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作 者: 赵美娟
导 师: 梅德明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乔姆斯基 语言观 天赋论 普遍语法 语言官能 哲学基础 认知特点
分类号: H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450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语言学史上先后出现过不同的流派、学说,而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在其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的《句法结构》标志着生成语法的创立。生成语法打破了结构主义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垄断地位,掀起了语言学界的乔姆斯基革命。语言学不再被当作一门分类科学,而被当作了如同物理学、生物学一样的自然科学。语言研究的方法不再以归纳法为主,而改为以演绎-推导法为主。语言不再仅仅被当作交际的手段,更被看作了思维的工具,看作了人之为人的特有属性。乔姆斯基继承并发扬了唯理主义的传统,就人类语言提出了这样的假设:语言是人的生物属性,人的语法知识是天赋的;人类语言存在着普遍语法;人脑中有专司语言的机制--语言官能。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乔姆斯基矢志不移地以内省、演绎、形式化的方法探寻人类语言的普遍运作机制和特点,并希望借此获得关于人类特有的心智的知识,发现人类与动物认知世界方式的差异,揭开人脑之谜。几十年来围绕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争议一直不断,有对他的理论表示高度赞赏的,有利用普遍语法理论框架对个别语言展开研究的,有通过对个别语言的研究来探寻普遍语法原则的。也有对他的理论的哲学基础表示难以认同的,或对他的基本假设提出质疑的,认为他无视语言使用者的感受和语言使用的环境。对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的种种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他的语言观的不解或误解。故本文试图从哲学基础、认知观、社会政治观、生物学、语言习得等方面对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进行宏观的考察,以便从本质上对乔姆斯基的思想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首先,本文通过探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比较两代认知科学的异同,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进行剖析,藉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其语言理论的实质,消除对其语言理论的误解,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乔姆斯基主张的内在主义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原则、方法和目的。除了语言学的论著外,乔姆斯基在社会政治学方面也出版了不少著作、发表了许多言论,是美国激进派政治人物的最著名代表之一。本论文通过介绍乔姆斯基的政治主张,剖析了他的社会研究与语言研究的微妙的联系,论证了他的语言学观点和政治观点都是受同样的哲学理念的驱动,进而从侧面增强了对乔姆斯基语言观的本质的理解。其次,本文通过探讨人类语言的生物学基础,探索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手语语言学的发现,认证了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的假设的合理性。再次,通过分析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发展轨迹,了解乔姆斯基在语言理论上的追求,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乔姆斯基在语言学上追求的目标。最后,本论文探讨了时代如何造就乔姆斯基,并分析乔姆斯基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对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等领域的贡献。本论文综合了哲学、认知科学、社会政治学、生物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现,对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进行了宏观考察,全面刻画了乔姆斯基语言观,有助于消除对生成语法的误解,真正理解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实质,并激发更多的有志者在生成语法领域耕耘探索。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引言  14-23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4-15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5-21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5-18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8-21
  1.3 研究方法  21
  1.4 整体思路及框架结构  21-23
第二章 乔姆斯基及其语言理论简介  23-52
  2.1 乔姆斯基其人及其作品简介  23-29
    2.1.1 家学渊源  23-24
    2.1.2 求学时代  24-26
    2.1.3 《句法结构》的诞生  26-27
    2.1.4 成就与荣誉  27-29
  2.2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目标  29-43
    2.2.1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假设  29-35
    2.2.2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研究对象  35-38
    2.2.3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目标  38-43
  2.3 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43-47
    2.3.1 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43-44
    2.3.2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44-47
    2.3.3 语言研究的表达形式  47
  2.4 乔姆斯基理论的发展历程  47-50
    2.4.1 第一语言模式时期  48
    2.4.2 标准理论时期  48-49
    2.4.3 修正的扩充标准理论时期  49
    2.4.4 管辖和约束理论时期  49
    2.4.5 最简方案时期  49-50
  2.5 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述  50-51
  2.6 本章小结  51-52
第三章 乔姆斯基语言观哲学基础  52-73
  3.1 简介  52
  3.2 语言哲学的历史回顾  52-54
  3.3 乔姆斯基的唯理主义思想的渊源  54-65
    3.3.1 经验主义对知识与语言的认识  54-55
    3.3.2 唯理主义对知识与语言的认识  55-56
    3.3.3 笛卡尔的唯理论  56-59
