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生产方式视角解读马克思人的奴役与解放思想

作 者: 柳佳利
导 师: 杨晓平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方式 奴役 解放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以一代哲学家开阔的视野和亲身不懈的奋斗实践了其解放学说,是哲学史上唯一一位自始至终能把理论与实践亲密结合与践行的实践家,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耗尽了其毕生精力。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为出发点,以生存论存在论为理论基点,终止了传统哲学对永恒价值的“天国”的追求,立足于社会的现实的层面,以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来解决人的由有限存在到无限本质的跨越问题。人的社会关系、人自身的解放归根结底在于经济关系的解放,在于生产的解放、生产方式的解放。本文通过对生产方式各个环节的详细解析来剖析马克思人的奴役与解放观点,进一步深层的阐述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当下的生存状态之所以扭曲,其原因不是因为劳动者与既定制度的结果存在冲突,而是与既定制度的存在基础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完成人的自身存在本质的完整复归,真正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经济解放的基础上实现精神文化的全面提高,在整体社会全面实现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人自身的解放,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生产领域中,必须解除不合理生产方式下人的自我本质定在对自我的否定,加强商品生产过程及货币使用过程中人的感性对象化与生命意向性,把个人真正纳入到生产的交往关系中,扬弃社会关系的物化,以达到生产活动与感性生命存在的统一。分配领域中人的本质的失却现象延续,因果联系使得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对分配的不合理性有着直接的传导作用,要彻底改变生产方式,实现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有,才能实现劳动价值的合理分配。交换领域中,人的“是者”主体地位进一步流失,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其实质是人把自我的本质交付于货币,人作为历史主体的社会发展规律被打破,于是出现了社会整体环境下财富积累与贫困加剧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结束交换价值对人的束缚,才能解放人类自身。消费领域中个人的存在本质完全丧失,社会消费力不足与资本膨胀的矛盾无法去除,必须解除分配的不合理性才能实现消费力的提升,以实现人类自由。最后,本文阐述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对人生命活动内在规定性的限制,生产方式必须与社会历史相结合才能促进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只有合理的生产方式才能促进人的本质定在的完满复归,真正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本文在马克思经济领域的精辟见解基础之上,对人的存在本质进行了哲学的再思考,对生产方式每一环节中人的外在束缚与内在释放性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解读马克思人的奴役与解放思想。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一、私有的生产领域中,人的自我本质定在存有否定自我的现象,有生命的“人之是”被外化的“物之是”所奴役  11-19
  (一) 对生产过程中物化现象的揭露与批判  11-17
    1、私有制下不是有生命的“人之所在”高于一切物的存在,商品和货币作为价值的两种存在方式折射了“物之是”对于“人之是”的强制与奴役  11-16
      ⑴商品生产过程中人的感性对象化与生命意向性淡泊,商品只是作为财富的实体性载体被追逐  11-14
      ⑵货币使人的主体存在意识遭到严重破坏,标示了人的“过于自我”而造成“自我”的流失,它指代价值成为商品生产的深层关怀与目标  14-16
    2、整体是个体抽象之和,个体只有在整体语境下才有其存在之合理意义;人只有被纳入到生产的交往关系中才能实现其抽象本质的现实定在,非孤立而是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个人才是生产活动真正的起点与出发点  16-17
  (二) 生产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实现:人必须扬弃“社会关系的物化”回到“自我”的本质定在,以达到生产活动与感性生命存在的统一  17-19
二、分配领域中,生产中的人的自我定在的失却延续,生产资料的私有决定了产品分配的不合理性  19-22
  (一) 因果联系的存在使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传导性的再现特征,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的实质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非合理分割  19-21
  (二) 分配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实现:彻底改变生产方式,实现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共有,从而真正实现劳动价值的合理分配  21-22
三、交换领域中,人的“是者”定在进一步的走向完全的否定,交换的实质是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是资本与劳动的交换  22-30
  (一) 每一历史时期单一的个体“是者”均生活于既存的社会基础之上,必需结生产及交换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来分析交换过程中人受到的限制与奴役  22-29
    1、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及货币的介入使交换的偶然性凸显,人的“是者”关系锁链上出现彼此孤立的节点  23-25
    2、遮蔽不等于真相,人的“是者”本质的完全否定表现在交换过程中表面上的自由和平等实质上是形式的平等与内容的不平等,劳动力被作为商品出卖  25-27
    3、交换的二重化“为消费而交换和为交换而交换”使交换自身变成了某一封闭的存在,交换欲是试图释放自己便越限制了自身,也打破了人为历史主体的“是者”关系锁链的固有联系和规律,社会整体范围内的财富积累与贫困加剧的对立尖锐  27-29
  (二) 交换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实现:取消“物是”强制,重新确立人的“是者”主体地位,结束交换价值主宰一切的束缚,人在一种直接的社会关系链中活动  29-30
四、消费领域中,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发展,一个外在的否定人的“另种定在”完整的形成,私有制度下个人消费的局限与资本生产无限扩大的矛盾不可调和  30-35
  (一) 人的否定的另种定在陷入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原因在于:资本至上观念统治下的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皆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使得多数人只占有较少收入,社会消费力严重不足和资本生产无限膨胀的矛盾不可调和  30-33
  (二) 消费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实现:彻底否定人的这种否定的另种定在,取消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和剩余价值劳动时间,提高个人消费力(即个人物质消费能力和精神消费能力),重新实现人的自我肯定  33-35
五、私有制度下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对人的自由本质的限制与社会总体发展的影响  35-38
  (一) 私有的生产方式是对人的自由存在本质的限制,是对人自身需要和利益的否定,打破了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定性  35-36
  (二) 生产方式具有历史性特点,其发展必须与社会历史发展相融合,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总体进步  36-38
结语:合理的生产方式下人的本质定在的抽象复归对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途径  38-40
参考文献  40-41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3.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4.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6. 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中制造工艺及检定技术的优化,R392
  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8.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9. 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X2
  10. 虚拟实践与生产方式变革,B02
  11. 女性主义视角下《恩惠》的主题解读,I712.074
  12.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13. 杨之华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14. 哈尔滨解放区民事权利的法律实践,D929
  15. 《紫色》中的妇女主义研究,I712.074
  16.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17. 赣南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研究,TU241.4
  18.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19.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20.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21. HL公司生产提前期问题研究,F426.6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