮食供给预测  100-102
  4 对未来40~50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  102-105
第五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05-116
  1 粮食安全的成本分析  105-110
    1.1 粮食安全成本的理论分析  105-106
    1.2 粮食安全成本的实证分析  106-110
  2 粮食安全的收益分析  110-114
    2.1 粮食安全收益的理论分析  110-112
    2.2 粮食安全收益的实证分析  112-114
  3 粮食安全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分析  114-116
第六章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116-128
  1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  116-124
    1.1 确定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依据  116-120
    1.2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  120-124
  2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模式选择  124-128
    2.1 可供选择的中国粮食安全模式  124-125
    2.2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125-128
第七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28-150
  1 保护耕地  128-133
    1.1 耕地及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128-129
    1.2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9-130
    1.3 切实保护耕地,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30-133
  2 保护水资源  133-138
    2.1 水资源及其基本特性  133-134
    2.2 我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4-136
    2.3 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水资源,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36-138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38-142
    3.1 农业基础设施及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138-139
    3.2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9-141
    3.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41-142
  4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142-146
    4.1 农业科技进步及其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142-143
    4.2 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3-144
    4.3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44-146
  5 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146-150
    5.1 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  146
    5.2 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6-147
    5.3 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47-150
第八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协调粮食产销区的关系  150-163
  1 粮食主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150-153
    1.1 粮食主产区是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的主要力量  150-151
    1.2 粮食主产区是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151-152
    1.3 粮食主产区是保障国家粮食持续发展安全的关键角色  152-153
  2 粮食主销区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53-155
    2.1 粮食主销区是稳定粮食市场的关键  153
    2.2 粮食主销区是拉动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动力  153-154
    2.3 粮食主销区是转移粮食风险和成本的重要渠道  154-155
  3 粮食产销区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  155-158
    3.1 粮食产销区关系不协调的表现  155-156
    3.2 粮食产销区关系不协调的原因  156-158
  4 协调粮食产销区关系的措施  158-163
    4.1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实现粮食产销区责权利对等  158-159
    4.2 粮食主销区要主动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  159-160
    4.3 完善市场调控机制,促进产销区矛盾内部解决  160-161
    4.4 提高农民市场地位,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  161-163
第九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  163-173
  1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63-167
    1.1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163-165
    1.2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的可行性  165-167
  2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的原则  167-168
    2.1 渐进原则  167
    2.2 双向原则  167
    2.3 平衡原则  167-168
    2.4 风险控制原则  168
  3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的具体措施  168-173
    3.1 为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做好政策引导  168-169
    3.2 加快粮食外贸体制改革,适应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要求  169
    3.3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保障粮食安全  169-171
    3.4 探索实现粮食安全国际化的多条途径  171-172
    3.5 重视培养农业国际化专门人才,加速粮食安全国际化进程  172-173
第十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后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173-186
  1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73-177
    1.1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历程  173-175
    1.2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现状  175-176
    1.3 我国中央储备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76-177
  2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  177-181
    2.1 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不够明确或出现目标错位  177-178
    2.2 粮食储备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178-179
    2.3 粮食储备规模过大,成本过高  179
    2.4 粮食储备布局不尽合理,增加了粮食储存成本  179-180
    2.5 粮食储备轮换与市场脱节,轮换经营机制不健全  180
    2.6 储备粮管理体系财政政策与调控职能存在矛盾  180
    2.7 储备粮质量缺乏市场竞争力  180-181
  3 完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措施  181-186
    3.1 合理确定粮食储备目标  181
    3.2 合理设置粮食储备体系的层次结构  181-182
    3.3 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  182-183
    3.4 合理调整粮食储备布局  183-184
    3.5 改革国家储备粮轮换经营管理机制  184
    3.6 改善储备粮品种结构以及仓储能力  184-185
    3.7 鼓励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银行”  185-186
第十一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向导: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186-193
  1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186-188
    1.1 我国粮食生产不稳定因素较多,要求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186
    1.2 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多端,要求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186-187
    1.3 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变化,要求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187-188
    1.4 国内外粮食贸易风险加大,要求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188
  2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原则  188-189
  3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措施  189-193
    3.1 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监测系统  189
    3.2 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应急系统  189-192
    3.3 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配套措施  192-193
结论  193-195
参考文献  195-204
致谢  204-206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206-207
作者简介  207

相似论文

  1.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4.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5.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6.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7.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9.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2.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4.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5.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6.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7.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8.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9.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20.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粮食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