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作 者: 余道明
导 师: 周登嵩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首都 现代化 体育现代化 指标体系
分类号: G8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3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化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场变革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体育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反映现代社会文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在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特别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研究体育和社会协调一致发展,也就是体育现代化的问题。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首都体育现代化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化的基本理论、社会发展和评价为理论基础,对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1、体育现代化是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指向未来体育发展目标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水平状态和发展过程。作为全面现代化领域内的体育现代化,在认知表现层面上,它体现为体育现代化的动力表征层、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层。2、体育现代化的特征是现代体育有别于传统体育的征象和标志,是集现代化和现代体育特征为一体的多种品质的特征。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归纳出了体育现代化的“科学化”特征和“人文化”特征。3、体育内容的现代化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核心,根据体育的基本结构,体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群众体育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竞技体育现代化、体育科技现代化、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管理现代化、体育信息现代化和体育文化现代化。4、根据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体育现代化实现的三种过程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与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5、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是由包括群众体育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竞技体育现代化、体育科教现代化、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管理现代化、体育传媒现代化和体育文化现代化八大内容系统为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的指标群。6、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7、体育现代化综合评价方法为,首先,确定各单项指标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值;其次,对各单项指标测量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即用各指标的实时测量值与相应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到各单项指标的体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三,计算各单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分值。每个指标的得分值是该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其权重之积;第四,根据加权合成法逐级向上层计算出体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综合得分。得分达到1,即为实现体育现代化。体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也应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研究的持续深入,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将不断被改进和完善。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5
中文文摘  5-12
Contents  12-17
第1章 绪论  17-37
  1.1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背景  17-20
    1.1.1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7-18
    1.1.2 北京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  18
    1.1.3 2008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  18-19
    1.1.4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  19-20
  1.2 文献综述  20-33
    1.2.1 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20-25
    1.2.2 我国制定的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25-28
    1.2.3 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28-30
    1.2.4 体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0-33
  1.3 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33-34
    1.3.1 研究目的  33
    1.3.2 研究创新  33-34
  1.4 研究方法  34-37
    1.4.1 文献资料法  34
    1.4.2 德尔菲法  34
    1.4.3 层次分析法  34-35
    1.4.4 数理统计法  35-37
第2章 现代化理论  37-57
  2.1 现代化的涵义  37-40
    2.1.1 现代化的基本词义  37-38
    2.1.2 现代化的理论涵义  38-40
  2.2 经典现代化理论  40-45
    2.2.1 经典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流派  41-43
    2.2.2 经典现代化过程的特征  43-45
  2.3 新现代化理论  45-50
    2.3.1 后现代化理论  45-47
    2.3.2 生态现代化理论  47-48
    2.3.3 再现代化理论  48
    2.3.4 继续现代化理论  48-49
    2.3.5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49-50
  2.4 对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50-55
    2.4.1 世界现代化进程特点  50-53
    2.4.2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53-55
  2.5 现代化理论对体育现代化的理论启示  55-57
第3章 体育现代化理论  57-91
  3.1 体育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57-59
  3.2 体育现代化的特征  59-68
    3.2.1 现代体育的形成条件  59-65
    3.2.2 体育现代化的特征  65-68
  3.3 体育现代化的表现层面  68-79
    3.3.1 体育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学表现层面  69-77
    3.3.2 体育现代化的现代化认知表征层面  77-79
  3.4 体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79-91
    3.4.1 群众体育现代化  80-82
    3.4.2 学校体育现代化  82
    3.4.3 竞技体育现代化  82-83
    3.4.4 体育科技现代化  83-84
    3.4.5 体育产业现代化  84-86
    3.4.6 体育管理现代化  86-87
    3.4.7 体育信息现代化  87-88
    3.4.8 体育文化现代化  88-91
第4章 体育现代化的实现模式分析  91-101
  4.1 体育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91-93
  4.2 体育现代化的过程模式  93-101
    4.2.1 政府主导模式  94-96
    4.2.2 社会主导模式  96-98
    4.2.3 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  98-101
第5章 体育现代化影响因素  101-113
  5.1 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现代化的影响  101-106
    5.1.1 经济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  101-103
    5.1.2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体育经费的来源形式和比例  103
    5.1.3 经济决定着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体育活动的结构  103-105
    5.1.4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竞技运动水平  105-106
  5.2 政治对体育现代化的影响  106-110
    5.2.1 政府主导是后发体育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106-109
    5.2.2 政府主导作用应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09-110
  5.3 教育对体育现代化的影响  110-113
    5.3.1 教育程度对体育现代化的影响  110-112
    5.3.2 体育专业教育发展水平对体育现代化的影响  112-113
第6章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  113-123
  6.1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13-115
    6.1.1 人本社会发展论  113-114
    6.1.2 和谐社会发展理论  114-115
  6.2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基础  115-117
    6.2.1 指标体系的定义  115
    6.2.2 指标体系的结构  115-116
    6.2.3 指标体系的构成元素  116-117
    6.2.4 指标体系层次“深度”与“出度”分析  117
    6.2.5 指标可行性测验  117
  6.3 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价值基础  117-118
    6.3.1 反映的功能  117-118
    6.3.2 监测的功能  118
    6.3.3 预测和计划的功能  118
    6.3.4 比较和评价的功能  118
  6.4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18-123
    6.4.1 全面性原则  120
    6.4.2 典型特征原则  120
    6.4.3 代表性原则  120
    6.4.4 可操作性原则  120
    6.4.5 可比性原则  120-121
    6.4.6 阶段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121
    6.4.7 以人为本的原则  121-123
第7章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123-177
  7.1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123-124
    7.1.1 经验选择法  123
    7.1.2 德尔菲法  123-124
  7.2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124-127
  7.3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的确定  127-177
    7.3.1 首都体育现代化各子系统指标相关研究的现实基础  127-141
    7.3.2 初步建立的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141-143
    7.3.3 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143-154
    7.3.4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结构(最终指标体系)  154-156
    7.3.5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156-177
第8章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权重制定及其评价  177-195
  8.1 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权重确定  177-191
    8.1.1 层次分析法  177-181
    8.1.2 数据处理及结果  181-191
  8.2 首都体育现代化的评价  191-195
    8.2.1 综合评价及其方法  191-192
    8.2.2 首都体育现代化综合评价步骤  192-195
结论  195-197
参考文献  197-205
附录  205-217
致谢  217-218
个人简历  218-219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7.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8.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9.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10.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1.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12.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3.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14.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5.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6.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7.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8.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9.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20.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21.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