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代诗法研究

作 者: 王奎光
导 师: 杨明;蒋凡;黄霖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性情 篇法 辨体 整体性格法理论 诗歌史述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6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元代诗法著作中,出现了不少具有创新色彩而又极有诗学意义的格法现象与诗学理论,本论文即选取了其中的“性情”、“篇法”、“辨体”、“整体性格法理论”以及“诗歌史述评”等作出专题研究。现将各章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元代诗法中的“性情”观。元代诗法虽然也论“性情”与“性情之正”,但它反复强调的是“性情”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源,这显然是为批评元初脱离“性情”的诗歌创作弊端而言的。元代诗法论“性情”,更侧重对“情”与“性”进行辨析,指出“性”是本体,而“情”则是“性”之用,二者并不在同一层次上。而之所以如此辨析“情”、“性”的目的,是为了提出诗歌创作要写出人之天性以及要“自然”的抒写的诗学观点。就诗歌创作中的涵养而论,一方面固然是涵养人之自然、清真的性情,但另一方面也还注重涵养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技能。第二章、元代诗法中的“篇法”。篇法是元代诗法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虚实”篇法,主要探讨的是景与情在近体诗结构中的安排,它往往带有批评现实创作的意味。“起承转合”篇法,是元代诗法中知名度最高、影响也最大的篇法,揭示的是诗歌篇法中的一个最为基本性的格法原则。此外,《木天禁语》中的篇法也很具有创作指导性。第三章、元代诗法中的“辨体”。元代诗法中的辨体较为重要的有体裁辨体、诗家体制辨体。体裁辨体常与风格、篇法、赋比兴等内容相结合,诸家体制辨体重在分析诗家的风格与创作个性,是在一个时代诗风影响下的百花齐放。第四章、元代诗法中的整体性格法理论。元代诗法中的整体性格法理论,虽然都是从整体的视角来考察格法理论,但诗法著作不同其所体现的整体性格法理论也彼此不同,从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理论的灵活性。整体性格法理论体现出对散点式格法进行系统整合的一种努力,是元代诗法中的一个新现象。第五章、元代诗法中的诗歌史述评。元代诗法对诗歌史的回顾与述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的原则,寻找与确立元代诗歌创作复古的典范。诗宗汉魏、盛唐,盛唐中又宗李、杜,就是它们寻觅后作出的选择。元代诗法对盛唐最为推崇,对宋诗较为宽容,对本朝诗则十分自豪,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元代诗法评述诗歌历史的标准是:诗歌盛衰与时代盛衰密切相关,抒写性情为佳,近古为佳。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5-6
Abstract  6-8
引言  8-13
  一 元代诗法的诗学价值及研究意义  8-9
  二 元代诗法的研究现状  9-11
  三 本文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11-13
第一章 元代诗法中的“性情”观  13-25
  第一节 元代诗法中的“性情”与“性情之正”  13-15
  第二节 元代诗法对“情”与“性”的体认与辨析  15-18
  第三节 元代诗法辨析“情”、“性”的诗学目的  18-20
  第四节 “性情”涵养与诗学涵养  20-25
第二章 元代诗法中的“篇法”  25-56
  第一节 元代诗法中的“虚实”篇法  25-38
    一 周弼《三体唐诗》中的“虚实”篇法  25-32
    二 方回《瀛奎律髓》中的“虚实”篇法  32-38
  第二节 元代诗法中“起承转合”篇法  38-49
    一 “起承转合”篇法在唐宋诗格中的渊源  39-41
    二 元代诗法中的“起承转合”篇法  41-46
    三 明清人对“起承转合”诗法的批评  46-49
  第三节 《木天禁语》中的篇法研究  49-56
    一 七言律诗篇法  49-50
    二 五言长古篇法  50-51
    三 七言长古篇法  51
    四 五言短古篇法  51-52
    五 七言短古篇法  52
    六 乐府篇法  52-53
    七 绝句篇法  53-56
第三章 元代诗法中的“辨体”  56-85
  第一节 元代诗法中的体裁体制辨体  56-66
    一 元代以前的诗歌体裁辨体  56-59
    二 元代诗法中的诗歌体裁辨体  59-66
  第二节 元代诗法中的诗家体制辨体  66-85
    一 诗家体制辨析的渊源与发展  67
    二 元代诗法中的诸家体制辨析  67-85
第四章 元代诗法中的整体性格法理论  85-114
  第一节 元代以前诗学著作中整体性理论观照的考索  85-87
  第二节 元代诗法著作中的整体性格法理论  87-114
    一 《诗法源流》、《诗家模范》中的整体性格法理论  87-89
    二 《诗宗正眼法藏》中的整体性格法原则  89-90
    三 《木天禁语》中的“六关”  90-94
    四 《总论》中“三宜十忌”  94-101
    五 《虞侍书诗法》中的诗学体系  101-105
    六 《诗法正宗》中的学诗“五事”  105-109
    七 黄清老《诗法》中的“意”、“句”、“字”系统格法  109-114
第五章 元代诗法中的诗歌史述评  114-131
  第一节 对《风》、《骚》的述评  115-117
  第二节 对汉、魏诗歌及南北朝诗歌的述评  117-119
  第三节 对唐代诗歌的述评  119-123
  第四节 对宋代诗歌的述评  123-126
  第五节 对元代本朝诗歌的述评  126-131
附录: 元代诗法中的“题材”观  131-138
  一 《诗法家数》与《诗谱》中的“题材”论  131-134
  二 《木天禁语》与《诗家模范》中的“气象”与“题材”  134-137
  三 元代诗法中“题材”的格法意义  137-138
主要参考文献  138-142
后记  142-143

相似论文

  1.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2.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I207.23
  3. 论养心为养生之本,R212
  4. 大学英语教师性情与其有效教学相关性研究,H319.3
  5. 《梧门诗话》诗学思想研究,I207.22
  6. 清初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研究,I206.2
  7. 浪漫与奇幻—六朝与晚明人物画比较研究,J205
  8. 张素诗歌研究,I207.25
  9. 《沧浪诗话》与明代诗学建构,I207.22
  10. 艺术创作中心灵的自由,J04
  11. 明前期诗坛宗唐思想下的格调论与性情论对前七子的影响,I207.22
  12. 清代宁波诗歌研究,I207.22
  13. 试论契嵩思想之“谈辩境域”,B949.9
  14. 从体质学说探讨对亚健康状态的预防,R259
  15. 曾子性情思想研究,I206.2
  16. 岭南遗民诗人陈恭尹诗歌研究,I207.22
  17. 李翱复性论思想及其意义研究,B241-6
  18. 萧颖士文集研究,I206.2
  19. 《云英传》的爱情矛盾与作家意识研究,I312.5
  20. 《唐才子传》诗论思想研究,I207.22
  21. 虞集诗学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