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
作 者: 王志浩
导 师: 王兆君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林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民工 流动行为 结构化因素 主体因素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9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刚性和农村劳动力主体情况,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有别于它国,形成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出现“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的流动就业模式。农民工流动就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研究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分析行为的经济社会作用,透视行为的制约因素,预测行为趋势,提出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设,对推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流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流动形式过于单一、流动方向过于集中等问题。对研究农村劳动力的理论进行梳理,发现其存在着研究视角的对立,造成了对农民工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主体、社会结构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其行为表现出结构化特征。提出了运用结构化理论,从农民工流动行为出发,把结构和主体作为行为的两个侧面,从三者的相互关系分析农民工流动就业行为的研究思路。为了对农民工流动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在研究中首先运用结构化、有限理性、相对剥夺和预期收入等理论对流动行为结构性和主体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约束、经济结构和主体自身秉赋对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架起研究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理论模型,提出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路径,即合理预期、行为选择和行为趋势。为了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本文建立了农民工流动行为预期、选择和趋势的计量模型,2006年对黑龙江省两个县六个村3000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对黑龙江省六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流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在行为预期研究中,着重分析了由于户籍和土地等制度因素,造成的我国二元经济社会刚性,以及农民工家庭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农民工采取流动就业这种形式,其流动目标指向家庭增收最大化。在行为选择研究中,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的情况分析,论证了在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过程中,尤其是就业区域选择过程中,预期收入和流动成本是行为主体关注的重要因素。并指出预期收入和流动成本,不仅是造成农民工流向过于集中东部发达地区,而且是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农民工流动阻碍的主要因素。在行为选择分析中还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整体偏低,存在结构性短缺和总量过剩的状况。主体因素中是否培训和流出方式对行为选择影响较大,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影响次之。在行为趋势研究中,主要对农民工流动行为的长期性进行了论述,对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规模、流向和结果等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行为过程中就业不充分,流向过于集中,流出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统筹农民工城乡就业为目标,以城镇化道路和壮大县域经济为路径,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为引导,以提升农民工素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手段,以制度改革和完善为保障的对策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1 绪论 13-22 1.1 选题背景 13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9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4-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6-19 1.4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9-20 1.5 研究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0-22 2 农民工流动行为与结构化理论 22-31 2.1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现状 22-26 2.2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视角的对立及影响 26-27 2.3 结构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7-28 2.4 农民工流动行为结构化特征 28-30 2.5 本章小结 30-31 3 农民工流动行为因素分析 31-57 3.1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结构性因素分析 31-43 3.1.1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变化 31-36 3.1.2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制度约束 36-39 3.1.3 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 39-43 3.2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主体因素分析 43-53 3.2.1 农民工的有限理性 43-45 3.2.2 农民工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 45-47 3.2.3 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 47-49 3.2.4 农民工预期收入和流动成本 49-53 3.3 农民工流动行为分析的理论构架 53-56 3.3.1 农民工流动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53-54 3.3.2 农民工流动行为分析的理论模型框架 54-56 3.4 本章小结 56-57 4 农民工流动行为合理预期分析 57-72 4.1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合理预期模型 57-61 4.1.1 模型构建 57-60 4.1.2 模型说明 60-61 4.2 农民工流动行为合理预期模型实证分析 61-71 4.2.1 家庭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61-66 4.2.2 家庭总收入与务农收入、务工收入关系分析 66-68 4.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68-71 4.2.4 相对剥夺感对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影响分析 71 4.3 本章小结 71-72 5 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分析 72-113 5.1 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因素分析 72-75 5.1.1 选择因素频数分析 72-74 5.1.2 选择因素相关性分析 74-75 5.2 农民工流动就业区域选择模型 75-80 5.2.1 模型构建 77-78 5.2.2 模型实证 78-80 5.3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影响分析 80-112 5.3.1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流入地选择影响分析 81-86 5.3.2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职业选择影响分析 86-93 5.3.3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分析 93-102 5.3.4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流出次数影响分析 102-110 5.3.5 主体因素对选择行为影响总体分析 110-112 5.4 本章小结 112-113 6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分析 113-145 6.1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模型 113-119 6.1.1 模型构建 113-115 6.1.2 转移方程解释 115 6.1.3 模型求解 115-117 6.1.4 转移和收益函数说明 117-119 6.2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模型实证分析 119-139 6.2.1 黑龙江省农民工流动规模及收益趋势预测 119-124 6.2.2 黑龙江省农民工区域选择趋势预测 124-133 6.2.3 黑龙江省农民工产业分布趋势预测 133-139 6.3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的进一步分析 139-144 6.3.1 流动行为长期性 139-141 6.3.2 农民工群体规模 141-142 6.3.3 农民工流向选择 142-143 6.3.4 农民工流动方式 143-144 6.4 本章小结 144-145 7 关于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对策建议 145-154 7.1 目标设计 145-146 7.2 路径选择 146-148 7.2.1 城镇化道路 146-147 7.2.2 就近就地转移 147-148 7.3 政府引导 148-149 7.4 主体素质提升 149-150 7.5 市场化道路 150-151 7.6 制度保障 151-153 7.6.1 改革户籍制度 151 7.6.2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151-152 7.6.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52-153 7.7 本章小结 153-154 结论 154-156 参考文献 156-16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63-164 致谢 164-165
|
相似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 重庆市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F24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