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ERBB2、ERBB3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张修礼
导 师: 李兆申;徐东平;孙自勤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消化内科学
关键词: 胃癌 癌基因 受体酪氨酸激酶 ERBB2,ERBB3 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 外显子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定量RT-PCR DNA测序 基因变异
分类号: R73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3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过去的20年,胃癌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学上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随着更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不断发现,人们对胃癌病理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逐步清晰;如CDH1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人们发现和认识。随之而来的是治疗学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如针对ERBB2的人源性单抗Herceptin已用于伴有ERBB2过表达的肿瘤病人的治疗)。此外,不断出现的新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进一步揭示胃癌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基因芯片技术的“高通量”特性为我们深入探讨肿瘤发病过程中的“多分子变化”提供了重要手段。尽管ERBB2在肿瘤病理机制中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在胃癌的研究方面国内还缺乏对它的系统研究;加之近年来“ERBB2、ERBB1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却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例胃癌(lauren分类:肠型胃癌)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表达谱的基因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基因芯片被证实上调表达的重要的癌基因-EGFR受体家族中的ERBB2和ERBB3(ratio分别为:7.8,2.6)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HC);并检测了ERBB2 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在基因组水平对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变异进行了观察。本文旨在进一步阐述胃癌病理过程中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深入探讨癌基因-ERBB2、ERBB3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揭示我国胃癌病人是否也存在基因组水平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方法①选取2例新鲜胃癌组织(lauren分类:肠型胃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表达谱的基因芯片分析。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的ERBB2和ERBB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并与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③利用real-time RT-PCR对12例新鲜配对胃癌和癌旁组织中ERBB2 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对定量,对比分析其mRNA表达。④对55例胃癌及25例癌旁组织提取基因组,利用套式PCR方法扩增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18-23外显子),对PCR产物进行了测序、序列比对,观察其是否存在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变异。结果1. 14,000点基因芯片实验结果:2例肠型胃癌上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101条、986条;下调表达的基因分别为762条、553条。2例胃癌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54条,共同下调表达的基因有79条。上调表达基因中包括了癌基因(如ERBB2、ERBB3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cyclinD1、cyclinB1)、细胞代谢类分子(如CYP3A5、CYP2C8等)、上皮细胞分类化分子(如PGC、MUC1、MUC6等)及其他类分子。2. 65例胃癌及25例癌旁组织的ERBB2和ERBB3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癌组织中ERBB2和ERBB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3%和10.8%,两者阳性分布区域相同,均定位于胞膜,癌旁组织均为阴性表达。其中ERBB2和ERBB3共表达2例,占3.1%。且ERBB2在肠型胃癌的阳性率高于弥散型(16.3% vs 4.5%,P<0.05),而ERBB3在弥散型胃癌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肠型胃癌(27.6% vs 2.3%,P<0.05)。3.实时定量RT-PCR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RBB2 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12例胃癌中8例ERBB2 mRNA的表达阳性(8/12),而12例癌旁组织中ERBB2 mRNA的表达阳性(3/12),两者相差显著(66.7% vs 25.0%,P<0.01)。进一步的Ct值分析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ERBB2表达平均增高5.76倍(P<0.01)。4.套式PCR及DNA测序:55例胃癌及25例正常胃组织均获得了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18-23外显子的扩增,并进行了测序。在胃癌组织中仅发现了1例TGC-TCC错义突变,且存在于其内含子内,ERBB2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编码区(18-23外显子)未发现基因变异;所有癌旁组织均无ERBB2基因突变。结论1.对2例肠型胃癌进行的基因芯片的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内基因表达产生了严重紊乱,多种基因表达得以上调和下调,部分癌基因被活化。这些基因影响到细胞的生长、代谢、增生、细胞周期及细胞间信号传导等多个方面。2. ERBB2蛋白和ERBB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均存在过表达,且ERBB2更多见于肠型胃癌,而ERBB3则更多见于弥散型胃癌。提示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重要成员的ERBB2和ERBB3可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中发挥不同的作用。3.癌基因ERBB2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转录水平(mRNA)的活化。4.55例胃癌基因组水平未发现ERBB2酪氨酸激酶区的基因突变,提示我国胃癌患者ERBB2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的基因突变率低,最少不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频发事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英文缩写词表  11-12
前言  12-14
第一部分 基因芯片检测2 例肠型胃癌基因表达谱改变  14-24
  一 材料和方法  14-17
  二 结果  17-21
  三 讨论  21-24
第二部分 ERBB2、ERBB3 在胃癌中过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24-39
  一 材料和方法  24-25
  二 结果  25-28
  三 讨论  28-39
第三部分 ERBB2 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  39-49
  一 材料与方法  39-42
  二 结果  42-46
  三 讨论  46-49
第四部分 ERBB2 基因组水平酪氨酸激酶编码区基因突变研究  49-60
  一 材料与方法  49-52
  二 结果  52-57
  三 讨论  57-60
小结  60-61
参考文献  61-71
  第一部分  61-65
  第二部分  65-67
  第三部分  67-69
  第四部分  69-71
文献综述  71-87
  胃癌的分子生物学病理机制  71-81
  综述参考文献  81-87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7-88
致谢  88

相似论文

  1. 武汉地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ORF3基因变异的分析,R512.6
  2. 基因突变的菌视紫红质聚合膜的光学非线性及在全息存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O484.41
  3. 浙东白鹅和朗德鹅MC1R基因变异与定量表达研究,S835
  4. HCV慢性感染患者病毒基因型、NS3区耐药相关变异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分析,R512.62
  5. 河北柴鸡MC1R基因变异研究,S831
  6. 无毒基因AVRPiz-t的田间分布,S435.111.41
  7. 丙型肝炎病毒NS3区基因变异和T细胞免疫的研究,R392
  8.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的致病和致癌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R735.7
  9. 鹅IGF-Ⅰ基因部分序列克隆及变异与生长、屠宰性能的关联性,S835
  10. 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R512.62
  11. 乙肝病毒基因组BCP区、前C/C区变异及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R512.62
  12. 广东地区HBV相关肝癌患者HBV基因型、前S/S基因及前C/C基因变异与肝癌相关性研究,R735.7
  13. 两株PRRSV结构蛋白基因变异分析及M基因的表达,S852.65
  14. 反复热性癫痫发作对Scn1a基因变异大鼠脑功能的影响,R742.1
  15. 贝叶斯多维分类模型,聚类树模型及其在HIV突变类型和药物抗药性中的应用,TP391.41
  16. 基于快速遗传算法的速度反演研究及应用,P631.4
  17. 等位基因功能差异的统计遗传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Q75
  18. 非综合征型先天性牙发育不全的临床研究与MSX1、PAX9基因检测,R781
  19. 儿童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PE_PGRS33基因变异特点研究,R725.1
  20. 福建省HIV-1耐药基因变异现况及MSM 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亚型分析研究,R512.9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胃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