    3.3.4 洪堡特的唯理主义思想  59-65
  3.4 乔姆斯基的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65-71
    3.4.1 内在论  66-67
    3.4.2 自然主义  67-68
    3.4.3 普遍主义  68-69
    3.4.4 个性主义  69
    3.4.5 心智主义  69-71
  3.5 本章小结  71-73
第四章 乔姆斯基的认知观  73-82
  4.1 简介  73-74
  4.2 两代认知科学的比较  74-79
    4.2.1 哲学基础:唯理主义vs 体验主义  74-75
    4.2.2 语言研究的本质  75-76
    4.2.3 语言与心智  76-77
    4.2.4 意义的来源  77-78
    4.2.5 语言中的普遍性  78-79
  4.3 乔姆斯基认知观的本质  79-80
  4.4 本章小结  80-82
第五章 乔姆斯基的政治观  82-93
  5.1 简介  82-83
  5.2 乔姆斯基的政治主张  83-87
    5.2.1 媒体和知识分子的角色  83-85
    5.2.2 市场经济的两套价值  85-86
    5.2.3 关于帝国主义  86
    5.2.4 乔姆斯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86-87
  5.3 乔姆斯基的社会政治观的本质  87
  5.4 乔姆斯基的社会研究与语言研究的关联  87-92
    5.4.1 解释和异见  88-89
    5.4.2 唯理主义的体现  89-92
  5.5 本章小结  92-93
第六章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生物学基础  93-107
  6.1 简介  93-94
  6.2 人类语言能力的独特性  94-97
    6.2.1 模仿能力  95
    6.2.2 概念意向系统(Conceptual-Intentional System, C-I System)  95-96
    6.2.3 无限离散性  96-97
  6.3 发音-感知系统(Articulatory-perspectual System, A-P System)  97-102
    6.3.1 发音器官  97-98
    6.3.2 语言功能在大脑中的定位  98-99
    6.3.3 布洛卡区  99-100
    6.3.4 维尼克区  100-101
    6.3.5 大脑半球功能特异化  101-102
  6.4 语言的模块性  102-104
  6.5 语言与遗传  104-106
  6.6 本章小结  106-107
第七章 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  107-132
  7.1 简介  107-108
  7.2 普遍语法原则  108-109
  7.3 普遍语法与第一语言习得  109-123
    7.3.1 语言输入  110-115
    7.3.2 第一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115-119
    7.3.3 原则与参数和第一语言习得  119-123
  7.4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  123-128
    7.4.1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  123-124
    7.4.2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  124-128
  7.5 手语语言学的发现  128-130
    7.5.1 手语习得的规律  128-130
    7.5.2 手语习得的起始年龄  130
  7.6 本章小结  130-132
第八章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  132-148
  8.1 简介  132
  8.2 句法理论的发展历程  132-137
    8.2.1 标准理论阶段  133-134
    8.2.2 管约论阶段  134-137
  8.3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走向  137-146
    8.3.1 最简方案  137-141
    8.3.2 多学科的联合研究  141-146
  8.4 本章小结  146-148
第九章 乔姆斯基语言学说与时代发展  148-161
  9.1 简介  148
  9.2 时代对乔姆斯基的塑造  148-155
    9.2.1 家庭的熏陶  148-149
    9.2.2 学术培养  149-151
    9.2.3 笛卡尔主义哲学的影响  151-152
    9.2.4 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的探讨  152-154
    9.2.5 多科性综合性科学体系的形成  154-155
  9.3 乔姆斯基语言学说的价值  155-160
    9.3.1 对语言学发展的贡献  156-157
    9.3.2 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157
    9.3.3 对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等的贡献  157-159
    9.3.4 对语言哲学的贡献  159
    9.3.5 对生物学及医学的贡献  159-160
  9.4 本章小结  160-161
第十章 总结  161-165
  10.1 本文小结  161-163
  10.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163-164
  10.3 本研究的局限性  164-165
参考书目  165-181

相似论文

  1. 乔姆斯基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09
  2. 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B82-092
  3. 论吕敬人的书籍设计观,J524
  4. 美国《外语教师培养标准》研究,H319
  5. 科学哲学自然化探析,N02
  6. 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422.7
  7.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G623.22
  8.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及实践,X2
  9. 西方现代语言观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发展,H0-09
  10. 伽达默尔语言观的多维度探索,H0
  11. 文学研究术语“文学范式”何以可能?,I045
  12. 基于语言观的幼儿语言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G613.2
  13. 从多种翻译理论的角度论法律翻译,D90-055
  14. 汉英反义形容词对比研究,H313
  15. 虚构的极致:华兹华斯诗学中的主体乌托邦初探,I561
  16. 论解放思想的哲学基础,D61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阐释,D61
  18.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研究,G640
  19. 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研究,H319
  20. 中介语假拟被动句的句法学解释,H146
  21.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探究,D09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